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愚人節到底怎麼玩兒?

民國時期的愚人節到底怎麼玩兒?

來到2020年4月1日,表示這一年已經過去四分之一了,這四分之一對誰來說都並不容易,以後的四分之三仍需要砥礪前行。如果不說,大家應該忘了今天是愚人節;即使記得,也提不起興致玩些整蠱的小遊戲。但不妨暫時挪動一下焦點,看看民國時期大家過愚人節的套路與新聞,些許調劑一下生活,使日子多點兒輕鬆的情緒,在全面復工復產的節奏中讓尋常生活慢慢迴歸。


愚人節是怎麼來的

愚人節(April Fool's Day)又稱萬愚節,是西方的民間傳統節日,它的起源至今仍是眾說紛紜。其中,大家普遍認可和接受的,則是它源自十六世紀的法國。


1564年,法國實行新曆法制度,將一月一日視為新曆的開始,有別於以往的四月一日。但部分守舊派仍在四月一日這一天慶祝新年、互贈禮物,“因此便被人拿來取笑,認為那些人是傻子,愚人節也就是這麼的興起來了。”¹


這一習俗和文化產生後便開始了它自身的“旅行”,在時間與空間的維度中經歷了許多演變,各國民眾也有了不同的慶祝方式。下面我們就盤點一下民國時期大家過這一節日的花樣與套路。

民國時期的愚人節到底怎麼玩兒?

圖片來源:利奇:《漫談愚人節》, 《大公報》(香港)1960年4月1日第6版

四平八穩標準版

這一天,朋友、同學之間是經常開開玩笑的,1937年的燕園也是如此,大家有哪些好玩的小故事呢?


四月初的北平還是很冷的,“被窩兒仍有吸人的魄力——尤其是早晨第一堂有課的人更感到不捨。”這時,會有某同學對不想起床的同伴說,某教授請假,因此“幾位睡眼惺忪的同學正恨‘好景不長’,便又重溫舊夢”。


某次上課鈴聲已響,但老師仍未來,恰好一位不相識的同學破門而入,說老師剛好請假,樓下已有佈告,於是“全班譁然如潮而出,這時先生已迎門來矣,不覺相顧莞爾”。


下面這一招可能就更常見了。某君聽同屋說某女士來電話找他約見面,因此“喜形於色,沐浴更衣,專誠謁見”,但實際是個小玩笑,引得大家狂笑不止,這位某君也是“羞苦難言、啼笑皆非”。²


以上這些是不是感覺異常熟悉,到如今也是我們常用的“小伎倆”!

民國時期的愚人節到底怎麼玩兒?

圖片來源:燕俠:《愚人節在燕園裡》, 《世界畫報》,1937年第591期,第1頁

博人眼球造謠版

民國時期,報人會利用愚人節的機會製造“新聞”來愚弄讀者、吸引眼球,充分發揮媒體的傳播效應,高效炒作。


1946年4月1日,滬上著名小報《鐵報》刊出《今天晚上十時半話劇界空前大會串》的新聞,尤為引人注目。據說當天在大光明電影院,全國話劇界從業者將會合演《雷雨》,陣容非常強大,導演是費穆、趙丹,演員有白揚、石揮、藍馬等大咖。“如此盛大節目,可惜不能公開演出,否則,即票價增至五千元,也一定有人肯買。”³

民國時期的愚人節到底怎麼玩兒?

圖片來源:耳匋 :《今天晚上十時半話劇界空前大會串》, 《鐵報》1946年4月1日第4版

如此千載難逢的機會,自然吸引了眾多民眾前往,希望能夠一睹盛況,不料第二天該報即稱這消息是一則“愚聞”而已,但“上當者大有人在”。其中,“戲劇家顧仲彝的幾個親戚就打電話託代為設法入場看戲,同時在‘功德林’、‘大光明’竟亦發現劇迷在望‘院’興嘆,實際上‘大光明’裡面,冷冰冰空無一人,對於受‘愚’讀者,今天合併致歉如上。”⁴道歉雖有,但被忽悠的讀者感到憤憤不平的應該不在少數吧。

民國時期的愚人節到底怎麼玩兒?

圖片來源:《昨天是愚人節》, 《鐵報》1946年4月2日第4版

除此之外,還有更誇張的“愚聞”,例如:1933年《時事新報》副刊《青光》說徐志摩未死,⁵1947年著名影星歐陽莎菲自殺,⁶1948年,一張報上說“白光昨夜自殺”,另一張報上說“白光今日結婚”,⁷令人咋舌。


尺度如此大且超越底線的愚人節玩笑,多見於滬上小報或者與小報趨同的報紙副刊,凸顯出小報與嚴肅大報迥然不同的風格,當然也遭受時人諸多批評。

民國時期的愚人節到底怎麼玩兒?

圖片來源:柳絮:《無聊的愚人節》, 《鐵報》1948年4月4日第3版

皆大歡喜升級版

愚人節之樂,“以謔而不虐為勝”,⁸如果能收穫意外的驚喜,那自當是再好不過了。1945年的《社會日報》刊載過這樣一件趣事:六年前的愚人節,某人約自己一個女性朋友到某處,另外約一個男性朋友也到同一地方,“他們二人原不相識,在空候的時間中,遂作傾心之談。”主人沒有前往,倒使得這二人成為了情侶,並於前年結婚,而後便有“獲麟之喜”,取名“小愚”,成為“‘愚海佳話’中的‘愚海鴛鴦’”。⁹


這樣皆大歡喜的結局或許才能成為愚人節玩法的“升級版”,卻是可遇不可求的機遇和緣分,能夠見諸報端的也是少之又少了。

民國時期的愚人節到底怎麼玩兒?

雷伊泰:《愚人節》,《社會日報》1945年4月2日第2版

任何傳統節日都會在時間的流變中產生變形,成為參與者安放各自情緒和意義的容器。愚人節也是如此,但最重要的,仍是博君一笑中的信任與真誠。


所有玩法自當有規則和底線,借用《鐵報》上一篇文章對愚人節“道德之範圍”的建議:不背法令,不抵政局,不惑人心,不礙名節,¹⁰如此才能收穫更多的歡樂。


嚴獨鶴也曾在《新聞報》副刊《新園林》中參與愚人節的討論,摘錄精華如下,與大家在這個沒有愚人節氣氛的愚人節共享:

然而世間絕對沒有永遠可以行騙的人,也絕對沒有永遠受愚的人,誰智誰愚?本來沒有什麼固定的界限,所以要說:“大智若愚”,而反過來講,又安知不是“大愚若智”,安知不是欺人者適以自欺。

“愚”而自用,“人”其謂我何,這可以作為愚人節的格言。¹¹

民國時期的愚人節到底怎麼玩兒?

圖片來源:獨鶴:《愚人節》, 《新聞報》,1946年4月1日第7版


註釋:

1. 利奇:《漫談愚人節》,《大公報》(香港)1960年4月1日第6版。

2. 燕俠:《愚人節在燕園裡》,《世界畫報》,1937年第591期,第1頁。

3. 耳匋 :《今天晚上十時半話劇界空前大會串》,《鐵報》1946年4月1日第4版。

4. 《昨天是愚人節》,《鐵報》1946年4月2日第4版。

5. 平原:《愚人節》,《人報》(無錫)1933年4月3日第4版。

6. 思堅:《“愚人節”:新聞界的新聞》,《國際新聞畫報》1947年第82期,第7頁。

7. 柳絮:《無聊的愚人節》,《鐵報》1948年4月4日第3版。

8. 惜青:《漫談萬愚節》,《中國商報》1940年4月1日第6版。

9. 雷伊泰:《愚人節》,《社會日報》1945年4月2日第2版。

10. 《愚人節的謠言》,《鐵報》1947年4月3日第3版。

11. 獨鶴:《愚人節》,《新聞報》1946年4月1日第7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