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紅色帝國的那些未完成的超級工程

一、永遠的遺憾——蘇聯登月計劃

一直以來載人登月在我們印象中都是美國人的專場,但是在上世紀60年代,美蘇太空爭霸時代,蘇聯也為了同樣的目標而奮鬥。

盤點紅色帝國的那些未完成的超級工程

美蘇太空爭霸1960年,科羅廖夫開始了N-1火箭的研究工作,原計劃用於實現向火星發射無人飛行器。而美國志在必得的載人登月計劃,迫使蘇聯產生了用N-1火箭把本國的航天員搶先在美國之前送上月球的想法。

盤點紅色帝國的那些未完成的超級工程

N-1運載火箭蘇聯思維有時就是這麼奇特,繞月和登月隸屬於兩家彼此竟爭的設計團隊分工研製。在明確由N1火箭運載之前,是這樣安排的。

第一階段,由切洛梅團隊負責研製的UR-700型運載火箭搭載OKB-52型飛船,進行一系列較為複雜的繞月飛行。

第二階段,由科羅廖夫團隊負責研製的N-1型運載火箭搭載OKB-1型飛船,實現載人登月。

盤點紅色帝國的那些未完成的超級工程

蘇聯登月計劃爭議無果直到科羅廖夫見上帝之後,最終確定無論是繞月還是登月,無論是N-1還是UR-700K,都將搭載科羅廖夫設計的聯盟飛船。(繞月採用聯盟7K-L1,登月則採用聯盟7K-LOK)

由於成功載人登月只有美國,因此以兩國相同設備進行直觀對比。切洛梅團隊的LK-700方案(上),科羅廖夫團隊的聯盟7K-LOK方案(中)和美國阿波羅指令艙/登月艙。

盤點紅色帝國的那些未完成的超級工程

各型方案對比登月計劃美蘇都一樣,均採用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模式,不過蘇聯LOK和美國阿波羅飛船最大的不同就在於登月艙的安放位置。阿波羅登月艙安放在指令艙頭部,而LOK則恰恰相反,登月艙被放置在指令艙後部一個單獨的艙室。

盤點紅色帝國的那些未完成的超級工程

聯盟7K-LOK飛船線條圖蘇聯LOK飛船和美國阿波羅飛船的線條對比圖,注意兩者登月艙的放置位置,一個居中,一個置於頂部。而與指令艙相配套的則是被稱為LK的月球登月艙,該登月艙無論外形還是起降方式,都和美國LM阿波羅登月艙酷似。由於火箭推力不足,LK登月艙設計得比較小,僅重5噸,5.5米高,容納一名航天員。相比LM的一臺降落髮動機和一臺獨立發動機,LK僅僅裝備一臺推力2050kg的發動機用於升降,風險係數更大。

盤點紅色帝國的那些未完成的超級工程

蘇聯LK登月艙和美國阿波羅LM登月艙線條圖LK月球登月艙研製較為順利,在60年代末就製造出等比例模型用於地面測試,先後由聯盟-L型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在地球軌道進行了四次模擬登月軟著陸實驗。

為實現月面行走,蘇聯星辰設計局還研製出專門用於月面行走的隼94型航天服,和美國軟式航天服最大的不同是採用了半剛式設計。結實耐用、靈活度不足,整個航天服更像一個小型的太空船,服天員從背部鑽入而不是穿上。

登月計劃中的繞月部分雖然研發順利,但是做為登月主角的N-1火箭事故頻發,最終陷入困境。再加上美國阿波羅計劃的順利開展,最終蘇聯登月計劃於1971年走到盡頭,太空登月暫時由美國接管。

盤點紅色帝國的那些未完成的超級工程

風暴之海由列昂諾夫和安德烈·索科洛夫共同完成的,表現蘇聯登月場景的油畫《風暴之海》,載人登月夢想只能寄託在這幅油畫中。

二、超越美國的核動力航母——烏里揚諾夫斯克號

盤點紅色帝國的那些未完成的超級工程

相比陸軍和空軍,蘇聯海軍在二戰中的表現乏善可陳,二戰結束後,蘇聯海軍制定了雄心勃勃的造艦計劃,要打造一支能夠與美國海軍媲美的紅色艦隊。

但在斯大林去世,赫魯曉夫上臺之後,這位“唯火箭核武器論”者大幅縮減了蘇聯海軍的造艦計劃,並將積極要求發展航母的庫茲涅佐夫元帥直接從元帥降職到了中將。

好在,在蘇聯海軍有識之士的努力下,蘇聯海軍,尤其是其航母計劃依然在緩慢但堅定地發展著。

盤點紅色帝國的那些未完成的超級工程

烏斯季諾夫,蘇聯元帥、國防部長,生前堅持航母已經過時1984年,蘇聯航母“攔路虎”烏斯季諾夫逝世,蘇聯總參部領導層發生了變更,“海上浮動機場”的支持者逐漸佔上風,這為核動力航母的發展帶來了生機。

1984年北方計劃設計局和海軍著手1143.7大型核動力航母的設計,最初由L·貝洛夫負責,後由尤·瓦弗洛梅耶夫領導。

沒有糾纏不清的干擾,設計局很快拿出設計圖紙,海軍決定建造兩艘1143.7核動力航母,首艦命名為“烏里揚諾夫斯克”號。

命名源於俄羅斯城市烏里揚諾夫斯克,而該城市則是為了紀念列寧(本名為: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列寧)。

盤點紅色帝國的那些未完成的超級工程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參數“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是蘇聯的航母研究者第一次對核動力航母設計建造進行嘗試。

該艦艦長302.6米,艦寬39.5米,吃水深度11米,滿載排水量8萬噸至8.5萬噸,航速30節,採用核動力驅動,船員2300名,飛行組員1500名,可搭載艦載機70架左右,採用兩座蒸汽飛機彈射器和一座滑躍起飛甲板。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基礎數據可以說比當時的美國最先進的尼米茲級別的航母只差一步了,是寄託了蘇聯航母研究人員的無限期望的。

到1991年11月,船廠共加工“烏里揚諾夫斯克”艦鋼材29000噸,原子蒸汽發生器已在車間組裝。蘇聯解體後,撥款中斷,施工停止,而此時船臺大合攏已近尾聲。

一家挪威的公司提出,要烏克蘭製造6艘船舶,但是提出要在烏里揚諾夫斯克所在的0號船臺修建,而一家美國鋼鐵公司趁機提出500美元一噸高價收購該航母的建造用鋼材,後來該公司總裁發現副總裁開的價無異天方夜譚而違約不再收購。

盤點紅色帝國的那些未完成的超級工程

為了賺取外匯,1992年初,俄羅斯和烏克蘭政府聯合決定,為給建造出口船騰出0號船臺,將“烏里揚諾夫斯克”艦拆解為廢鋼。從此,蘇聯發展了30多年的航母製造工業劃上了句號。

盤點紅色帝國的那些未完成的超級工程

黑海造船廠在建造“瓦良格”號

三、紅色世界的標誌——蘇維埃宮

盤點紅色帝國的那些未完成的超級工程

1931年6月18日《消息報》突然傳來一個驚人的消息,斯大林想要建一座新宮殿,並決定向全球徵集設計方案。

其實早在1922年12月30日,也就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正式成立的那一天,這個計劃就已經被列上日程了,只是由於當時處在困難時期,計劃於是擱淺。

1931年,蘇聯第一個五年計劃即將完成,隨著國力大增,這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又被提上日程。

消息一出,各地的稿子就如潮水般湧來,僅1931年一年裡,委員會就收到來自全球上百份的設計稿,其中不乏一些現在被評為世界級的大師。

最後在400多個各國設計者的方案中,前蘇聯建築師約樊高中榜首。不過從1931年投稿中標到1937年最終稿成型,中間一共經過了四次修改才形成了現在我們所熟知的那座“通天塔”式大廈。

盤點紅色帝國的那些未完成的超級工程

1931年初稿修改後的約樊方案很好地體現了大、高、神聖的特色。就大而言,它要囊括大教堂及其周邊地區,無論是建築物本身還是內部空間都將超過蘇聯現有的任何建築物。

就高而言,它不僅要超過克里姆林宮,而且要超過世界上現有最高的建築:蘇維埃宮高達415米,比埃及胡夫金字塔高278米,比德國科隆大教堂高255米,比羅馬聖彼得教堂高272米,比巴黎埃菲爾鐵塔高95米,比紐約帝國大廈高8米,意圖顯示共產主義的優越性。

盤點紅色帝國的那些未完成的超級工程

宮殿頂端的列寧像與當時世界主要雕像對比當然在蘇維埃宮正式開工之前,還有一點小問題要處理。那就是這座龐大的宮殿應該建在哪裡,地方很快就選好了——救世主大教堂,當時世界上最高最大的東正教教堂。

1931年隨著斯大林一聲令下,這座沙俄時代修建了44年,高108米的宏偉建築轟然倒塌。

盤點紅色帝國的那些未完成的超級工程

蘇聯解體後重建的大教堂

儘管第一階段是完成了(爆破不過是個簡單工程),但幾年後二戰爆發,重要的資源不得不轉向戰場。戰爭勝利以後,蘇聯國民經濟亟需恢復,根本沒有多餘的錢來蓋這座龐然大物。

斯大林有生之年,終究沒能看到他想要看到的“偉大宮殿”。教堂的舊址上空留一片一片積滿了水和長滿了草的地段。

赫魯曉夫後來看不過去,命令在大教堂遺址建造了一個大型游泳池。並於1960年對公眾正式開放。蘇聯解體後,為了紀念莫斯科建城850週年,當局又毀了游泳池,把那座基督救世主大教堂又原模原樣地恢復了起來。

四、挖穿地球——科拉超深鑽孔

盤點紅色帝國的那些未完成的超級工程

冷戰時期,蘇聯與美國在所有領域都展開競爭。太空、深海、天上、地下,可謂無所不盡其極。

當時,蘇聯喊出口號,要在各方面超過美國,可是不曾想美國率先探測到了莫霍洛維奇不連續面,因此,在1970年5月24日,蘇聯啟動了一項名為“科拉超深鑽井計劃”的超級工程,在天寒地凍的科拉半島,號稱要挖穿地球。

盤點紅色帝國的那些未完成的超級工程

當年參與鑽探的人員科拉超深鑽孔的鑽探工作1970年5月24日開始。成千上萬的科研人員中只有極少數的科學家得以到現場參加此項研究工作。所有參加此項鑽探工作的人員均分得了一套莫斯科的公寓房,工作期間的月工資水平達到大學教授一年的年薪。

蘇聯當然沒有成功挖穿地球,挖了多少米呢?僅僅12262米。而地球的平均直徑就有12742.02千米,不足千分之一,就相當於拿起一個蘋果,剛剛扎破了表面的一層皮,對地球來說根本不值一提。關於為什麼工程後來停止,歷來也是原因說法不一。

一種說法認為是地下的地質條件太複雜,每鑽探100米,所增加的溫度和壓力是我們難以想象的,再加上鑽機在鑽孔時產生的巨大熱量,越往下,鑽孔的效率越差,而且這個鑽桿本身很脆弱,大約幾公分粗細,再加上最後長度不斷加到12000米,重量也成了一個制約因素,因為出現一點點的故障和阻礙,就得把鑽頭起出來檢查一下,完了再放回去,這一進一出就不知道浪費多少時間。

盤點紅色帝國的那些未完成的超級工程

另一個原因認為是這個工程實在太耗錢了,而且吃力不討好沒什麼利潤。前面說了每個研究人員都被支付了高薪,除此之外,鑽井用的鑽頭等相關工具屬於高精尖的特製工具,造價不菲,經常放下去的時候還是鑽頭,拉上來的時候就成了鋼絲。

還有為了這個工程設立的十六個研究實驗室也要持續花錢,整個工程耗時二十多年,期間投入消耗巨大,直到蘇聯解體,俄羅斯接手兩年後不得不停止了該工程。

盤點紅色帝國的那些未完成的超級工程

另外還有一個更加廣為傳說的原因,說蘇聯挖到了“地獄”。據芬蘭一家報紙報道,一位前蘇聯著名地質學家狄米爾·阿撒哥夫博士說,他們用機器鑽開了九英哩深的地洞後,裡面竟然飛出一頭青面獠牙、長有翅膀的怪物。

稍後他們將一臺拾音器送下洞去,收聽到陣陣淒厲悲慘的慘叫聲,彷彿有數不清的人正受到極大的痛苦。‘作為一個無神論的共產黨員,我過去不相信有天堂或地獄之說,但作為一個科學家,我現在卻不能不確信有地獄存在。’

這位前蘇聯地質學家說。‘不用說,我們都對此種發現感到萬分震驚。但我們都知道所見所聽的,絕不是幻覺,而我們也絕對肯定,我們已打開了地獄之門。

至於到底是因為資金緊張還是因為“非自然因素”而停止鑽探,我們不得而知。前蘇聯官方對於此事,並沒有作出任何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