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短篇小说《祝福》研究

鲁迅短篇小说《祝福》作为大众熟知的一部作品,祥林嫂这个人物更是耳熟能详。同时鲁迅作为近代最伟大、最重要的作家,对其研究分析的作者和论文较多。包括叙事结构、人物刻画、女性命运、封建批判等方面,内容非常丰富。

考虑到祥林嫂作为故事的主角这一情况,本文尝试以祥林嫂命运脉络为视角对小说进行研究分析,比较之前的文献,命运脉络为视角比较综合性的分析较少。主要尝试从封建背景、婚恋男权、命运抵抗三个方面阐述,即命运的起点、变化和抵抗这三个环节。阐述过程中带出姓名、男权、母性、婚恋、希望等新问题。


鲁迅短篇小说《祝福》研究

一、祥林嫂的封建生活背景

按书中鲁四老爷大骂康有为,可以推测祥林嫂生活在清末民国初。那时清政府摇摇欲坠或者已经被推翻,到处都是革命的声音。新旧政治、文化、思想等交织碰撞,但鲁镇这一隅受到新的影响很小,大约只有鲁四爷这样的人能知道一些新的东西。这里还保持着完整的封建传统。就如文中第二段提到:“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人从来没有变,变的仅仅是时间,和仅仅是因为时间的推移导致的苍老。

鲁四叔是个老监生,鲁四叔家是当地的大家族,同时鲁四叔也是封建宗法社会里的族长和权威。他大骂新党,大骂康有为。鲁镇的封建秩序依然由四叔这样的封建制度下权力所有者们来维护,鲁镇依旧如故,大家都准备着“祝福”。对新党、康有为、“我”这些新的东西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姓名作为个体社会属性的符号,在社会的存在和交际中是必备的。但祥林嫂叫什么别人根本不会关心,“没问她姓什么,但中人是卫家山人,既说是邻居,那大概也就姓卫了。”已婚女性的称呼大家都这样叫。笔者土生土长的华北农村地区,即便到现在村落里面对已婚女性的称呼仍是“某某媳妇”,一旦结婚很少有人再会提女性的名字,直至人们完全遗忘用“某某媳妇”来替代。

祥林嫂二嫁后没了丈夫没了孩子,成了无“家”的状态,人们仍然叫她“祥林嫂”。封建背景下的男权社会女性的姓名都是被抹去的。可能祥林嫂小的时候也是被别人称呼为“某某家的孩子”,可能终其一生在社会重在也不曾被叫过名字。封建背景下女性不会作为一个个体个性化的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和社会。这是一个无“祥林嫂”本人的社会,这样的背景下注定林祥嫂后面的一切变化、抵抗都是徒劳。


二、祥林嫂的婚恋变化与男权依附

爱情是人类最美妙的情感,古今多少痴男怨女在爱情这场梦幻中沉醉迷失。祥林嫂同样也曾是一位怀春少女。她嫁给第一任丈夫期间,虽然第一任丈夫比她小十岁,或许也曾有过快乐。和第二任之间有了孩子也应该是快乐的。那个时候并没有自由恋爱,第一任丈夫完全包办。第二任丈夫来呢,因为属于寡妇,在外人眼里更加低人一等,祥林嫂便被卖过去并且强制结婚。并没有任何感情的沟通,感情的基础。这导致祥林嫂出嫁的时候硬是要自杀并撞破了脑袋,这对祥林嫂的身心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这种强制和强硬的婚恋习俗对女性是很不公平的。

那时候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虽然婚姻过程并不美好,但最终是结婚了。然而悲惨的是两任丈夫都去世了。那个时代女人作为其丈夫的附属品,便没有了立身之地。 伴随着两任丈夫双双死亡,祥林嫂的婚姻爱情也随之逝去。截止这里,似乎说明的是男权背景下的丈夫是祥林嫂的一种生存依附保障。

不过还好,祥林嫂还有一个儿子,即阿毛 。这时候祥林嫂依然可以正常生活。阿毛虽然是个孩子,但凭借祥林嫂的麻利能干还是可以养活自己和阿毛。但好景不长,阿毛被狼叼走了,不久房子便被大伯收回去了。那么这次终于更进一步揭示了祥林嫂的存在是对男人(男人背后即是男权)的依附,阿毛是祥林嫂丈夫以外的另外一种男权依附。这个男权范围不仅是丈夫还可以是孩子。这里单独说明一下,很多文献都把祥林嫂的悲剧归因之一列为“夫权”,祥林嫂第二个丈夫死了,虽然无“夫”了,依然可以凭借自己的双手过正常生活,因为有阿毛这个儿子在。阿毛本质上因为是男孩子,在男权社会结构中,女人的生存需要一个男人来依附,有阿毛在祥林嫂尚有依附。所以仅仅用“夫权”来说明过于狭窄,本文整体都采用“男权”。

文中反复提到祥林嫂失去阿毛的那段话:“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他果然躺在草窠里,肚里的五脏已经都给吃空了,手上还紧紧的捏着那只小篮呢。……”祥林嫂这段话反复跟人说,这其中蕴含着祥林嫂巨大丧子之痛,这其中也蕴含着最伟大的母性。然而祥林嫂这事不过是被拿来当笑料,到最后的麻木烦躁。男人是由母亲孕育,男人背后的男却权可以凌驾于母亲,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中女性不过是孕育的工具。对女性这种白眼狼般的功利,是对男权最大的讽刺。

“在《祝福》里,鲁迅通过仪式意象书写表达了祥林嫂的“存在问题”这就是她无论在此岸还是在彼岸都遭遇了归属问题。” 「1」这时终于再无男人(即男权)可以依附,于是便没有了“家”,开启了流落生涯。婚恋与男权的交织演变,揭示出祥林嫂的婚恋不过是男权对其奴役的伪装。


三、祥林嫂对命运的抵抗和悲惨结局

祥林嫂作为一个女人嫁到第一个丈夫家,可是丈夫早逝。祥林嫂便出来做工,这个再正常不过了。但封建思想是重男轻女、男权社会,女人毫无地位,女人的存在不过是男权的附属品。所以“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乃至生是夫家人、死是夫家鬼。但祥林嫂却自己偷跑出来打工,从这一点来看,祥林嫂在对命运的抵抗,她具备很强的独立意识。比较那些只是一味顺从的女性,祥林嫂独立,很有主见并遵从自己的内心,这很不易。

祥林嫂到了鲁四老爷家做工,手脚麻利能干,“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每月500文工钱可以维持生计养活自己,还可以攒下一些钱。自力更生这个是很大的进步,也是对虚伪的制度和男权最好的抵抗。后面总共存了一千七百五十文,一文都没有用。算下来一共三个半月。这段生活祥林嫂“口角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证明这种独立的生活虽然辛劳但祥林嫂打内心是喜悦的。因为独立和自由是人类普遍的终极追求,祥林嫂也不例外。

祥林嫂还是被夫家带回去了。作为夫家的“人”。被带回去是以“家”的名义。先是没收祥林嫂的一千七百五十文积蓄,再便是把她给卖了。夫家人角色终于演变成了吸血鬼和人贩子,用现在的司法体系评价这就是赤裸裸的犯罪,但在哪个年代却显得再正常不过。祥林嫂被卖过去,用撞头自杀来抵抗这个制度和这些吸血鬼人贩子,可是终究是没有用,这样的制度下、环境下个体的抵抗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祥林嫂被卖给了一个新的男人。和这个新的男人有了个娃。但是命运偏偏就不眷顾祥林嫂,让她失去孩子失去丈夫。再次沦落为孤家寡人。为了生存,她又来鲁四老爷家做工了,但命运对她的捉弄和打击实在太大了。“这两次嫁人和两个丈夫的死,祥林嫂都是被动的,她毫无选择的自由。当她第二次到达鲁镇的时候,祥林嫂终于获得了一次自由,当然不是人生是自由,而是承受恐惧的自由。” 「2」再加之人们对她的奚落嘲讽,使她已不寄希望在现世。

又回到鲁家期间“柳妈说: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即便死了灵魂也会被两个男人锯成两半。”就算是死了也不得安稳。这里真正的活阎罗王角色其实是柳妈,对祥林嫂心灵的毒害比阎罗更可怕。“现实的空间不能容纳她,超验的死亡空间竟也不能容纳她。” 「3」于是祥林嫂去庙里捐了个门槛,希望自己死后不要被劈成两半,不要那么悲惨。渐渐沦为乞丐,最终在镇子上人们的“祝福”中,祥林嫂死了。

祥林嫂死了丈夫跑出来做工,丈夫孩子死了继续做工,面对人性的阴暗麻木她也明知便不再理会。到后来柳妈这个活阎王来毒害她,她也是想办法捐门槛。后面祥林嫂曾问过:“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她最后还是希望能和丈夫孩子团聚。祥林嫂其实从未真正的绝望,生活再苦再难,面对妖魔鬼怪她都能够迎难而上,即便最后被逼死,她也还是没有绝望,希望和丈夫孩子团聚,在想办法。不禁联想起《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的松子。希望是对命运最有力的抵抗,也是对生活最大的诚意和敬意。然而讽刺的是祥林嫂最后的一点希望并不在人世间,是落于地狱。



祥林嫂生活在一个较封闭的封建宗法社会里。纵观祥林嫂命运脉络,她被像魔鬼一样的男权捉弄着,这个社会里愚昧麻木的人们作为帮凶,一起扼杀了祥林嫂。最后人们在隆重喜庆的“祝福”中,葬送了祥林嫂,也葬送了千千万万祥林嫂一样的女性。


【参考文献】

「1」邱诗越,鲁迅小说《祝福》内涵新探,中州学刊,2016年4月, 第四期(总第232期),第151页
「2」方维保, 祥林嫂的人生困境与鲁迅的现代性焦虑——以《祝福》为中心,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2页
「3」叶木桂、杨有庆,权力空间的牺牲人--《祝福》祥林嫂的空间解读,淮
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第九卷,总第32期),第123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