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不死孔明不出,这是为什么?

A文宏


这个,我先说结论,不是郭嘉不死,孔明不出,而是诸葛未出,郭嘉已死。主要因为郭嘉死得早,在建安十二年就死了。另外司马懿也是建安十三年出仕,我们也不能说,郭嘉不死,司马不出吧。

很多人认为郭嘉很厉害,主要是来源于曹操在赤壁之战后说,如果有郭嘉在,我就不会在赤壁之战大败。

但客观的来说,赤壁之战曹操之所以会输,跟郭嘉一点关系都没有,即使郭嘉在,曹操也会输的,为什么这样说呢?我来阐明以下理由。

赤壁之战,曹操有荀彧,荀攸,贾诩,程昱,满宠,刘晔等谋臣,曹操在有如此豪华的谋士阵容都会输,难道有郭嘉就会赢?这些谋士加起来不如郭嘉吗?

曹军在赤壁之战会输的主要原因是以下几个。

一,曹操拿下荆州之后,没有趁机继续攻击,而是让刘备有喘气的机会,给孙刘达成联盟的时间。

二,曹操其实在拿下荆州后,可以先把荆州稳定住,等荆州的官民都完全归附于曹操,那么再打东吴,东吴可能就直接臣服了。

三,赤壁之战曹军会输主要原因是瘟疫,还有北军不习惯水战,再加上隆冬时节,造成水土不服,曹军的战斗力下降得很严重,一战即溃。

四,荆州归附的七八万部队,还没有完全归附于曹操,不会真心为曹操拼命的。

五,孙刘联军的战斗力很强,是生存之战。

其实我们发现,曹操没有郭嘉,是没有什么影响的,到是曹操很后悔听了郭嘉的建议攻打乌丸三郡,回来后对那些劝自己不要征乌丸的人加以赏赐,而郭嘉本人也死于路上。


历史简单说


郭嘉不死,孔明不出,这句话并不是没有道理。郭嘉对曹操来说,是个极其重要的人物,他在辅佐曹操平定北方的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令人奇怪的现象是,孔明16岁就隐居隆重,且平时总是高调的以管仲、乐毅自比,直到郭嘉死的那年才投靠刘备。这不仅仅是时间上的巧合,也从侧面反映一个事实:孔明视郭嘉为隐患,有避之的嫌疑。所谓的郭嘉不死,孔明不出,大概有这个意思。那么郭嘉到底哪里厉害,值得孔明忌惮呢?

郭嘉和孔明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例如年少知名而低调归隐。具体来讲,郭嘉比孔明还要厉害一些,为什么这样讲呢?

郭嘉和孔明皆属于战略家,但是郭嘉同时又是一个战术家。换句话说,郭嘉大可规划,小可筹谋,其智力与反应速度,在当世几乎无人能及。这一点,曹操深有体会。

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

在曹操身边有很多谋士,但是郭嘉绝对是独一无二的那个。在众谋士当中,多数人与曹操同辈,而郭嘉最年少。虽然郭嘉的年龄最小,但是智谋确是最高的。每有大事,需要临时机变,众臣都在考虑,郭嘉就已经想好了对策,而且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计策。

例如曹操想要征讨袁绍,但是军力不足,于是向郭嘉求教,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理论,详细分析了曹操的优点和袁绍的缺点,几乎是提前3年预判了袁绍的失败。郭嘉当然不会只在精神上鼓励曹操,而是给曹操制定了大规划,如何才能打败袁绍。具体策略就是肃清周围强敌,然后与袁绍一决雌雄。首先,郭嘉建议曹操消灭吕布。

嘉又曰:「绍方北击公孙瓚,可因其远征,东取吕布。不先取布,若绍为寇,布为之援,此深害也。」

这个建议一针见血,当时曹操东方有吕布威胁,北方有袁绍虎视眈眈。而一旦等到袁绍打败公孙瓒,回师联合吕布出兵自己,那么曹操就悔之晚矣。因此,曹操只能在袁绍北征公孙瓒时,趁机消灭吕布才是上策。吕布是那么好消灭吗?非也。

曹操曾经在公元193年和195年两战吕布,都没有彻底消灭吕布。直到官渡之战前,为了解除盘踞在徐州的吕布之威胁,曹操才倾全力攻击吕布。双方围绕下邳互有攻防,战事很焦灼。时间一长,曹操有撤退的打算,这时郭嘉力劝曹操坚守:

今布每战辄破,气衰力尽,内外失守。布之威力不及项籍,而困败过之,若乘胜攻之,此成禽也。

郭嘉把吕布比作当年的项羽,认为吕布此时已经成为孤家寡人,外无援兵,内无粮草,再坚持下去必败。于是曹操抓紧进攻,最后攻克下邳,擒杀了吕布。

后刘备投靠曹操,郭嘉给曹操的建议是:刘备为一时之雄杰,关羽、张飞皆万人敌,应该早日图之。软禁刘备,收关羽、张飞为将方为上策。曹操不纳,让刘备去截击袁术,于是刘备顺势逃走,曹操悔之晚矣!

官渡之战是曹操一生当中打的最艰难的一战,开战初期,曹操仍有两个心中之患。一个是刚刚逃走的刘备,一个是刚刚崛起的孙策。而郭嘉为曹操分析厉害,认为孙策虽勇,然而轻而无备。虽然有数万军队,也和一个人作战没有区别。也许只需要一个刺客就能杀死他。后来孙策果然遇刺身亡。其看人之准令人咋舌。

郭嘉看刘备也很准,郭嘉认为刘备立足未稳,如果前去征讨,必败。于是曹操听从郭嘉建议,领军火速赶往徐州,征讨刘备。刘备战败,逃亡荆州依付刘表。

官渡之战后,郭嘉又向曹操建议假装南下征讨刘表,让袁熙和袁尚二虎相争,消耗了袁氏力量。后来,两人果然内讧。曹操趁机斩杀袁熙,袁尚逃亡乌桓。

郭嘉又建议曹操彻底肃清袁氏势力,他认为袁绍有恩于乌桓部落,如果袁尚、袁谭仗着袁家势力和乌桓骑兵卷土重来,那么并州、幽州之地则危矣。于是曹操带着郭嘉千里行军,急速赶往柳城,大败乌桓军,袁尚、袁谭逃亡辽东。郭嘉后来在归途中死去。

郭嘉辅佐曹操时期,曹操几乎是逢战必胜,因此,后来孔明在隆重对刘备说,曹操带甲百万,诚不可与之争锋。有兵多将广的因素,也有忌惮曹操谋士众多的因素,这其中包括郭嘉。

孔明从16岁开始就在隆中隐居,直到27岁那年才出山。当然不是因为孔明惧怕郭嘉,恰恰相反,孔明和郭嘉惺惺相惜。两人都是少年英才,都有匡扶宇宙的大志。郭嘉在曹操处才华得以施展,而孔明则选择在郭嘉故去之后屈身刘备,以名大志。

孔明出山其实也是在宣告,郭嘉大放异彩的时代结束了,下一个就是诸葛孔明翻云覆雨的时代。果然,孔明出山后,刘备得以连吴抗曹,占据荆州,攻取巴蜀,汉中称王。再怎么黑孔明,孔明缔造的那个时代和功绩不会被淹没。也许冥冥之中,郭嘉之死和孔明之出是安排好的吧!


每日趣评


鬼才郭嘉!曹操前期著名的谋士!帮助曹操打过很多胜仗,最终统一北方!这是一个真正的人才!没有多少的色彩成分,可惜的是天妒英才!

卧龙诸葛亮!刘备手下第一谋士!个人觉得色彩大于实际,整个三国历史中他唯一成功的事情是帮助刘备稳住基业,形成三分天下!相反跟他同名的凤雏庞统却帮刘备取得了一块地盘,让刘备有了自己的基业!

个人觉得诸葛亮无法和郭嘉比!首先不是一个时期!其次攻绩不在一个档次!最后,辅佐的人不是一个档次!


魅空凉城


这只是一个历史的巧合,更是郭粉丝哄抬郭嘉的噱头。郭嘉不死孔明不出,根本经不起推敲。

郭嘉生于170年,诸葛亮生于181年岁,郭嘉比诸葛亮大11岁。如果郭嘉不死孔明不出,假如郭嘉活到70岁,孔明60来岁了还有多大作为。孔明能容忍自己一辈子躬耕陇亩,做个隐士吗?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管仲是齐国名相,被誉为中华第一相。乐毅是著名军事家,名扬天下。可见诸葛亮做隐士是假,待价而沽是真,他早晚是要出山的。

诸葛亮为什么要在郭嘉死后出山?好比一个大学生要找工作,首先得大学毕业,找工作你还得双向选择,时间目标都得对才行。诸葛亮找到刘备就是在最合适的时候,最合适的地方,找到了最合适的工作。他可以在刘备那儿施展抱负,大展宏图。郭嘉死,孔明出,这是历史的巧合。孔明出山和郭嘉死没有半毛钱关系。

真正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诸葛亮是猛士,他可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难道他还怕面对郭嘉吗?郭嘉的军事谋略是厉害,但综合实力比诸葛亮差很多。司马懿可谓诸葛亮的强大对手,又如何,诸葛亮也一样主动面对。

在三国历史舞台上,诸葛亮是一定要表演的,和郭嘉无关。郭嘉在可能会影响诸葛亮表演的精彩程度,但这并不重要。要知道,诸葛亮是演员,不是幕后工作人员。


有得观史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郭嘉作为曹操的第一谋士,可以说是当时数一数二的人物。而刚好郭嘉去世的那一年,卧龙诸葛亮刚好追随刘备出山。由于郭嘉的才华,使许多人有了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看法。我个人认为郭嘉确实是一个很有才的人,但诸葛亮也不差,只是他两擅长的领域有不同。

郭嘉剧照

郭嘉对于军事是十分擅长的,有了他才使得曹操的事业达到了巅峰时期,成长迅速。其官渡之战死后,曹操的国家就开始走下坡路。他的才华不是贾诩、荀彧、荀攸、程昱可以比得了的,如果他还活着的话,曹操不一定能一统天下,但应该至少能少了很多弯路,曹操对郭嘉的信任甚至大于夏候兄弟。

诸葛亮在军事方面确实比不上郭嘉,诸葛亮自己也曾说过自己比不上郭嘉。但是其外交和治国方面的才华确实很厉害。易中天老师也说过在三国中只有诸葛亮的城府才是真正的城府,比如司马徽的评价说,凤雏卧龙只要得其一就可以得天下,可以看出诸葛亮并非凡品,他的才华已世人皆知。

对于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很多人都认同这个观点,我觉得也不是没有道理。现在也无从证实,都是大家的一些猜想罢了,其实不用纠结这个问题。这两人都是当时的人才,郭嘉有鬼才之称,诸葛亮有卧龙的称号。他两各有千秋,如果非要选的话我还是觉得郭嘉略胜一筹,毕竟他是曹操都言听计从的人。

郭嘉和诸葛亮是师兄弟

在我国古代三国的时期,有两个人想必我们大家都很熟悉,那就是诸葛亮和郭嘉。他们两个都可以说是智慧的化身,诸葛亮的大名我们就不用多说了,肯定是老少皆知的。而郭嘉这个人可能对于历史不了解的人就不太清楚了。有人说郭嘉和诸葛亮是师兄弟,真相到底如何呢?

郭嘉剧照

稍微了解一点三国演义的人,都会惊奇于郭嘉的聪明才智。还有很多人认为郭嘉和诸葛亮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就会突发奇想的认为,诸葛亮和郭嘉是师兄弟。不过这一点肯定是无稽之谈了,这两个人怎么可能是师兄弟。他们的出生地和阵营都是不同的,基本上可以说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郭嘉和诸葛亮虽然都非常的有智慧,但是在历史上他们两人的身份是有很多的不同的,首先,诸葛亮是效忠于刘备的一个谋士,他的事迹是多不胜数的。可以说诸葛亮是一个全才,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在各个领域里他都有涉猎。再说郭嘉,他相对于诸葛亮来说就没有那么著名了。可能这也是因为他的命太短了,虽然与诸葛亮是同一时期的人,但英年早逝。

郭嘉在曹操的手下中可以算得上是最厉害的一个谋士,跟诸葛亮两人平分秋色。郭嘉最突出的地方只是在军事方面的才干,他的计策让曹操获益匪浅,因此也是深得曹操的器重。但是在行军打仗和政治方面,郭嘉明显就比不上诸葛亮了。所以说郭嘉和诸葛亮是师兄弟,纯属无稽之谈。

荀彧郭嘉

郭嘉是曹操身边的另一个谋臣,他原本是在袁绍的身边,后来改为投靠曹操,在曹操统一北方时立下了汗马功劳,史书上称赞他是“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被曹操自己称为是他的“奇佐”。

郭嘉像

在建安元年的时候(公元196年),曹操很是器重的谋士戏志才去世,曹操伤心不已的同时写信给荀彧,问他有没有贤能的谋士可以替代戏志才的地位,荀彧就向曹操举荐了自己的好友,智谋出众的郭嘉,从此之后,郭嘉被曹操奉为上宾,一时间让他器重不已。

而荀彧和郭嘉是完全不想同的两个谋士,郭嘉是属于军事计谋突出,开始时他并没有让曹操如何重视,后来他屡出奇策,善于运用敌人的缺点而拟出作战计划和计策,眼光独到,对于敌军的心理很是掌握和善于理解,在这一点上是曹操身边其他谋士都无法超越和取代的,另一方面可能也是因为国家一心为曹操至死而不愈,在曹操铲除最大的敌人袁绍时,郭嘉功不可没。而荀彧他在曹操起步的时候,帮助他调度粮草,周旋敌军,让曹操不为后勤分心,建立了一个强而有力的后援队,这一点在曹操称霸北方的时候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也有另一种可能,他每次出战的时候让郭嘉等谋臣跟在身边,而让荀彧留在后方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曹操知道荀彧的才能,他认为他是最出众的,所以才放心将后方打本营交给荀彧。


孺子牛卫士


诸葛亮是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汉朝宗亲左将军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史称“三顾茅庐”,刘,关,张,三兄弟,冒着风雪来到诸葛亮的茅庐,寻两次均不在,终于在第三次拜访之时,孔明游历回来。午睡4小时过后,刘备终于被诸葛亮请进茅庐,当孔明拿着几天游历所作之图时,刘备惊讶了,此图正是当前天下形势图。刘备对此图欢喜不已,孔明为他分析天下大势,总结出20多年以后的“三分天下”还告诉刘备怎么打天下,玄德彻底被诸葛亮的才能所折服,再三下跪请求,孔明终于答应刘备下山帮助他,一起打拼事业。(这里指兴复汉室)

而诸葛亮本人绝不是沽名钓誉之人,他满腹经纶,在军事,治国,打仗,对阵,发明,都有所涉猎,而且在当时算得上是空前绝后。绝对是一个百年难遇的奇人,这一点,从后来的司马懿,都可以完全说明这个问题。“堪称鬼才的诸葛亮,真的有对手吗?”其实在三国早期还有一位人才,才华绝不在诸葛亮之下,而民间广泛留传着一句话“郭嘉不死,孔明不出”可想而知,郭嘉,绝对是一个狠角色。

郭嘉原为袁绍部下,因为看透袁绍不能成就大事,于是转投曹操,而曹操对于郭嘉的才能也是十分的佩服,曹操称他是“是自己的奇佐”能得到奸雄曹操如此,夸奖的也只有郭嘉一人,虽然曹操手下谋士无数,但其他人虽然也有才,但跟郭嘉比起来也就相形见绌了。他之才绝对不亚于孔明,甚至在他之上,为什么呢?因为,他仅仅活了38岁,他死的时候基本上为曹操指明作战方向。可以说他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而曹操家底越来越大的原因,郭嘉也许要占上5成之功。而此时诸葛亮呢?整日枯坐茅庐,还没有一个主公。整日也只有吟诗作对,发发牢骚而已。

郭嘉,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这消息迅速传遍整个谋士界,当然孔明也得知了消息。他想,当今大才唯郭嘉,庞统,和自己,如今郭嘉已去,日后把庞统也诱到自己这边,定能成就大事。于是孔明答应了苦苦哀求的刘备,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

“郭嘉不死,孔明不出”到底郭嘉与孔明谁厉害?这也无从考证,但是此二人均是可用之才,这一点相信大家都认同。


愿我能向前走


郭嘉对于军事是十分擅长的,有了他才使得曹操的事业达到了巅峰时期,成长迅速。其官渡之战死后,曹操的国家就开始走下坡路。他的才华不是贾诩、荀彧、荀攸、程昱可以比得了的,如果他还活着的话,曹操不一定能一统天下,但应该至少能少了很多弯路,曹操对郭嘉的信任甚至大于夏候兄弟。郭嘉作为曹操的第一谋士,可以说是当时数一数二的人物。而刚好郭嘉去世的那一年,卧龙诸葛亮刚好追随刘备出山。由于郭嘉的才华,使许多人有了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看法。



郭嘉对于军事是十分擅长的,有了他才使得曹操的事业达到了巅峰时期,成长迅速。其官渡之战死后,曹操的国家就开始走下坡路。他的才华不是贾诩、荀彧、荀攸、程昱可以比得了的,如果他还活着的话,曹操不一定能一统天下,但应该至少能少了很多弯路,曹操对郭嘉的信任甚至大于夏候兄弟。



诸葛亮在军事方面确实比不上郭嘉,诸葛亮自己也曾说过自己比不上郭嘉。但是其外交和治国方面的才华确实很厉害。易中天老师也说过在三国中只有诸葛亮的城府才是真正的城府,比如司马徽的评价说,凤雏卧龙只要得其一就可以得天下,可以看出诸葛亮并非凡品,他的才华已世人皆知。



对于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很多人都认同这个观点,这也不是没有道理。现在也无从证实,都是大家的一些猜想罢了,其实不用纠结这个问题。这两人都是当时的人才,郭嘉有鬼才之称,诸葛亮有卧龙的称号。他两各有千秋,如果非要选的话我还是觉得郭嘉略胜一筹,毕竟他是曹操都言听计从的人。
(图片皆来自于网络)


暖暖在线


首先,我先说明,演义中的诸葛多智近妖,不是其他谋士包括郭嘉能比的,郭嘉想跟诸葛比,只能在正史里比比,一般说三国正史,当然三国志是最权威的,三国志里,除了曹刘孙三人外,诸葛和陆逊是三国志里唯一单独立传的两个非君王类的人物,而郭嘉则是跟程昱、董昭、刘晔等人合传的,地位尤在程昱之后,更不用提跟二荀贾诩相比了,所以首先在作者陈寿眼中,郭嘉是无法跟诸葛相提并论的,其次再看看郭嘉在正史里的表现:1,向曹操提十胜十败,言必胜袁绍!2,劝曹操猛攻刘备,并断言袁绍不会过黄河攻击曹操。3,劝曹操急攻吕布,最终斩杀吕布。4,断言孙策死于非命!5劝曹操轻装袭乌桓!我们一条一条看,1,十胜十败其实在三国志里并没有记载,记载的是裴松之从傅子中注引的片段,三国志里记载的是荀彧的四胜四败!傅子成书其实比三国志要早,但实际上傅子并不是史书,其实只是一本宣扬儒学的文学作品,其记载可信度完全无法跟前四史之一的三国志相比!PS一下:实际上裴松之注引郭嘉的故事大多是傅子中摘抄的!而且十胜十败在很多人眼中就是拍曹操马屁,大多都是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话,而荀彧的四胜四败则基本上点出了曹袁双方的优缺点,所以无论从实际意义或者是真实性上讲,郭嘉的十胜十败都无法跟荀彧的四胜负相提并论!2,曹操要攻打汝南刘备时,害怕袁绍会趁机渡黄河,郭嘉说袁绍优柔寡断,不会进攻,于是曹操就去进攻刘备了,当然具体战术还是荀攸实施的,结果如何呢?袁绍是犹豫了,但最终袁绍还是来渡黄河了,要不是当时于禁战斗力爆表,真不知道曹老板该如何是好!3,擒吕布,实际上郭嘉劝曹操继续进攻吕布时,曹操已经围下邳大半年了,而且郭嘉只劝进攻吕布,却不提具体策略战术,事实上郭嘉是和荀攸一起劝的曹操,但人家荀攸提出了具体战术,攻下吕布还是靠荀攸的水淹下邳之计,而且在攻下邳之前的很多战术规划则是荀彧做的,所以,实际上郭嘉在曹操灭吕布前后,除了对曹操说一句老大你要坚持下去继续进攻外,再什么也没做,这里也PS一下,郭嘉几乎每条计策都是告诉曹操要攻或者不攻,有时还是附议他人,事实上郭嘉从未给曹操提什么具体战术或计策,比如郭嘉劝曹操攻击袁绍,但没告诉曹操具体该怎么办,帮曹操提出具体计策最后战败袁绍的还是荀攸,这一点在前面攻刘备时,也同样如此!搞笑的是曹操几乎在攻打每个军阀时都有萌生退意,也总有那么一个料事如神的谋士出来劝说曹操继续进攻,除了郭嘉和荀攸,荀彧 刘晔等人也都有类似事迹!4,断言孙策死于非命,说实话,这一点的确是牛逼得很,没得黑,但似乎其中也不排除巧合因素,不管怎么说郭嘉对其他诸侯的心理和性格揣摩得很准,当然曹操的性格和心理也会被他把握得很好,所以为什么郭嘉深得曹操欢心似乎这里也能显示出点眉目!5,郭嘉最被称道的一条,劝曹操急攻乌桓,这似乎是郭嘉向曹操提出计谋里还算有点具体战术的一条,由劝曹老板进攻别人改进成了轻装急行军进攻别人,然而实际情况呢?曹老板在路上迷路了!迷路了!迷路了!你说搞笑吗?你劝老板轻装急行军偷袭乌桓,结果老板迷路了,急行军偷袭的目标自然是泡汤了,然而老板因为轻装没带多少补给,差点饿死在半路,要不是对手实力太弱,估计这次就大败而回了,结果是曹老板在迷路而且饿着肚子的情况下击败了乌桓,那郭嘉轻装急行军的意义又在哪里?曹老板回到许都,做的第一件事竟然是重赏当初那些反对轻装袭乌桓的人,你说打不打郭嘉的脸?所以实际上,郭嘉一生,除了预言孙策死于非命以外,可以说郭嘉有的只是嘴皮子利索,揣摩别人心思比较准,真正的策划计谋并不是他的长处,可以说这样的人当个参谋还凑合,当参谋长就无法称职了,更不用说当一个军政大员了,有人拿马谡跟郭嘉相提并论,不得不说假如没有街亭一战,马谡确实有资格跟郭嘉相比一下,郭嘉是幸运儿,他没有机会跟马谡一样独领一军,否则命运比马谡也强不到哪去,至于网上一些说郭嘉不死诸葛不出的人,我只能说他无知者无畏,什么话都敢说,一个曹魏二流谋士,不是演义吹他,他拿什么跟一个受军神李靖推崇备至,被一生死敌称赞为天下奇才的诸葛相比?在三国时代也算是数得着的名将,创造出8天急行军一千二百里奇迹克日擒孟达,三战三捷碾压辽东的司马懿,跟诸葛对战是什么结果呢:仲达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无禽敌之意,务自保全而已”曹操普遍被认为军事才能比诸葛高,但实际上呢?他还有诸多谋士辅佐,而诸葛上到战略规划,下到布阵练兵全靠他自己,不可否认诸葛用兵谨慎很少走险招,但一方面是当时形势所限无法走险招,另一方面军事才能是多方面的,不是只有会出奇谋的人才算会用兵的,诸葛说是三国军事第一人也毫不为过!


姚小贰


当然不是,孔明第一次指挥打仗,就火烧博望坡,打败夏侯惇10万精兵,关羽、张飞无不佩服,随后又火烧新野,打败曹仁,这两次都让曹操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可以看出孔明善于用火。郭嘉建议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让曹操得以步步稳升。但事实上,郭嘉偏向于军事,诸葛亮偏向政治。


悦想生活


既然有人问了,我们从逻辑上反向推导一下哈!如果这句话是真的,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第一:大家平心而论,如果没有一众三国题材游戏和易中天,大家真有几个是一开始就认识郭嘉的?

这其实不怪大家,原因很简单,郭嘉本人并没有什么出色的战例。就像一个歌手没有好歌出品,告诉你音乐界封他为“著名歌手”,你信么?

第二:当时曹操封的军师祭酒,是谋士主管的意思,可并无实权,管不了贾诩这级别的人,更何况荀攸荀彧了。你难道说曹操不会用人么?大家都知道不会的,当时郭嘉在的时候,曹操亲口所承认的“谋主”是荀攸,对标刘备承认的谋主是诸葛亮。

就算诸葛亮出山要怕谁,也应该是怕荀彧荀攸,不会是郭嘉。

第三,当时天下名士可是都有品评的,不是没有标准的,卧龙凤雏的名声天下尽知,而郭嘉虽然也有名号,但是排名相对靠后,甚至在徐庶之后。

所以,所谓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说法如果要成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史学家全部看走了研。2.曹操看走了眼。 3.当时所有品评人才的机构都看走了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