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逆流成河》:比霸凌更可怕的是离异

学霸老母,一位生完孩子抑郁后喜欢阅读和写作的妈妈,一边陪娃,一边充电,学习在路上......


《悲伤逆流成河》:比霸凌更可怕的是离异/丧偶型父母的情感忽视

《悲伤逆流成河》

《悲伤逆流成河》是一部讲述校园的电影,确切地说,它讲述的是校园霸凌——新转校的美女唐小米,打破了易遥生活的平静,曾经朝夕相处的易遥和齐铭的关系因为她而出现裂痕。

友情、亲情、暴力,掺杂在一起,以一种你丝毫没有觉察的速度在发生,似乎,它们无时不在。深陷其中的人,苦苦挣扎,旁观的人冷血旁观,直到自己被卷入......

说起这部电影,很多人都在谈校园霸凌,其实,除了校园霸凌,易遥在原生家庭当中所遭受的情感忽视也值得深思。今天,我试着从情感忽视的角度来解读一下这部电影。

《悲伤逆流成河》:比霸凌更可怕的是离异/丧偶型父母的情感忽视

易遥和妈妈

易遥妈妈:造成情感忽视的12种类型父母之“离异/丧偶型父母”

《被忽视的孩子》里将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划分为12种类型:自恋型、专制型、放纵型、离异/丧偶型、成瘾型、抑郁型、工作狂型、照顾伤病家属型、成就/完美导向型、反社会型、孩子即父母型。

易遥的妈妈属于离异/丧偶型+专制型,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种类型的父母又是如何造成孩子的情感忽视的呢。

1、离异/丧偶型父母

离异/丧偶型父母因为经常忙于拼命应付生活,所以对孩子的关心比较少,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孩子的情感忽视。

易遥的妈妈独自抚养易遥长大,生活不易,为了生存,易遥的妈妈接的是按摩的活,她每天忙着按摩赚钱,根本顾不了易遥,更别谈关注易遥的情绪、情感了。

电影一开头,易遥上厕所感觉身体不适,想跟妈妈说,可妈妈忙着和客户约定按摩的时间,根本无暇顾及易遥,甚至还劈头盖脸地把易遥骂了一顿,因为干扰了她打电话接活。

妈妈不管,易遥只能硬撑着,直到她身体出现明显不适,她才知道自己身体出了状况,去医院检查,医生告诉她得了性病,下次要家长陪同检查。

易遥崩溃大哭,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得这种难以启齿的病,她一路哭着跑回了家,本想鼓起勇气告诉妈妈自己生病的事,可话到嘴边硬是说不出。

易遥:我身体不舒服。

妈妈:什么病啊。

易遥:我...就...。

妈妈:你是想骗我给你医药费对吧?编个好借口呀。要不要我帮你想,发烧了,胃痛啊,屁股烂啦......我告诉你,你那破校服啊,我就不想买,要有什么问题啊,你让你们老师直接来找我!

对于易遥的妈妈来说,生活不易,丈夫的突然离开,对她来说,大概是悲伤的吧,但她压抑了这种悲伤。易遥没有了爸爸,她也会悲伤,可这种悲伤一种被压抑。

易遥身体不适被路过的齐铭发现送去医院,昏迷时,她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小时候爸爸妈妈带她去游乐场开心玩耍的画面。也许对易遥来说,那是她脑海中仅存的对爸爸的记忆吧。

爸爸不在了,易遥不想伤害妈妈,所以很多问题都是自己扛,她害怕自己所犯的任何错误都会让妈妈崩溃,很显然,她不想继续伤害妈妈。

生长在离异/丧偶型父母家庭里的易遥,学会了任何事都不麻烦她的妈妈:学校要买新校服托齐铭去沟通、得了性病自己去小诊所诊治......

易遥不是没有需求,她只是选择将自己的任何需求压制下来。她已经失去了爸爸,不能再失去妈妈,所以,即便自己需要帮助,她也选择闭口不谈。

对易遥来说,她的世界是灰色的,她就像一个旁观者,站在外面观看,她拼命挣扎,却总也摆脱不了悲伤和空虚感。

2、专制型父母

“专制型”父母是心理学家鲍姆林博士提出的概念,这类父母推崇规则、限制和惩罚,喜欢用一套既不灵活又强硬要求的方式抚养孩子。

他们对孩子的要求极多,他们将孩子的顺从等同于爱,当孩子不遵守规矩或者是不服从他们的时候,他们会对孩子进行粗暴的管教。

这类父母并不是都有虐待倾向,但这类父母都是充满情感忽视的,因为他们只重视在孩子面前树立权威,却常常忽视孩子的需求。

易遥得病自己去妇科小诊所看病的事被唐小米知道,然后传的沸沸扬扬,校园欺凌从此开始,她被莫名其妙泼墨水、自己的饭被倒垃圾、后背被贴侮辱性的词......

她不想继续过这样下去,想要看病,可医生告诉她要治病就要做激光治疗,一次一百,至少做十次。走投无路的她第一次违反了和妈妈的规定。

她私自在不该回家的时间段回家,结果差点被妈妈按摩的男客户撞见,妈妈为了掩盖,骗客户说是收废品的,然后急匆匆地出来训斥易遥。

妈妈:你这个点回来干什么?看你妈出把戏吗?好看吗?(旁人:“这个烂货又在打赔钱货了,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我告诉过你吧,什么时间你不许回家,告诉过你吧!你就那么想让那些垃圾看到你啊,他们每次来之前,我要把你晒着的内衣藏起来,还要把你的照片藏起来,就是不想让他们知道你。你知道那些人是什么,你还好回来自投罗网?

易遥:妈,我要钱。

为了看病,易遥硬是从妈妈裤兜里、手里抢了一些钱,妈妈一边反抗一边大骂,“你这个赔钱货,你给我快点滚,滚!”

对易遥的妈妈来说,她想要的是一个乖乖听话、不惹事、不花钱的女儿,所以当易遥告诉她身体不适、问她要钱、催促她要交钱买校服的是,她显得极不耐烦。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难免有令孩子失望的地方,但作为母亲至少要成为一名“足够好的妈妈”(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出):识别出孩子的需求并满足孩子。

与之相对的是“情感忽视的父母”——对孩子的需求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很显然,易遥的妈妈属于这一类,她只知道粗暴地管教孩子,却从来不关心女儿易遥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悲伤逆流成河》:比霸凌更可怕的是离异/丧偶型父母的情感忽视

易遥

易遥:被情感忽视的孩子长大后会有哪些表现?述情障碍

情感忽视虽然没有校园霸凌那么显而易见,但它却一直隐藏在家庭当中,它存在于当事人那些“没有说”、“看不到”、“记不得”的童年当中。

虽然那些童年经历过情感忽视的人看上去和大多数人并无两样,但他们确实是会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的,比如:内心空虚、乐于付出却很难接受、遇到困难倾向于责备自己等。

《悲伤逆流成河》:比霸凌更可怕的是离异/丧偶型父母的情感忽视

影片中有一个片段是易遥拿水呲同学,齐铭上前制止,事后,齐铭找易遥谈心,这是易遥在经历校园霸凌之后,齐铭第一次主动找易遥沟通。

两人从小一起长大,但家庭成长环境却截然不同,齐铭是大家眼中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而易遥却是那个大家口中的“赔钱货”。

《悲伤逆流成河》:比霸凌更可怕的是离异/丧偶型父母的情感忽视

齐铭从小生得好,过得好,从小到大,几乎没有吃过苦,因为有父母精心的照顾:饿了有美味的饭菜,还有人夹菜,累了有美味的水果,还有人喂,永远有干净得体的衣服......

可易遥什么都没有,吃的差,穿的差,父母对她很少关心,身边只有妈妈,妈妈为了生活天天忙着按摩拉客,就连易遥得了恶心的病,妈妈都不知道。

易遥自称,“苦得久,不知道甜是什么,仙人掌做不了做不了花,没办法让人捧在手心里,”她一直是被父母忽视的,她的感受齐铭没法感受。

易遥:你可能真的没有尝到过,得不到是什么滋味吧,什么都得不到,就连风都会绕着你走的,齐铭,我从小就羡慕你,你爸爸妈妈都爱你,你妈不拿三字经骂你,不像我,全弄堂的人都知道,我是贼骨头,赔钱货,你生活在光亮里,你就觉得全世界都是光亮的......

《被忽视的孩子》里将被情感忽视的孩子长大后的表现概括为十种:空虚感;反依赖;不切实际的自我评价;对他人满怀同情,对自己却缺少同情;总有负罪感和羞耻感;常常对自己生气、自责;感到自己有致命缺陷;难以关爱自己和他人;自我约束能力差;述情障碍。

1.空虚感;

他们的生活经常会被“空虚”(一种时有时无,因无法满足而产生的一种不适感和缺失感)填满,他们总感觉生活中缺了点什么。

经历过情感忽视的人长大后会总感觉哪里不对劲,不管怎样他们似乎没办法让自己快乐,他们很难与别人产生情感连接。

2.反依赖;

所谓的“反依赖”指的是,生活中不需要任何其他人,确切地说,是恐惧依赖他人。他们避免寻求帮助,不去依赖别人,尽管自己需要为此付出巨大代价。

他们让人觉得冷漠,甚至总是表现出一副“我不需要别人”的样子,他们很少在别人面前展现任何情绪,不管是积极的情绪还是消极的情绪。

影片中的易遥总是喜欢拒绝别人的帮助:齐铭帮她凑钱,她拒绝了;顾森西救她上来想要帮她,她也拒绝了。

齐铭知道易遥住院要花钱,所以自作主张地从爸爸钱包里偷拿了几百块。齐铭本想趁着去集训前给易遥,希望能够帮帮易遥。

可当易遥知道这钱是他偷拿爸爸的之后,她不仅让齐铭还回去还严词拒绝了齐铭的帮助,她大骂,“干嘛把自己弄的这么脏?”齐铭说是为了她,易遥却说,“谁要你为了我,我开口求过你一个字吗?”

她的书包被同学恶作剧扔进了水池,她跳进水池去捡,不料被路过的顾森西看到,还以为她要自杀,于是把她救上来好心安慰。

可易遥却说,“你别管我了,跟我沾边的人都会倒霉的,我这个人做什么事都考虑后果,但我的人生,依然很糟糕。”

她称自己为“赔钱货”并声称谁跟她沾边就会倒霉,她不是不想和别人靠近,只是,她恐惧依赖他人。为了躲开恐惧,所以避免寻求帮助。

3.不切实际的自我评价;

经历过情感忽视的人普遍自尊较低,他们倾向于用消极的方式看待自己,他们喜欢夸大自己的弱点,淡化自己的优势。

他们的自我同一性不尽完整,因为小的时候缺少父母的关注和反馈,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真实样貌是什么?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未来可以从事什么工作?

4.对他人满怀同情,对自己却缺少同情;

经历过情感忽视的人对他人满怀同情,但却对自己缺少同情,他们对待别人宽宏大量,对待自己却像吹毛求疵的完美主义者。

他们对错误极其敏感,任何微小的错误都可能会引发他们一连串的自我反省。他们无法容忍自己的错误,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原谅自己。

5.总有负罪感和羞耻感:“我到底是怎么了?”;

经历过情感忽视的人会害怕拥有感觉,他们视感觉为一种负担,当他们拥有感觉的时候,他们会感到内疚和羞耻。

他们无法辨识自己的情绪,甚至没办法容忍强烈的情感。他们竭力隐藏情绪,好像自己从不曾有情绪,“生气、沮丧、悲伤”只会让他们觉得,“我哪里不对劲?”

6.常常对自己生气、自责;

对感觉的羞耻感会让他们容易自我愤怒,他们内心憎恨自己,常常对自己生气、自责,而自责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他们感受到了情绪。

7.感觉自己有致命缺陷;

大多数经历过情感忽视的人都会固执地认为,自己是有缺陷的,他们相信,“如果人们真的了解我,他们不会喜欢我!”他们习惯于回避和自我隐藏。

易遥身体不适突然晕倒,齐铭路过将她送至医院。易遥醒来之后,挣扎着起来,齐铭让她多躺一会,她问齐铭挂号、吊药水花了多少钱,方便以后还他,齐铭让她先不要操心这些,好好休息。

可她却说“自己不值得人爱”——不要对自己太好,好到最后自己会理所当然,不仅如此,以后就算把心掏出来,自己可能都不会珍惜,甚至会在上面踩几脚。

在齐铭面前,易遥认为“自己是有致命缺陷的”,比如不懂得珍惜,比如不值得被爱。她固执地认为,自己没价值,不需要关心。

8.难以关爱自己和他人;

那些经历过情感忽视的人长大后也很难向他人投以情感上的关爱,他们习惯拒人于千里之外,很难对别人表达关爱只是因为他们曾经很少被关爱。

9.自我约束能力差;

经历过情感忽视的人会在自律方面存在巨大的困难,他们不想做那些应该做的事,却常常对不应该做的事欲罢不能。

他们散漫、懒惰、缺乏动力,甚至经常拖拖拉拉,因为小的时候经常是自己对自己负责,所以没塔恩学会了如何放纵自己。

10.述情障碍:对情绪的任认识和理解不足;

每一个人经历过情感忽视的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述情障碍”——无法辨识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在生活中,无法容忍情绪,甚至感受不到任何情绪、情感。

他们喜欢压抑心中的各种感觉,愤怒是他们唯一熟悉的情绪,他们无时无刻不感到愤怒,却从未真正体验过其他的情绪。

《悲伤逆流成河》:比霸凌更可怕的是离异/丧偶型父母的情感忽视

情感忽视

长大后如何克服童年情感忽视造成的创伤?IAAA法则及自我关怀

经历过情感忽视的人虽然表现各不相同,但“述情障碍”和缺乏自我关怀是这些人的共同特征,所以,要想克服童年情感忽视造成的创伤,要运用“IAAA法则”及学会自我关怀。

1、"IAAA法则”

“IAAA”这四个英文字母各代表一个英文单词,I是识别(Identify),AAA分别是接纳(Accept),归因(Attribute)和行动(Act)。

首先,你要识别自己的情绪,看看自己现在产生的情绪是悲伤、愤怒还是其他;

其次,接纳自己的情绪,不以对错来评判它,只是允许它存在;

接着,试着觉察一下产生这个情绪的原因,到底是因为什么导致你产生了这个情绪?

最后,看看情绪背后是否对应着某个行动,如果是,试着以合适的方法去应对。

2、学会自我关怀

经历过情感忽视的人总是容易忽视自己的需求,从现在开始你要学会自我关怀:开始关注自己的需求,并将自己放在首位。

当你尝试着“将自己放在首位”的时候,刚开始你可能会觉得不适应,甚至觉得自己自私,但其实,只有当你照顾好自己,你才有能力照顾别人。

那么,在具体实践的时候,我们又该学会如何“更好地将自己放在第一位”呢?你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学会说“不”——你不必太过牺牲自己,去做那些自己其实没有时间精力去做的事。当别人要求你做事时, 你有权利拒绝,而不用给出任何理由,你可以尝试着记录自己每天说“不”的次数;
  • 寻求帮助——如果你在寻求帮助方面感觉困难,那很可能是因为你本身难以拒绝他人。你要知道,大多数人不会对寻求帮助和拒绝要求感到纠结,你可以尝试着记录自己每天请求帮助的次数;
  • 发现你的好恶——如果从小到大,很少有人关注你的喜好,你可以试着记录自己所有喜欢和不喜欢的东西,因为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才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 优先自己的享乐——你是否习惯于将自己的快乐放在最后考?试着记录你每天优先满足你自身的享受的次数,要知道你和别人一样有权利去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