九華歸來(上篇)

九華歸來

(上篇)

一切有為法

盡是因緣合和

緣起時起

緣盡還無

不外如是

某日無事,窗前閒坐,隨手翻書,就看到了上面這段話。正襟危坐,朗聲誦讀幾次後,頓有醍醐灌頂、玄妙天成之悟。於是,我一念緣起,拍案而立,奔赴九華。

因緣起而遠行屢見不鮮。吾一兄弟,IT屌絲,常年加班。某日,疲憊至極,心生狂躁,怒而辭職。而後,單人單車,一騎絕塵,西行至藏。想必那時的他,也是一念緣起吧。

九華歸來(上篇)

“雪落天台梵音鳴,蓮花佛國翠雲蟠”,九華聖地,早就想去看看。我是一個純粹、乾淨的俗人,尤愛紅塵粉脂,否定那去人性、悖人倫的修行。大千世界,物華天寶,各有所美,各求所愛。食色性也之人,享聲色犬馬之物,順天應道。刻意別離這櫻紅柳綠,有意不看那月上柳梢,就有點暴殄天珍了,罪過罪過。

我這一念緣起,更多的是對佛陀那超凡智慧和嚴密邏輯的仰慕,是對那個熠熠生輝的“軸心時代”的緬懷。順便,沐一沐佛光普照,看一看絕色施主罷了。

一路向西馳行,思緒隨風搖曳。開始,腦海中出現的是四諦十二因緣,頓覺成了一個法相莊嚴的修者。而後,心底漸漸湧起了諸多佛系情詩,妖媚絕倫......我怎麼又如此的六根不淨啊!

進入青陽縣,顛簸盤旋,終來山下。這個午後,是陰雨綿綿的;這片山下,是靈氣滿滿的。我深吸一口氣,久立凝視:暮靄沉沉,松竹欲滴,峰巒繞宇,不由得心似蓮花。我再吸一口氣,恍惚入定:梵音嫋嫋,心光湛寂,靈臺明鏡,好個樂隱者之山。

九華歸來(上篇)

進了山門,來到了九華街,安頓好之後,就順著山勢一路閒逛下去。途經放生池,聽邊上一香客說,這日日聽經的神龜,頗具靈性。我定睛望去:這龜,卻如夢幻泡影般,已成虛幻。我心生懊惱,於是抬眼望向這九華街:只見屋頂沉沉,鱗次櫛比;紅塵香客,生靈擠擠;佛堂商行,琳琅滿目,好一片熱鬧的人間煙火。

我踏步而行,來到了一個路口:

一邊,寺廟肅然;一邊,酒樓林立;

一邊,鐘聲悠遠;一邊,觥籌交錯;

一邊,是三界之外;一邊,是六道眾生。

凡間仙,世中佛,僧俗與共,倒也其樂融融,這就是我愛著的紅塵粉脂啊。

九華歸來(上篇)

此情此景,印證了那句話:

苦行,並不能幫助自己覺悟;所以,不必苦行。

此情此景,應當吟詩一首:

半溪流水綠,千樹落花紅。

心中有淨地,處處在道中。

......

九華歸來(上篇)

次日,又是陰雨綿綿、烏雲片片,抬頭看去:這樣的一片天青色,想必是在等煙雨吧。這不由得讓人心懷幽怨。

去了化城寺,百歲宮、月身寶殿等幾個地方看看了。舊舍、新樓、金身,描繪出濃濃的禪意。

如織的人兒,重複著相同的動作:燒香、磕頭、拜佛,走向功德箱,而後拍照留念。來到某寺廟,進門處的桌前,坐一年輕僧人,時不時的低頭翻看手機。在他抬頭的一瞬間,發現不遠處有一純粹且乾淨的俗人,似笑非笑的看著他,他立刻挺身正坐,端起略顯單薄的法相。

繼續前行,看到一個大殿裡有尊金身菩薩,大慈大悲,普度眾生。一米開外處,一僧人扶牆而立,整理好了羅漢鞋,飄然而去。

繼續前行,來到一菩薩前。正要參悟禪機,聽到隔壁廂房傳來嘈雜的聲音,我走過去一看:幾個下象棋的僧人,為棋盤中的俗物在爭執。

繼續前行,走進了羅漢堂,終於看到了一個滿眼都是得道高僧的老僧,他手點著面前的功德簿,呼喚著我們過去。於是,我飄然離去......

一路走,一路看:上有法相莊嚴,下有眾“生”百態。萬物於鏡中空相,終諸相無相。於是,我心底又漸漸湧起了一句話:塵慮縈心,懶想無中生有!

這真是我愛著的紅塵粉脂啊!

來到這蓮花聖地,自然明白入鄉隨俗的道理。既來之,則敬之。所以,三拜菩薩,四拜天神,拜而無求。

緣起即滅,緣生已空。

一念緣滅,九華歸來......

九華歸來(上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