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谷危崖常駐,清風明月為緣”是什麼意思,如何理解?

媒體銳觀察


“峽谷危崖常駐,清風明月為緣”,反映隱士的志向和情趣,寧願常年在山崖峽谷之間忍受孤獨(當然也許是享受孤獨),終年與清風明月相伴,也不願在塵世中打滾徒增煩惱。

有意思的是,不管是影視劇還是現實中,中國人受了委屈就傾向於退隱山林,不管是功成身退還是與掌權者政見不和,又或者是武功大成再無所求,都喜歡擇一景緻優美之地隱居。影視劇或者小說中的偏僻茅草屋裡往往有世外高人,高人嘛,總是要住在與眾不同的地方,爾等濁世實在不是我等棲身之所。

要說小說影視作品畢竟是虛構的不足信的話,畢竟作品是人創造的,一定程度上來說,映射出了作者自己的心思,每個文人墨客都隱藏著一顆避世歸隱扮高人的心。

歷史上也有很多人因為各種原因歸隱山林,不問世事。伯夷、叔齊不食周粟是恥於周朝得位不正;范蠡歸隱是看出越王勾踐不是共享富貴的主子;“竹林七賢”是魏晉風骨;最著名的應該算是“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瞭吧?他雖然官場不如意,卻因此寫下名垂千古的田園詩,世界還是公平的。

當然隱士也分真隱士和假隱士,有的所謂歸隱就是先表明歸隱,標明志向高潔,等待時機出山,歸隱是抬高身價的手段,“終南捷徑”不就由此而來嗎?

最後,問題來了,你認為諸葛亮躬耕於南陽是真歸隱還是等待時機?


眾生畫像


這兩句話常見於隸書作品。我對“字意”的解釋是:因為峽谷多有清風,危崖易見明月,所以長期居住。深層次的理解,網友們說的差不多。


金濤書法


看見已經有人回答了問題,本來想溜之大吉。但看了以上幾位的回答,覺得都沒有答對,特留步作答。

“峽谷有清風,危崖伴明月”的境界之說,沒有真正理解詩人的本意。

我認為,這兩句詩是作者表達一種“無所畏懼、泰然處之”的氣度胸襟。峽谷危崖,是絕險之地,不宜久留,孔子曰“君子不立危牆之下”,而詩人卻言“常駐”,這就是一種大無畏精神,一種無所畏懼的氣魄。

在這樣的絕險之地,一般人會戰兢股慄、神散心虛。然而詩人卻“清風明月為緣”,這是對敵人、對危險的藐視,這是對困難、對窘境的不屑!這是怡然自得、泰然處之!這是一種“胸有驚雷面如平湖”的大將風度!這是一種“山崩虎趨而心不驚”的從容氣概!


菩提卅錘


常駐在峽谷,會有清風襲來;危涯之上,必有明月相伴。以此來表達人生一種境界。


星光水晶666


本意常駐在狹窄幽谷,危險的崖邊。說起緣分應該是清風明月常相伴了。引深說人在深山孤旅,相伴唯有清風明月。表現寧願天涯孤苦,不染汙濁情懷。


夢的春天


我讀書少,理解不深刻,現醜了。我認為是一些政治家和軍事家,甚至說是一些歷史上的武俠人士被環境所逼到一種難與和眾人同存,而退到狹谷危崖的世外桃園之處久居常駐,去享受獨立孤單清風明月為緣為伴,達到與世無爭,看破紅塵,獨身垂釣養心之目的。

小的委屈人人有之,但大的委屈超越人之常情以承受之痛時就不得不走此路了。世上又有誰願意走這條狹谷危崖之居呢,雖然是世外桃園清風明月為緣,這也是絕路相逢的一步棋,是不得由人想去的獨居常駐之意。

隱居,是一種難受,更是一種無奈的解脫!











牛才玉


就是野外生活經驗豐富,以天為被地為床,深山老林懸崖峭壁裡住都是尋常的了,一個人出門在外與清風朗月做朋友就夠了。是一種高山隱士的境界


木槿紫月


表達的是一種意境,經常站在峽谷危崖邊,會經常有清風明月相伴,


天天報料


出世隱居遠離喧囂迴歸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