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为何把侄子全部杀掉?是为了斩草除根吗?

珠峰玉鹤


是我我也杀掉,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古来有之,留下就是埋下了隐患,都想着做老大,卧榻之前,岂容他人鼾睡,所以要斩草除根,这跟古时候的环境有很大关系,


人道长隆


李世民作为唐朝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君主,在我们后代很多电视剧中都将他描写的风流倜傥、英明神武,但是实际上哪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呢,在历史背后隐藏的是什么,玄武门之变真实情况又是什么样的呢?

  一、 玄武门之变

  史书上记载,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两个儿子,李世民和李建成都是跟随父亲一起征伐天下的厉害人物,而在李渊上位之后就因为李建成沉迷女色、不谙政事,想让李世民当太子,但是李建成作为嫡长子并不愿意,于是李建成和李元吉联合组成太子党排挤李世民。

  但是李世民常年在外征战不断,手下拥有大量兵力,就在李世民逐渐被排挤到边缘时,他奋力一搏,在玄武门将自己的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击杀,并且强迫李渊将自己改为太子,继承了皇位。

  二、 斩草除根

  李世民在杀害了自己的兄弟之后,迅速的用自己的兵力控制了整个京城,将死去兄弟的亲属都抓了回来,当时手下的谋士都告诉李世民要斩草除根,否则以后会有大乱。父亲李渊却苦苦哀求李世民留下血脉,但是李世民是从血风腥雨中走出来的人,他面对这种局面杀伐果断,遂将这些亲属杀死,其中包括10个侄子。

  在杀害之后,李渊痛苦地跟李世民说,你今天杀我的子孙,以后你的子孙也会这样做。李渊的十多个孙子全部被害,这作为一个爷爷当然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但是作为野心勃勃的反叛军,李世民决不能有任何心软,对于这些残留的危险,一定要将他们在襁褓中毁灭。

  但是实际情况可能并不是这样,司马光认为这一段历史可能被渲染、修改过,能一起攻打下天下的人能无能到哪里去呢?实际情况可能就是李世民作为一个起兵反叛的皇子觉得这非常不光彩,这就是他找的借口。

  但是实际上历史上有很多这种情况出现,每一个王朝都有它存在的道理,李世民虽然这样做不光彩,但是随后的贞观之治帮他抹去了大部分的污点,所以说皇朝的变动是有一定的历史意义的,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李世民成功篡位之后,将妃子全部纳入自己的后宫,对于李世民来说这一段历史是他擦不掉的污点。李世民的励精图治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想用自己的成功来证明他的篡位是正确的,贞观之治让唐朝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我们感到叹息的是有一位君主做了不仁义的事情,我们感到庆幸的是李世民带领下的唐朝成为历史上的典范。


烟雨踏秋殇


第一是为了树立自己的血统唯一性。李渊有20个嫔妃。不过,窦皇后生的儿子只有四个。分别是老大李建成、老二李世民、老三李玄霸、老四李元吉。其中李玄霸在16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李玄霸也就是演义小说中李元霸的原型,演义小说里都是虚构的)。实际上,李渊活着的嫡子中,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个人有资格继承大统。李建成、李元吉已经被杀,把他们的后代杀掉,李世民成为血统上唯一正统继承人,这在古代注重血统的传统中非常重要。

第二是防止李建成、李元吉政治势力复辟。李世民的上位是非法而且残忍的,这在注重伦理道德的封建社会是不可容忍的!李建成、李元吉的后代成人后,在道德制高点上很容易占据上风,政治势力很容易形成为正统。李世民防患于未然、斩草除根,就是为了防止李建成、李元吉政治势力死灰复燃。



坤宇言之


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死了自己的哥哥太子李建成,弟弟齐王李元吉,迅速控制了皇宫,逼得李渊封他为太子。掌握宫城后,部下将太子和齐王的各自5个儿子抓了过来,旗下谋士说春风吹又生,要斩草除根,否则将来这10个孩子长大后,保不齐他们会为自己的父亲报仇,将来会死更多的人

面对父亲李渊的苦苦哀求,李世民没办法留下活口,只能下令杀了10个侄子,就在下完令时,李渊一脸悲痛的说了一句狠话:“汝杀吾子孙,他日汝子孙亦复如此!”这14个字狠狠的打在了李世民的脸上,毕竟李渊的心思是好的,一天之间已经失去了2个儿子,如今再失去10个孙子,换谁也无法接受。

但是,李世民需要为大唐的未来考虑,最后只好杀了10个侄子。李世民为了斩草除根亲自下令将李建成的儿子安陆王李承道、河东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训、汝南王李承明、钜鹿王李承义,李元吉的儿子梁郡王李承业、渔阳王李承鸾、普安王李承奖、江夏王李承裕、义阳王李承度10名自己的亲侄儿全部杀死,又将李元吉的后宫嫔妃悉数充入自己的后宫,好在李世民即位后,用贞观之治的光芒抹去了玄武门之变的不光彩的地方,不然也必然是后世唾骂的对象。



锋在起时


百分之百是斩草除根,但也由此看出争权夺利的残酷,在皇权面前,亲情一文不值。要知道,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可是李世民同父同母的亲滴滴的兄弟啊。特别是太子李建成,是法定的太子,天下人都知道,如果太子还有后人,太子那一派系的人肯定不肯善罢甘休的,他们会把太子的儿子作为辅佐的对象,继续和李世民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的,要知道,太子身边的能人也是不少的,仅是大名鼎鼎的魏征就够李世民喝一壶了。李世民除掉李建成和李元吉后,特地把魏征抓住,指责他挑拨他们兄弟,魏征说道,太子如果早听我的建议,就没有今日之祸了。如果李元吉还有后人,肯定会和李建成的后人联合起来,这样李世民能不能顺利接替李渊的皇位,还很难说。把两个人的儿子全部杀掉,没有了辅助对象,东宫和齐王两个派系的人有力也无处使了。李世民这招确实狠了点,但也成功地避免了刚刚建立不久的唐王朝有可能的再一次内乱,稳固了政权。


江南丝竹99


来咯,这个问题安思来答 。

要说我国古代的伟大皇帝,首先会想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其中这四位绝对是千古一帝,是最有能力的四位帝王。其中“唐宗”就是说的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国泰民安。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可是就是这样也掩盖不了玄武门之变的事情。

李渊本来是老谋深算之人 ,随唐朝的统一和稳 固 ,其进取心消退 ,面对其二子争夺皇位继承权的行 为 ,他处于矛盾之中 ,他的本意是避免骨肉相残 ,使 其子各安其位 ,在处理其关系时 ,既想维护李建成的 太子地位 ,但由于李世民功高势大 ,又不忍对李世民 有大的损害 ,结果并没有平息纷争 ,反而使矛盾更加 激化。玄武门事变前夕 ,太子建成努力维护与世民的关系 ,但也试图削弱世民势力 ,以图稳 定地位。唐朝初 二人的努力均未能阻止世民发动久有蓄谋的玄武门 之变。



唐朝建国初期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随统一战争的结束而愈演愈烈 ,终于爆发了一场生 死之战 ,即玄武门之变。由于这次政变是以李世民的 胜利而告结束 ,贞观年间以房玄龄为首的封建史臣 , 从为尊者讳的角度出发 ,对唐国史做了有利于李世 民的修改 ,使事变的真相被掩盖 。

野史相传,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杀死长兄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并胁迫父皇李渊退位后,本欲放过李建成、李元吉所生的十个年幼侄子,然而一个谋士却以西汉淮南王刘长自杀,其子刘安继任淮南王,继续潜心筹划谋反为例,终于劝得李世民痛下杀手,斩草除根。历史上并没有什么“谋士以西汉淮南王刘安故事”劝谏李世民,促成他杀戮十个侄子的记载。难道他真的会忌惮几个奶娃娃不成?

历史上刘安的父亲刘长造反,失败后被流放。当得知刘长已经去死的时候,汉文帝心中过意不去便封刘安为淮南王。并且可以世袭。谁知刘安不但没有知恩图报,反而起兵造反。李世民之所以要连杀十个侄子,固然极其残忍,确实可以说是为了“杜绝后患”,但绝不仅是为了自己的皇位更加安稳,他为的另有其人——那就是豁出性命跟着他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天策府诸将们。

比起为争皇位势同水火的李建成、李元吉,还是尉迟恭等誓死效忠的大臣更好似李世民的亲兄弟一般,称得上“恩若骨肉”。尉迟恭于玄武门事变当日,亲手杀死齐王李元吉,囚禁并逼迫李渊让位,他此举没有半点对李唐天子和皇室的敬畏。李渊若不当场屈服,多半也要跟着二个儿子一起下地府了。而与尉迟恭类似的天策府诸将尚有多人。他们与其说是降伏于大唐,不如说更多是降伏于秦王。对李渊这个皇帝的忠诚,皆未必比曹仁许褚们对汉献帝的忠诚更高。李世民闯进皇宫,和李渊父子抱头痛哭这温情脉脉一幕后,紧接着史官在那之后的记述,便是李渊在李世民胁迫下下旨,连杀十个年幼的孙儿。

而李世民此举,就是给天策府功臣们的安心丸,让他们免除兔死狗烹之忧。否则的话,这些追随他发动政变的功臣们自然会担心,李世民会不会等小孩子长大以后,给他们封王,以安抚了李氏宗族,把杀李建成李元吉、逼李渊退位的责任,全往尉迟恭们身上一推,甚至任由李建成、李元吉的子孙对他们大肆报复,而自己依旧是兄友弟恭一代圣君。


安思讲历史


那还能是因为啥,必须斩草除根,别说是有恩怨的,就是没恩怨的,唐朝前,刚没多久,杨广杨勇,在前面南北朝乱的一笔。在前面西晋的八王之乱,在前面汉朝七国之乱。哪一个不是在立国没多久皇族内耗的。

所以必须在头就掐掉。


漫游影响


当然是斩草除根了。

根据《资治通鉴唐纪》记载:

建成子安陆王承道、河东王承德、武安王承训、汝南王承明、钜鹿王承义,元吉子梁郡王承业、渔阳王承鸾、普安王承奖、江夏王承裕、义阳王承度,皆坐诛,仍绝属籍。

李世民杀了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也就是自己的侄子,一共十人,并且还在宗室的名册上除去他们的名字。这十人分别是:李建成的儿子安陆王李承道、河东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训、汝南王李承明、钜鹿王李承义,李元吉的儿子梁郡王李承业、渔陽王李承鸾、普安王李承奖、江夏王李承裕、义陽王李承度。

其实原本李渊在退位前曾请求李世民不要斩草除根,放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孩子,李世民当时也答应了。但后来,有人提起了汉朝时期的淮南王刘安,这让李世民下了杀心。淮南王刘安是汉武帝刘彻的叔叔,叔叔闹起了革命,想从侄子手上抢夺天下,但最终失败。同时,结合唐朝之前,尤其是南北朝时期因皇位而发生的各种惨案。正所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如果李世民让这些侄子活下来,日后可能会酿成更大的祸端。


老实人侃历史


是的,斩草除根。

玄武门之变是唐初李世民为了夺取帝位而主动出击的及其重要的宫廷政变,彻底改变了唐朝政治走向。

通过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手刃兄长太子李建成,弟弟齐王李元吉。最终逼迫父亲李渊立他为太子,不久又将皇位传让于他。

李渊(剧照)

众所周知,李建成是李渊嫡长子,亲自册封合法太子之位,建成为人宽厚仁和,平易近人,加之唐朝刚起兵的时候亲自指挥一军队进攻长安,及被派往河东征兵起事,稳住大后方,这些都立下汗马功劳。唐朝攻占长安,宣布建国定都长安后,建成退居二线辅助李渊一同处理军国大事,李世民则派往前线东征西讨。

综上, 李建成有合法太子之位,功劳大,待人平和,有威望,所以他的政治势力集团根基颇深。 比如后人熟知的魏征等。

李建成(剧照)

考虑到以前熟知的赵氏孤儿,汉宣帝即位的故事,就知道为何李世民要斩草除根了。李建成的后代拥有合法的皇室身份,如果留着,万一李世民以后有个什么意外一下无法掌控朝政,难保李建成的旧势力不会把李的后代推举出来作为号召发动宫廷政变,然后趁机夺取帝位,这些旧势力做辅助大臣掌握实权,也不是不可能,如霍光等。

所以李世民为了自己和子孙还有他的江山,所以就干出了极其残忍的举动,狠心将他们的后代全部斩。

李世民

李渊得知李世民要杀了自己的孙子,立马就去哀求李世民放过他的孙子们,但是这个时候的李世民已经动了杀心,怎么可能说不杀就不杀,所以即使是自己的父亲哀求自己,他也不会有任何动摇,依然下令斩杀十个侄子。

李渊这时候看李世民对他的哀求不为所动,于是悲痛欲绝的吼道:“汝杀吾子孙,他日汝子孙亦复如此”,可见这时的李渊是有多悲痛,居然发下这样的毒咒。不过李渊的心情,作为常人来讲,还是能够理解的,毕竟在一天之内失去两个儿子,这一下又要失去10个孙子,这个事情放在谁身上都是悲痛欲绝。

后世也证明了,李承乾谋反,武则天篡唐,李旦,李显,太平公主,李隆基等,李世民的后代子孙相互杀个不停。


历史漫谈课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四位皇帝一直后世流传下来,唐太宗因 玄武门之变这个难以避免的污点,也一直伴随着他流传下来。

玄武门之变的起因无疑是唐朝初期的一场政治变革,如果没有权利的驱使也不会发生这一场皇室成员们的斗争。李世民南征北战为建立唐朝立下汗马功劳、然而太子一直是比他年长的哥哥李建成、太子虽然是一个宅心仁厚的人、可惜的是自己搭档齐王李元吉是一个野心很大的人,几次促使太子李建成来合伙一起谋害秦王李世民。可惜的是几次都没有成功。

秦王李世民在外征战多年幕府中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都有,对于太子的这一些诡计他们早已没有耐心了,虽然李世民犹豫不决不想这么做,但是在各个曾经和他一起南征北战将士们的言语下、如:尉迟恭和长孙无忌所言:我们跟着秦王在战场撕杀就是为了今后的富贵、如秦王还是一直犹豫不决我们就各自归隐山林,这些话让李世民最后还是选择了玄武门之变这一决定。

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本来是答应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请求不杀他们的后人的毕竟是自己的亲侄子、在逼高祖李渊退位时,李渊也希望他不要伤害自己的孙子、那为什么李世民后来就反悔了呢?

李世民当时是不想这样做可是下面的谋士就给他提建议、说“淮南王刘安” 这个故事相信了解历史的都知道,淮南王的父亲刘长造反没成功被流放、后来死了。这事汉文帝知道后心中过意不去、就封刘安为淮南王、谁知淮南王不知恩图报后来势力大了反而起兵造反。

李世民一想自己有十个侄子而且还都封王了,一个有能力的都能如此、如果今后这十个联合一起反抗自己那了得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他们全部处理了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