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徐直軍:2020年將更難,我們力爭活下來

華為徐直軍:2020年將更難,我們力爭活下來

“2020年,我們力爭活下來,明年還能發佈年報。”3月31日,華為發佈2019年財報。業績會上,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提到,2019年,華為保持了穩健經營,取得了基本符合預期的經營結果。而2020年將是華為最艱難的一年,“因為我們全年都處於‘實體清單’下,產業界預計我們之前的儲備也應該快用完了,是全面檢驗我們的供應連續性是否能夠發揮作用的關鍵之年。”

董事長梁華也在財報致辭中表示:“2020年,華為可能會面臨更大的困難,既要克服長期‘實體清單’限制的挑戰,也要應對疫情帶來的影響。但我們有信心克服困難、繼續前行,為客戶、為社會創造更大價值。”

財報顯示,2019年,華為錄得銷售收入8588億元,同比增長19.1%;實現淨利潤627億人民幣,同比增長5.6%。2019年,華為智能手機發貨量超過2.4億臺,同比增長16.5%;全球已有700多個城市、世界500強企業中的228家,選擇華為作為其數字化轉型的夥伴。

回答疫情、5G、管制等問題

對於當前的疫情,徐直軍表示,目前華為中國市場的生產活動全部恢復,短期內滿足全球供應需求沒有問題,就全球市場而言,供應鏈每天都在通報全球每一家供應商動態,儘可能確保生產,但如果全球疫情沒有得到有效控制,長期能否確保供應現在很難預測,但華為會努力確保供應連續。

在回答關於疫情對華為業績的影響時,徐直軍表示,2019年對華為而言是充滿挑戰的一年,但我們至少還有5月16日之前近半年的迅速增長以及存貨,但2020年是華為最艱難的一年,“因為我們全年都處於‘實體清單’下,產業界預計我們之前的儲備也應該快用完了,是全面檢驗我們的供應連續性是否能夠發揮作用的關鍵之年。”

他進一步表示:“新冠疫情又是一個我們沒有預想到的情況,經營動盪、需求放緩,是我們2020年沒有預測到的情況。我們目前主要關注員工安全,還沒有時間去預測今年能夠達到多少業績,現在也很難做到準確的評估和預測。2020年,我們力爭活下來,明年還能發佈年報。”

在5G方面,華為預計,2020年,5G中低端手機需求將爆發,帶動用戶的進一步快速增長,2020年5G用戶預計將超過2億。徐直軍也在業績會上表示,5G在全球的熱度前所未有,從來沒有一種技術能夠傳播如此之廣,讓每一個人都能夠知道,給整個行業節約了大量傳播成本。

不過,徐直軍稱,2019年,華為在5G方面的收入僅30多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0億元),5G仍處於部署啟動期,還未得到規模發展。“實事求是地講,美國的打擊對華為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至少給我解釋們帶來了很大的工作量,我們要向合作伙伴、監管機構等解釋,也失去了很多原有或潛在的(主要是海外)客戶,未來5G手機在海外的銷售也沒有辦法預測。”

至於歐洲,5G的部署將受疫情影響而延後,疫情持續多久,就會延後多久。中國確實在加快5G的建設,三大運營商都在加快招標進程,相信中國三大運營商將會完成他們年初預計的建設量,有可能還會適當增加一點點。“具體增加多少,部署的速度能不能將因疫情而喪失的幾個月搶回來,還得取決於他們有多少預算。”徐直軍表示

在回答媒體關於如何應對美國可能採取的更嚴格的管制措施時,徐直軍表示,我相信中國政府不會讓華為任人宰割,或者對華為置之不理。相信中國政府也會採取一些反制措施,為什麼不能禁止美國公司的5G芯片、基站在中國使用呢?就算如此,華為也能從臺灣台積電、韓國三星等公司購買芯片,就算華為因為長期不能生產芯片做出了犧牲,相信中國會有很多芯片企業成長起來,華為還是能夠生產產品。

徐直軍進一步稱,如果美國能夠隨意修改交易規則,其實是破壞全球的交易生態。如果中國政府跟進管制,對產業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這種連鎖效應是可怕的。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開,帶來的破壞將是巨大的,傷害的將不僅是華為一家公司。我希望美國將進一步採取管制措施的消息是假的,否則會後患無窮,全球產業鏈的任何一個玩家都很難獨善其身。

艱難的2019

正如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財報開頭的致辭中所言:“2019年對華為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我們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全方位的嚴峻考驗。”2019年,華為的營收、淨利潤增速均有所下降,淨利潤增速更是從2018年的25%降至5.6%。

對此,徐直軍解釋稱:“這是很容易理解的。我們在5月16日被拉入實體清單後,我們肯定要加大研發投入來努力補洞,同時突然之間大量供應商不能給華為供應,我們要重構供應鏈。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可能去追求維持一個跟2018年、2017年一樣的淨利潤率,我們還是首先追求把洞補好,以生存為第一目標。”

此外,2019年,華為存貨週轉天數較2018年的77天增加34天至111天,長短期借款合計人民幣1122億元元,較2018年底增加了60.4%(財報解釋稱是為了保障公司重點業務及面向未來研究與創新的持續壓強投入,和對品牌與渠道建設、業務連續性等的重點投入),都顯示出2019年華為的艱難。

不過,艱難中華為還是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例如消費者業務的迅速增長。財報顯示,2019年胡華為消費者業務錄得營收4673億元,佔比54.4%,年增幅34.0%;華為(含榮耀)智能手機發貨量超過2.4億臺,同比增長超過16%,其中5G手機發貨量超過690萬臺。

財報提到,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DC和Strategy Analytics的報告分別顯示,2019年華為(含榮耀)智能手機市場份額達到17.6%,穩居全球前二;5G手機市場份額全球第一。2019年,華為手機全球月活躍用戶量突破6億。

在線下建設方面,華為也取得不錯的進展。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底,華為消費者業務共建成超過2600家線下服務中心,覆蓋了105個國家和地區。品牌調研機構Ipsos報告顯示,2019年,華為全球品牌知名度為93%,比2018年增長4個百分點;全球消費者 品牌考慮度則從2018年的49%提升至2019年的58%。

此外,華為雲業務發展駛入快車道,營收規模、付費用戶數、基礎設施規模等迅速增長。根據2020年2月IDC發佈的《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2019Q3跟蹤》報告,華為雲2019年Q1至Q3在IaaS+PaaS市場連續三個季度的增長超過300%,華為 雲IaaS+PaaS和IaaS市場份額都超過7%,排名均上升到第四。

在中國,華為雲已服務於政府、互聯網、汽車製造、金融、基因等多個行業,包括30多個國家級部委、600多家政府與公共事業單位、互聯網50強企業中的30家、20 多家大型車企、14家基因領域企業等。

在海外,華為雲在新加坡、智利、巴西、墨西哥、秘魯大區陸續開服;與夥伴在全球23個地理區域運營45個可用區。華為云為跨國企業提供全球化一致業務性能的公有云服務,打造全球一致體驗。華為雲AI解決方案幫助企業和組織應用AI技術,已在全球十大行業超過500個項目落地。

其它收入則表現平平。2019年華為運營商業務收入2967億元,佔比34.5%,同比增加3.8%;企業業務收入897億元,佔比10.4%,同比增長8.6%。分區域看,2019年,華為中國區收入5067億元,佔比59.0%,同比增加36.2%;歐洲中東非洲收入2060億元,佔比24.0%,同比增幅0.7%;美洲收入525億元,佔比6.1%,同比增長9.6%。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亞太區域成為華為位於錄得收入同比下降的區域,收入705億元,佔比8.2%,同比減少13.9%,華為稱主要是因為運營商市場投資週期波動,以及消費業務海外GMS生態影響。此外,華為的海外收入佔比較此前有所下降,徐直軍解釋稱,這是由於谷歌不能繼續給我們提供GMS操作系統。

徐直軍直言:“我們在海外的消費者業務收入在5月16日之前是高速增長,之後迅速下降。在第四季度稍微有所回升。全年影響至少100億美金,這就帶來了海外營收佔比的下降。”他表示,我們當然希望能夠繼續使用GMS系統,但這個決定權不在我們手上。我們可以努力去做的就是構建我們的HIMS生態、App Galary,儘管很艱難,但是也沒得選擇。華為的整個智能終端業務肯定不會侷限在國內,我們肯定要努力做成一個全球的業務。

雖然就公司而言,華為的判斷不算樂觀,但放眼全球,華為還是提出了許多積極的暢想。例如,華為GIV預測,到2025年,智能個人終端助理將覆蓋全球90%的人口,全球將有61億臺智能手機和4.7億臺智能音箱;97%的大公司將採用 人工智能技術。華為還援引麥肯錫的預測稱,到2025年,全球自動駕駛市場將達到1.9萬億美元,在減少交通事故的同時,還能降低約10%的油耗和20%的空氣汙染。

徐直軍表示:“面對未來更趨複雜的外部環境,我們唯有持續提升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力,聚焦為客戶和社會創造更大價值,開放創新,才能抓住行業數字化、智能化的歷史機遇, 實現持續穩健的發展。”

以下是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線答媒體問摘錄:

1、全球疫情蔓延,是否會對華為經營受到影響,華為供應鏈是否會受到影響,應對方式是什麼?

徐直軍:我們期盼疫情得到儘快控制,希望所有患者得到康復。在疫情當下,我們會保證華為每一位員工的安全。華為通過了一系列措施保證了員工身體健康安全,在此基礎上相應客戶和政府需求。

中國已經得到全面恢復。短期內供應全球沒有問題。我們不清楚未來疫情發展趨勢,如果說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少數供應商不能得到供應,是否能夠得到長期供應很難預測。我們不希望這種情況發生,我們也會為此做出努力。

2、中國努力恢復常態,疫情爆發是否會讓所處的時代分為截然不同的時代:疫情前,疫情後。在人力資源和業務上是否有一些變化?

徐直軍:是否會分為兩個時代不清楚,但對每個家庭來說都會是永久的記憶。

對華為來說,還沒有時間和精力來考慮未來該怎麼改進。目前更多聚焦在確保員工安全情況下,怎麼儘快滿足政府和客戶的需求。

大家都清楚大家都在在線購物、在線娛樂、在線會議。對網絡需求大幅增長,對網絡穩定安全運行也提出了挑戰。華為在170多個國家有服務,華為確保網絡安全運營的同時,保證這些服務。

疫情發生期間,華為也發現了在運營管理上的問題和挑戰,驅動我們在疫情之後進行改進和優化。

我們發現即使不是面對面開會也能把會開好,即使不面對面開發佈會也能把會開好。我們也發現,對網絡和5G會帶來新的看法。

3、2019年華為5G銷售收入是來自中國以外的市場。美國壓力對5G有哪些影響?

徐直軍:2019年華為5G收入是30億美元,對華為賬面上的影響非常小。

2019年全球5G還屬於啟動期,還未得到規模發展。5G在全球的熱度是前所未有的,從來未有一個技術像5G一樣讓全球每個人都知道。這樣的話,對消費者來接受這個技術節省了大量宣傳成本。

美國對華為5G的打擊,還是對我們帶來了很大的影響。至少給我們創造了很多量。我們不用花大量時間給政府和相關客戶去解釋。我們還有少數2G、3G區域沒有繼續選擇華為的技術。

但我們確實為分中國5G收入有多少,海外5G收入有多少。

4、近日,外媒報道稱美國方面可能出臺措施,限制華為的全球芯片供應。有可能限制臺積電對華為的出售,請問華為如何應對這樣的危機?

我想中國政府不會讓華為任人宰割,或者置之不理。我相信中國政府會採取反制措施:為什麼不能對美國政府實行一些5G芯片、5G手機、5G網絡限制使用呢?

即使在這種情況下,華為和中國公司還可以從韓國三星、MTK等購買元器件。就算華為因為不做芯片而長期發展不起來,也相信中國有很多芯片公司發展起來。華為還是可以從這些企業購買芯片來使用。

如果美國政府任意修改企業產品規格,這是破壞全球生態。美國的這種破壞效應是非常吃驚的。潘多拉盒子一旦打開對全球供應鏈的破壞是不可描述的,不僅是對華為。

我們期望產業鏈合作,為全球客戶提供更加可信的產品。

我期待這條信息是假的,否則後患無窮。全球產業鏈任何一個環節的玩家都很難獨善其身。

5、2019年華為是比較挑戰的一年,2020年華為在透明度上會怎麼做?

徐直軍:

會按照2019年策略執行。

6、美國禁令和打擊對華為業務影響很大。展望一下2020年業績情況?包括5G銷售在海外受到的困難?

徐直軍:2019年是最挑戰的一年。但我們仍然有接近半年(5月16日前)的快速增長。我們有大量儲備來應對客戶需求。

2020年華為公司將是最艱難的一年。因為全年都處於實體清單下。我們的儲備也快用完了。是全面檢驗我們供應連續性能否發揮的重要一年。

當然新冠疫情是沒有預想到的情況。其帶來的全球經濟衰退和經濟動盪是我們2020年沒有預測到的新挑戰。由於疫情還在發展當中,我們在確保員工安全情況下,儘量滿足用戶需求。還沒有時間預測2020年的發展情況。

2020年我們力爭活下來,明年還能發佈財報。

7、華為5G手機在海外銷售預期如何?

徐直軍:

關於5G手機在海外銷售。從去年5月16日之後,我們新手機沒法使用谷歌的GMS系統。為了保護華為全球手機用戶體驗,華為推出了HMS系統。我們期待谷歌應用在APPGallery能夠上架,就像谷歌google Play可以在APPStore上可以下載一樣,共同幫助消費者獲得更多更好的應用。

我們期待華為5G在海外賣得更多,但我們無法做好預測。要取決於華為HMS在海外生態的建設。

8、目前歐洲成為疫情重災區,如何看待歐洲5G網絡建設?如何看中國5G建設的機會?

徐直軍:歐洲5G會延後,疫情多長時間,就會延後多長時間。中國加快推進5G建設,目前三大運營商都在組織招標進程中。我相信三大運營商會完成其年初5G建設量,甚至會多一些。

具體完成多少,一部分取決於他們有多少預算,也要取決於供應情況。

9、華為淨利潤增長速度低於前三年,華為在2019年利潤增速下滑原因?華為海外銷售佔比下滑原因?

徐直軍:華為淨利潤下降很容易理解。5月16日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之後,我們肯定努力加大研發投入,努力補洞。

大量供應商不能給華為提供補給,華為供應鏈得需要重構。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可能維持2018年、2017年同樣的利潤率,不顧生存。我們肯定是先生存下來,補洞。

海外收入佔比下降受516之後,谷歌對我們新品提供GMS系統是非常有關係的。我們在中國以外的消費者業務,在516之前是告訴增長,之後快速下降,然後到第四季度稍微有所回升。

去年在海外影響我們消費者業務的收入至少在100億美金左右。

10、華為手機在中國有了很大的發展,華為手機業務如何平衡海內外發展?

徐直軍:我們選擇很簡單。在國內全面推進1+8+N全場景戰略的實施。同時助力打造消費者生態服務。

我們當然希望華為智能手機繼續使用GMS系統,但決定權不在我們手上。我們能做的就是構建HMS生態和APPGallery。儘管很艱難,但也沒得選擇。

華為整個智能終端業務不可能侷限在國內,我們努力做成一個全球企業。

11、歐洲多國政府將華為歸為高風險供應商,對華為運營商業務造成的影響?法國、英國目前採取的措施是歧視性的,不公平的?華為怎麼應對?

徐直軍:至少公開報道,我沒有看到過哪個國家將華為列為高風險供應商。歐洲多個國家都還在基於事實來做出決策。

我們也清楚網絡安全意味著什麼。我們在跟歐洲各個國家政府保持著溝通。一些事情還沒有發生,所以我們不會對沒發生的情況做評價。

12、華為在日本5G方面的策略是怎樣的?

徐直軍:公開渠道上未看到日本運營商禁止使用華為設備。我們跟客戶的政府和監管機構在溝通。我們在日本本來和KDDI和NTT Docomo有合作,我們只和軟銀有合作。我們現在合作比較集中在4G領域,和軟銀也沒有部署過多少5G基站。

我們期待與軟銀有更深的合作,可以從4G延伸到5G。

13、能否更深入談一下如果美國政府一意孤行,實行相關禁令,美國芯片產業會造成怎樣的影響?遭遇怎樣的挫折?

徐直軍:這裡我不會做深入的分析。

14、華為在NEW IP方面的戰略是怎樣的?

徐直軍:我很高興,產業界和媒體對NEW IP感興趣了。

NEW IP這個名字是我取的。我們當時正在搞5G研究,NEW RAIDO,為什麼不能對應討論NEW IP呢?大家可以查一下現在的IP協議始於1969,發展於1978,已經發展了近百年。原來的IP聚焦於將電腦聯繫起來,後來發展到了互聯網,將手機連起來。

這麼多年來,沒法滿足快速發展工業互聯網對低時延、安全的要求。5G當初的目標也是滿足不斷增長的移動寬帶的需求,還要滿足工業互聯網的大連接需求。

NEW IP在滿足互聯網需求之外,也要滿足工業互聯網的低時延、大連接的需求。所以NEW IP到現在為止還是研究課題,我們IP專家和全球科學家在一起研究探討。

現在各個國家包括意大利、加拿大、比利時都在自由參與研究,IP面向未來網絡的需求。希望NEW IP能夠在滿足目前網絡需求的情況下,滿足工業互聯網的需求。

希望不要一開始就將NEW IP政治化,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複雜,不應該將正在研究的技術問題政治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