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讀的這兩本書,值得看多幾次

“如果一個人不會唱,那麼全世界的歌對他毫無用處;如果他會唱,那他一定要唱自己的歌。”——王小波


真是不寫文章不知道,感覺好像剛寫完2月書單,這一眨眼3月就結束了,這不,我又要來彙報3月書單了。

這個月因為工作和生活上的一些瑣事,沒有很大塊的讀書時間,書都是在通勤路上、在睡前零零散散地讀的。嚴格意義上來說,這個月只讀完了兩本書。

一本是王小波的代表作《黃金時代》,一本是邏輯與寫作方面的書——《麥肯錫教我的寫作武器:從邏輯思考到文案寫作》


《黃金時代》王小波


一提起王小波,除了他和李銀河之間的神仙愛情,就是他的這部小說代表作了。

這本書收錄了王小波久負盛名的3篇小說:《黃金時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

3月讀的這兩本書,值得看多幾次

這是多個叫“王二”的男人與他生命中經歷過的女人們的故事。因為分別發生在王二的20歲、30歲和40歲,我總是會將這3個王二看做一個人,但其實他們都是不同的個體,相同的是他們同樣遭受著命運的捉弄,在性與愛之間反抗著命運的重槌,嘻嘻哈哈著追求自由。

之所以說“多個”,是因為王二是王小波筆下眾多主人公的共同名字。這個名字不僅出現在這3篇小說中,在他寫的其他小說中也可以看到王二的主角光環。他有時是大學數學老師,有時又變成教化學的,有時是下鄉知青,有時又變成豆腐廠工人,簡直比巴拉拉小魔仙還百變,唯一不變的是王二永遠是“不入流”的王二。

從王二這一系列故事中,可以隱約看見王小波自己的縮影。

雖然只在這世間呆了45年,王小波的人生經歷卻比大多數人豐富:出生於上世紀60年代,16歲作為知青下鄉插隊,21歲當了工人,26歲考上中國人民大學,30歲做大學老師,32歲去美國讀碩士,學成回國後到母校任教。會寫小說和劇本,會寫程序,還懂數學,這些經歷都為他後來的小說創作提供了生活背景。

同時,王小波的語言極具特色,他不避諱談性,因為這些都是成人世界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反而將存在、自由這樣哲學的內容包含在插科打諢中寫出來,他筆下的性愛,不但不色情,反而有種帶著藝術氣質的赤誠。他筆下的王二就在這樣的赤誠中,思考著存在的意義,用略似魯迅筆下阿Q的精神勝利法的形式去追求心目中的自由。

3月讀的這兩本書,值得看多幾次

書中對於存在的意義,有這麼一段話:

“在我看來,春天裡一棵小草生長,它沒有什麼目的。風起時一匹公馬發情,它也沒有什麼目的。草長馬發情,絕非表演給什麼人看的,這就是存在本身。”

王二的這番話著實結結實實地打動了我,我們總是想證明存在的意義,但存在的意義就在於存在本身。它不用證明,也無法證明,更無法用來表演。

王二們就是有這樣的一種魅力,看起來像個流氓混蛋,談吐也像個流氓混蛋,但他腦子裡想的東西卻總是冷不丁地就衝出來激你一下,仔細一品,讓我語言匱乏地只想說句“王小波牛X”。

特別是對於小說《黃金時代》,王小波自己曾說:“寫出《黃金時代》之前,我從未覺得自己寫得好。”可見他對這篇小說的滿意程度。

看他的小說,我更體會到有趣的靈魂對一個人是多麼重要,哪怕在一些陰暗的時光裡,這樣的人也總能自己消化著度過,待苦難過後留為日後的談資。


《麥肯錫教我的寫作武器:從邏輯思考到文案寫作》高杉尚孝


之前說過,我每個月給自己定下了至少看一本文案類書籍的小目標。

上個月看了久負盛名的《金字塔原理》,頗有收穫。

這個月看的這本《麥肯錫教我的寫作武器:從邏輯思考到文案寫作》,更是讓我大受啟迪。

3月讀的這兩本書,值得看多幾次

這是前麥肯錫成員高杉尚孝的『麥肯錫』系列中的一本,主要講的是寫作和邏輯的那點事。沒看之前以為會跟《金字塔原理》差不多,看後才知道,這本書比《金字塔原理》更值得一看。

因為它在《金字塔原理》的基礎上更進一步介紹了原理用法,同時還加上了作者自創的寫作方法,就像是一份量販裝,性價比更高。

這本書的主題是“如何用有邏輯的故事表達想法、說服他人”,也就是說,它既適用於寫文章寫故事,還能用來梳理邏輯、表達想法,聽起來是不是很有誘惑力?

反正對我而言是太有誘惑力了。

3月讀的這兩本書,值得看多幾次

這本書分為基礎篇和實踐篇兩個部分,基礎篇真的是從基礎的內容開始講:信息、主題、金字塔原理,每一章後面還附了習題,作者很會把握節奏,每學完一章做幾道題,習題不難,剛好藉著做題給讀者鞏固、梳理新知識的緩衝時間。

基礎打好,實踐篇就會重點介紹文章搭建的架構和表達說服技巧,這部分附上了作者自創的高杉法和SCQOR原則,就衝著這個SCQOR原則,我都覺得這本書沒白看。

啥是SCQOR原則?

S代表設定狀況(situation),C代表發現問題(complication),Q代表設定課題(question),O代表克服障礙(obstacle),R代表解決收尾(resolution)。

至於用法可以參考下面這張圖片。

3月讀的這兩本書,值得看多幾次

當你閱讀過一定數量的文案提升類書籍後,就會發現,寫作的本質歸到最後還是落在邏輯上。

堅持寫文章半年,我越來越覺得寫作是提升邏輯水平的性價比最高的方式。一邊寫作,一邊鍛鍊邏輯思維,順帶練了表達能力,一舉三得。

如果你也像我一樣,覺得寫作能力和邏輯思維需要提升,這本書不妨一看。


最後總結一波,雖然3月看的書量不大,但好在沒踩雷。這兩本書陪我度過了上下班和睡前的碎片時間,順帶將這部分時光變得有意思起來,依然是挺開心的一個月。

(圖 /《生活大爆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