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2年獲獎3次,這本法國科普繪本,憑什麼讓孩子瘋狂著迷?

我女兒一直不喜歡科普類繪本,她覺得科普繪本太枯燥,不像故事繪本那樣有趣。所以每次給她讀科普繪本,她總是三下五除二幾秒鐘從頭翻到尾,就讀完了一本書。

直到因為疫情被困老家無書可讀後,她才開始和我一起讀那本落灰很久的《細菌小不點兒人體歷險記》,從這本科普繪本開始,她好像突然打開了新世界,開始瘋狂迷戀這些微型小生物的神秘世界。

所以收到這本《微觀世界:謎一樣的小生命》時,她一口氣讓我陪讀了5遍。接下來兩週裡,雷打不動每天讀3遍,早晨起床讀一遍,午睡後讀一遍,晚上睡覺前再讀一遍。

出版2年獲獎3次,這本法國科普繪本,憑什麼讓孩子瘋狂著迷?

後來,光讀不過癮,她還開始畫那些微型小生物(不過畫工實在太有限,畫的有點四不像),小夥伴來家裡找她玩,她還現場教學,給人講起了微觀世界裡那些謎一樣的小生命。

出版2年獲獎3次,這本法國科普繪本,憑什麼讓孩子瘋狂著迷?

畫的放射蟲,畫工有限,只是形似

就連我這個有著輕微密集恐懼症的老母親,在陪讀中,也愛上了這本《微觀世界:謎一樣的小生命》。

這本《微觀世界:謎一樣的小生命》把目光聚焦在肉眼看不見的微觀世界,講述了10個放大的微型生態系統,以及近100種與我們親密如斯、共創世界的微型生物。這本書是2017年出版的,出版兩年就獲得了三個童書類大獎,分別是:

2017年獲博洛尼亞國際童書展非虛構類“特別推薦獎”;

2017年獲法國高等教育和科研部頒發的“科學趣味獎”;

2018年獲法國上塞納省“科學無秘密獎”青少年組獎。

《微觀世界:謎一樣的小生命》的作者有兩個,一個是埃萊娜·拉傑克,是一名插畫家。還有一個是達米安·拉韋爾杜恩,是一名作家和插畫家。除了這本《微觀世界:謎一樣的小生命》,兩人之前共同創作的青少年科普讀物就已經獲得法國青少年出版工會“地球獎”。

出版2年獲獎3次,這本法國科普繪本,憑什麼讓孩子瘋狂著迷?

另外為保證內容專業度,本書專門請了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研究員塞德里克•於巴斯和克里斯蒂娜•羅納德擔任科學顧問。克里斯蒂娜·羅納德是生物學家和蜘蛛學家,專門]研究生物的生態和生物學,曾獲得法國榮譽軍團勳章。塞德里克·於巴斯是孔卡爾諾海洋生物站微生物生態系統專家,主要講授生態學和統計學。

正是在這樣的強強聯合下,才誕生了這本讓孩子瘋狂著迷的《微觀世界:謎一樣的小生命》。

老母親陪娃讀了N遍《微觀世界:謎一樣的小生命》後,總結出了這本書讓娃瘋狂著迷的三點:

一、科學嚴謹性和文學趣味性相輔相成的表達方式,激發孩子探索欲

日本著名兒童文學家加古裡子曾說:“科學繪本一定要具備以下三個核心特點:趣味性、綜合性和發展性。”

所以好的科普繪本不會像教科書一樣艱澀難懂,而是會在兼顧知識科學嚴謹的前提下,儘量讓語言生動有趣,充滿童心和詩意。

《微觀世界:謎一樣的小生命》就是一本兼具了科學嚴謹性和文學趣味性的科普繪本,所以雖是科普類知識,但讀起來一點不枯燥,反而讓人心生好奇,激發繼續讀下去的慾望。

說到這,我們必須提下本書的譯者李萍,她有雄厚的專業背景,是西北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士,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古生物與地層學碩士;此外她長居瑞士法語區,熱愛科普翻譯,譯作涵蓋科研專著、繪本、科幻小說、科普讀物等,所譯作品《未來狂想:人類消失後的世界》廣受科普愛好者和科幻愛好者的喜愛。

因為專業加上熱愛,所以這本《微觀世界:謎一樣的小生命》的語言幽默風趣又富有童心,比如目錄中的“盛大的水中芭蕾、海底的幽暗派對、攻佔廚房的迷你貪吃鬼”,這些描述是不是形象又生動?就算對科普不感興趣的人,看到也會忍不住翻開吧。

出版2年獲獎3次,這本法國科普繪本,憑什麼讓孩子瘋狂著迷?

在“攻佔廚房的迷你貪吃鬼”裡,這樣描述廚房的那些微生物:“

駐紮著好多小貪吃鬼、大擺宴席、吵得不可開交、津津有味地吃起來。”這些擬人化詞語,讓看起來令人發憷的微生物瞬間可愛起來,也吸引了孩子的目光。

出版2年獲獎3次,這本法國科普繪本,憑什麼讓孩子瘋狂著迷?

這本《微觀世界:謎一樣的小生命》把富有童趣的語言和晦澀的科學知識結合起來,像講故事一樣,把看不見的微生物知識講給孩子聽,讓孩子對未知又看不見的微觀世界有了更多瞭解。

二、極富藝術渲染力的手繪大場景,教孩子客觀認知的同時,提升審美力

很多低幼科普繪本為了照顧孩子觀感,畫風設計得過於卡通,反而形象失真,讓孩子失去客觀認知事物的機會。

如果是肉眼可見的生物,孩子還能通過親眼所見矯正書裡的錯誤印象,但對肉眼看不見的微觀世界的微生物,孩子可能很難有機會印證書中生物形象的正確與否,所以作為科普繪本的創作者,兼顧美感的同時,儘量不要讓形象失真,以免誤導孩子。

出版2年獲獎3次,這本法國科普繪本,憑什麼讓孩子瘋狂著迷?

這本《微觀世界:謎一樣的小生命》裡的場景極富藝術渲染力,它是把肉眼可見的世界放大了最多150倍,放大後的場景像看超高清電影,纖毫畢現,栩栩如生。

比如“床上微叢林”裡那些微生物的生活:被放大了100倍的粉紅色床單上,像黃色繡球花一樣的微型真菌散落在床單上,塵蟎忙前忙後吃皮屑,而肉食蟎則來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一口吞下一個塵蟎。

出版2年獲獎3次,這本法國科普繪本,憑什麼讓孩子瘋狂著迷?

對應手繪畫面裡,把上述場景展現的淋淋盡致,讓孩子看清微生物模樣的同時,又不會心生恐懼。

講真,這本書任何一個畫面單獨拉出來,都是一副完美插畫,分分鐘可以用來當壁紙。

而且因為書裡的微生物牽扯到很多生僻字,所以他們貼心的註上了拼音,方便親子閱讀。

出版2年獲獎3次,這本法國科普繪本,憑什麼讓孩子瘋狂著迷?

畫風好看的科普繪本常見,但是又好看又寫實的科普繪本就比較少見,這是孩子著迷《微觀世界:謎一樣的小生命》的第二點原因。

三、把科普知識與日常生活結合起來,讓孩子輕鬆理解世間萬物的密不可分

對孩子而言,熟悉意味著安全,所以好的科普繪本會把科普知識放到孩子熟悉的環境中,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瞭解那些科普知識。

這本《微觀世界:謎一樣的小生命》雖然講述的是我們肉眼幾乎看不見的微生物,但除了“海底的幽暗派對”外,其他都是孩子生活中會遇到的場景,比如床上、廚房、海灘、土壤。

用孩子熟悉的場景把科普與生活結合起來,讓孩子明白,我們身邊有無數渺小的生命,雖然用肉眼無法看到,但它們無處不在。我們以為它們很弱小,其實它們往往擁有超能力;我們以為它們離我們很遠,其實它們與我們親密如斯、共創世界。

出版2年獲獎3次,這本法國科普繪本,憑什麼讓孩子瘋狂著迷?

比如“床上微叢林”裡,介紹了以皮屑為生的塵蟎,又介紹了它的剋星肉食蟎,並在對應手繪畫上生動繪出肉食蟎捕食塵蟎的場景,讓孩子對生物之間互相依存又互相廝殺的關係記憶尤深。

此外,在書的後面,不但普及了顯微技術發展簡史,還對一些專業名詞進行了解釋,比如“寄生蟲、單細胞生物、分類學”等,讓父母瞭解更多關於微生物的知識,以便更好陪孩子進行親子閱讀。

出版2年獲獎3次,這本法國科普繪本,憑什麼讓孩子瘋狂著迷?

當孩子讀《微觀世界》時,他們究竟在讀什麼?

朋友帶娃來串門,看到我給三歲多的女兒讀《微觀世界》,問我:“你給她讀這些,她能記住嗎?她學到了什麼?”當時這個問題問得我愣住了,只好隨口回答:“讓她讀著玩。”

但之後我一直思考這個問題,當我們陪孩子讀《微觀世界》或者其他科普繪本時,難道我們僅僅是為了讓孩子學到知識?

河森堡在知乎問題“博物館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下回答道:“如果一個人受過充分的自然科學和人文歷史的薰陶,這個人就會變得溫暖、遼闊、理性,當以後這個人再看到那些冷酷、狹隘、荒謬的東西時,甭管後者偽裝的多好,首先在審美上人就已經警惕起來了,因為這玩意看著彆扭,意識之下的直覺已經提前發現了問題。”

我想這也是我們陪孩子讀科普繪本的意義所在:不止是讓孩子認知萬物,還要讓他們在自然科學、人文歷史的薰陶下愛上萬物。

出版2年獲獎3次,這本法國科普繪本,憑什麼讓孩子瘋狂著迷?

因而一本好的科普繪本,不止要有嚴謹的科學知識,富有藝術衝擊力的插畫配圖,最重要的是要給孩子傳遞一種好的價值觀。

這本《微觀世界:謎一樣的小生命》不但帶領孩子認識了100種與我們親密如斯、共創世界的微生物,比如為地球生物製造近一半氧氣的硅藻、酷愛膠水的書蟲、和我們共享床單的蟎蟲,還讓孩子大開眼界,深刻理解萬事萬物的多樣性,從而懂得:再渺小的生命,也值得被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