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餐飲四十年曆史掃描


中國餐飲四十年曆史掃描

每個人前面顯示屏開始顯示的是1978年。彈窗畫面裡頓時出現了舊時照片的那種還沒完全黴黃的色調。當年,中國餐飲消費全年零售額還不到55億,而彼時居民人均餐飲消費支出還不到6元。七八十年代,中國尚處於改革開放期,餐飲業在政策上率先放開,各種經濟成份共同投入,餐飲行業進入突破和發展的初期階段,這也使得傳統的計劃經濟模式不斷受到衝擊,另一方面,社會網點也迅速增加,這一時期的餐飲業經營模式主要以單店作坊式餐飲店為主。

1980年,值得每個餐飲人記住的日子,中國第一家個體餐飲營業牌照發給了北京胡同裡的悅賓飯店。自此,餐飲行業跟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腳步,邁進了波瀾壯闊的30年。

隨著微弱但清脆的提示音,彈窗畫面裡又切入一個特殊的日子。1987年11月12日,肯德基在中國的第一家餐廳於北京前門繁華地帶正式開業,這個當時全世界最大的肯德基快餐店,開業伊始就創下單店單日最高30萬營業額的驚人紀錄。當時天空飄著雪花,門口是幾百米的排隊長龍,一整天都是分段分時放人進來。這個情景被肯德基公司拍攝後作為史料保存。肯德基前門店開張以後,十個月即收回投資成本。這個現在看來毫不稀奇的美式快餐店,在當時的中國卻幾乎成為了一種加入新生活方式的象徵和濫觴。

緊隨其後,麥當勞也於1990年在深圳開設了其在中國的首家餐廳。自此,洋快餐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中國的大街小巷。洋快餐所帶來的不僅是口味上的不同,還有飲食文化、管理模式、用餐觀念等的差異,更重要的是,他們的標準化通過直觀的呈現,為中國餐飲業帶來了全新的經營理念,並提供了思路、目標,這種啟蒙如投石入水,激活了中國餐飲進入品牌和連鎖發展階段的漣漪。

畫面又切入了90 年代。中國餐飲正式進入數量擴張與品牌連鎖發展並行的階段。社會資本投資大幅增加,餐飲網點快速湧現,行業呈井噴式蓬勃發展,而且伴隨著計算機普遍應用、物流條件改善等技術瓶頸的衝破,餐飲企業連鎖經營的推進步伐也明顯進入快車道,在全國範圍內,很多品牌企業跨地區經營,並搶佔了當地餐飲業的制高點,中國第一家餐飲連鎖企業是1991創辦的上海新亞快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也是我國第一家上市的連鎖公司,同期一些名牌老店如全聚德、杏花樓等也紛紛加入連鎖經營的行列。連鎖這一新興的經營方式給中國餐企注入新的活力,越來越多的餐飲企業通過借鑑、模仿,逐步走向連鎖規模化成為這一時期的顯著特點。這一時期,以百勝餐飲集團、麥當勞餐飲集團為代表的外資餐飲公司憑藉著先進的經營管理制度、高效的物流配送體系,在中國迅速擴張發展,對中國餐飲業帶來不少衝擊。他們兩家獨大佔領商業街頭尾,相互對標為競爭對手,永遠都是搶佔城市的A類商圈。那時候日銷售額突破萬元的快餐企業大部分為西式快餐企業,麥當勞當時單店日銷售額平均為4萬元,而中式快餐僅僅為3千元,巨大的銷售業績對比背後,是兩者在企業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差距。

鏡頭又轉換到了2000年。從這一週期開始,中國餐飲業進入發展的黃金時期,每年都有10%-13%的增長率。2006年,中國餐飲消費全年零售額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2008年為1.5萬億,2017年則達到4萬億人民幣,40年間增長了700倍。通過擷取的這三個典型的時間點,明顯看出中國餐飲行業急速成長的軌跡,顯示出了在社會需求和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行業總體規模日益擴大,從70年代人均消費的6元到2017年人均消費1200元,餐飲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越發凸顯。

隨著規模和檔次不斷提升,中國餐飲市場進入品牌提升的戰略階段。餐企更加註重內涵文化建設,培養提升企業品牌,綜合水平和發展質量不斷提高,並開始輸出品牌與經營管理,品牌創新和連鎖經營力度增強,2017年餐飲百強企業中就有九成採用連鎖經營方式。現代餐飲的發展步伐明顯加快。正餐仍然以中式正餐為主,中餐、中醫、武術、京劇、書畫五大國粹中,中餐的發展最為迅猛。而西式正餐也逐漸興起,快餐則以西式快餐為主,但如今隨著國內消費觀念及中式快餐的成熟,肯德基、麥當勞的競爭對手已然不是彼此,而是所有餐飲品牌。

今天的時代,還是一個好時代。儘管過度競爭的新常態已經到來,但是我們要學會生存,學會發展,過程的艱苦才能代表成功的未來。今年的春天不會被來年的春天所戰勝,去年的餐飲並未衰老,也不可能衰老,因為它只是成為歷史,去年的餐飲,一百年前的餐飲,同我們所盼望的未來的餐飲一樣,是永遠年輕,生氣勃勃的,餐飲業,就是這種永恆往復不已的春天。(本文為連載內容節選部分,見全書可持續關注)


中國餐飲四十年曆史掃描

《您好,樹精靈》第一部樹之智慧一書,講述的是從餐飲行業做為切入點,分析研究行業特點與本質,提出商業思維的最終解決之法——樹智慧邏輯思維法則,並對樹智慧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論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