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之礼:无“礼”不成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

引言:

中华自古礼仪之邦,春秋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之中的礼,是古人修习的重要课程之一。宗法制度下的古人,拜会相交,生日节庆,住宅布局,座次等级,宗祠家庙都有不同的礼法。《红楼梦》是清代小说的集大成者,其中详细描写了贾府拜谒交际互赠表礼、设宴款待节日庆贺、除夕祭祖元春省亲等人际交往与社会关系的场景,是我们了解古代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

所以,我们今天文章就着墨在《红楼梦》中呈现的“礼”上,去看清楚古代清朝的礼仪规则讲究。

《红楼梦》之礼:无“礼”不成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

曹雪芹呕心沥血于著作《红楼梦》

01、见面赠礼

我送你的不单单是礼物,更多的是人情

秦钟初次登场时,“慢向凤姐作揖问好。凤姐喜的先推宝玉,笑道:比下去了!.....拿了一匹尺头,两个状元及第的小金锞子,交付与来人送过去。”按照宁国府年节打制的压岁锞子“一百五十三两六钱七分总共二百二十个锞子”,大约一个小的锞子七八钱样子。王熙凤初次见面就送秦钟两个小金锞子估算下来值一两多金子,换成银子将近二十两,是薛宝钗一顿螃蟹宴的价钱,也相当于刘姥姥这样的庄户人家一年的开销。同样秦钟拜见贾母时,贾母又与了一个荷包并一个金魁星,取"文星和合"之意。

与长辈赠送的表礼不同的是拜会老师的贽见礼,贽见礼是初次见面所送之礼,又称见面礼。秦钟去私塾读书,秦业带他去学堂里,拿了二十四两银子作为贽见礼拜会贾代儒。这里的二十四两银子既是见面礼又是学费。贾代儒是私塾的老师,秦业虽然靠着贾母的一句话可以送秦钟去读书,但是还是要带学费和见面礼去的,没有空手的道理。

秦可卿死封龙禁卫,北靖王见了宝玉,“又将腕上一串念珠卸了下来,递与宝玉道:今日初会,仓促竟无敬贺之物。此即前日圣上亲赐鹡鸰香念珠一串,权为贺敬之礼。”贺敬之礼在这里就是对宝玉的成长关照,因为仓促之下未曾准备礼物,才从手上直接拿了念珠赠予。鹡鸰香念珠是一种中药材混合制成的念珠,佩戴使人神清气爽,清凉解闷,而且还是皇上御赐的。是北靖王对宝玉的喜爱之情,同样也是贾府的莫大荣光。

《红楼梦》之礼:无“礼”不成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

北靖王赠与贾宝玉鹡鸰香念珠

薛宝琴初到贾府,“因下雪珠儿,老太太找了一领斗篷,金翠辉煌,是野鸭子头上的毛做的,名凫靥裘。”野鸭子能有多大呢?能做成一张裘想必也是极费功夫了。这样贵重的衣物,平时也没有给宝玉穿,初次到来的薛宝琴就能够拥有,一是长辈对小辈的喜爱之情,二也果真是贾府豪奢之处了。

贾宝玉与琪官初次见面互相赠送的汗巾子,扇坠儿也是一种见面礼。不过汗巾子作为贴身用品,两个男子相互赠送实属不符常理,另有一层深意在其中,并且这红汗巾子也成了忠顺王府前来贾府寻找琪官的借口和证据。

古人重视礼节,相交相识相互拜访都会赠礼物,有的为表心意,有的为攀附之意,有的是情谊到位,有的是长辈给小辈。礼一面指的是礼貌,另一面是礼物的意思。古代清朝贵族多有讲究赠礼之道,封建体制下的社会,总归是人情关系为先,以礼物表情,以礼物表意,正符合古代贵族心理需要,客气礼貌的形式下,得到了“心与心”交换,用情、礼维护社会地位是清朝政治的一种表现。

02、为人处世有礼节

“一是一,二是二”,行礼分清对象

请安礼

请安礼,是小辈对长辈,位卑者对尊者的礼,旧有"三天请小安,五天请大安"之说。

贾赦病了,宝玉代贾母去看望,见了贾赦,不过是偶感些风寒。先述了贾母问的话,然后自己请了安;贾赦先站起来回了贾母问的话,便唤人来:带哥儿去太太屋里坐着。宝玉退出来,至后面上房,邢夫人见了,先站了起来请过贾母的安,宝玉方请安。邢夫人才拉他上炕坐了.......

这是诗礼之家的礼数教育之法了,贾宝玉看望贾赦时,开始是代表贾母,所以贾赦要站起来,然后宝玉自己请安,贾赦才坐下。邢夫人也是先向宝玉代表的贾母站起来问安,自己再接受宝玉的安,然后礼毕,拉着宝玉坐到炕上。

磕头礼

磕头的礼仪形式比较复杂,按照拜见对象和拜见场合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规矩。作揖属于汉族民间传统礼节,古代宾主相见时常用的礼节,两手抱掌前推,身子略弯,表示向人敬礼。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贾宝玉的生日,清晨起来梳洗已毕,前厅院中,已有李贵等四个人在那里设下天地香烛。宝玉炷了香,行了礼,奠茶烧纸后,便至宁府中宗祠祖先堂两处行毕了礼。出至月台上,又朝上遥拜过贾母、贾政、王夫人等。一顺到尤氏上房,行过礼,坐了一回,方回荣府宝玉生日,先行天地之礼,再去宗祠,然后是长辈父母,再是同族长辈。最后才回来,且不说摆酒请客,只早上起来便生日这一天的礼先行一遍。而且王夫人还命令下人不为他行礼,因为年纪小,恐折了福寿,所以下人皆不磕头。

后来怡红院内,平儿为其祝寿,平儿便福下去,宝玉作揖不迭。平儿便跪下去,宝玉也忙还跪下袭人连忙搀起来。又下了福,宝玉又还了一揖。这是两个人互相对着行礼了,接受的人和行礼的人又有位份区别,所以才行了好几遍礼,而且两个都是寿星,后面又有一遍行礼了。

《红楼梦》之礼:无“礼”不成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

宝玉和平儿连续几遍礼

万福礼

万福礼是一种古代汉族妇女相见行礼的方式,姿势是双手交叠放在小腹,目视下方微屈膝,口中还要说着万福两字,是汉族传统礼节。半蹲礼是女子请安双手扶左膝,右腿微屈,往下蹲身,请双安则双手扶两膝而同时微蹲,又叫蹲安。

王熙凤去胡同里找尤二姐时,下了车进院子,尤二姐张口便叫"姐姐",说:"今儿实在不知姐姐下降,不曾远接,求姐姐宽恕!"说着便拜下去。到了屋子里面,尤二姐喊丫鬟拿了褥子来行礼,凤姐下了座儿还礼。这里妻妾两个在屋子外面行的是万福礼,屋子里头行的是半蹲礼。

清代日常行礼不拘泥于满族礼仪,满人有尊敬长辈、好客等礼节,还糅合了多种汉族传统礼仪,如儒家的"三纲五常"等在内的封建礼节,同时又保留着某些氏族部落制度。比如康熙乾隆就多次举行"千叟宴",提倡尊老敬上将其奉为家族法规的内容之一。

03、住宅布局遵礼制

我住在那里就能代表我的社会地位

冷子兴演说宁国府时,贾雨村说他“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路北,东是宁国府,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古人在地理位置上遵守的是东尊西卑,宁国府为兄长居所,所以在东,荣国府为弟弟之家,所以在下首。

林黛玉进贾府时,坐在轿中先看到的也是“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匾上大书"勅造宁国府"五个大字。”,黛玉想这是外祖的长房了,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角门。贵族宅邸都有正门和角门,一般情况下正门是很少开的。门不仅是进出的途径,还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一种象征,所谓门第,名门,豪门正是由此而来。正门何时开放呢?一般是盛大的典礼活动,重要场合才会打开,比如元妃省亲,宝玉及第,南安王妃前来等才会打开正门,由正门进出。

《红楼梦》之礼:无“礼”不成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

林黛玉进贾府线路

林黛玉从角门进了贾府,进了垂花门,去的的是贾母屋子。贾母的屋子并没有在荣国府的中轴线上,我们从后面黛玉去拜见贾政、贾赦的路线可知。贾政王夫人所住院子才是荣国府的中轴线上正房。但是王夫人与贾政也没有住在荣禧堂里,而是旁边东廊的三间小正房。首先荣国府的爵位是贾赦袭了的,贾政是蒙皇恩额外赐了个主事之衔,还住在荣禧堂这个院儿享着祖上的荣光。但是他并非长子,再加上还有老太太在,也不好直接就住在正房内。

我们去故宫的时候就可以发现,中轴线上的是太和殿保和殿,是祭祀天地的地方,再往后的乾清宫皇帝处理政事的地方,之后的坤宁宫才是皇帝休息的地方,妃嫔所居住的地方是西六宫。

建筑的使用意义与方位关系也是人的社会属性表现形式之一,古人在房屋建筑和城市构建时都有一定的规则和特定的方位确定。儒家思想主导下的方位尊卑观念从汉代一直到清代都在不断的演变着,自然条件限制下的山、水、光照等都会影响居所的建筑方位。唐时期重视的“面南为尊”发展到宋代已然变成东西轴线被南北中轴线的概念所取代,而南北中轴线这种正位观念在清朝时期的屋宇建筑中表现的最为明晰。居住房屋位置体现着贵族之间尊卑,主次之分,这是以靠近皇权远近默认规则里的重要表现,也是当时古人社会地位的重要证明。

04、宴请宾客

男女坐席需有别

宴请宾客首先在时间上就有一个讲究,一天为请,两天为叫,三天为提。所谓邀请,必须是提前才能称之为邀请,对方也有充足时间做好准备。《红楼梦》第五十三回中写荣、宁二府请人正月吃年酒,贾珍还让贾蓉去王熙凤那边问。“你去问问你那边二婶娘,正月里请吃年酒的日子拟了没有?若拟定了,叫书房里明白开了单子来,咱们再请时,就不能重复了。”,请客提前问清楚日子,这是礼,而且两个亲族还不能重复日子,这也是礼。同时,古人请客不仅是口头通知,还要下请帖,隆重的宴请还会多次送帖。

八月初三日乃贾母八旬大庆,又因亲友全来,恐筵宴排设不开,便早同贾赦及贾琏等商议,议定于七月二十八日起至八月初五日止,宁荣两处齐开筵宴。宁国府中单请官客,荣国府中单请堂客。男客称为官客,女客称为堂客,宴席上男女有别,不会同席而坐,不能男女杂坐。像这种过生日的家庭宴请肯定是男女宾客都有,为了使宴请合乎礼制,所以将男女分席安排,否则便是失礼。

《红楼梦》之礼:无“礼”不成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

贾母大寿场面

贵族宴请有男女之别的坐席,宫廷宴饮的规矩就更加繁杂了。清代的宫廷饮食礼俗是封建礼制发展的巅峰时期,也是历代宫廷饮食礼俗的集大成者。不仅有座次区别表达尊卑划分,还有相应的音乐,配套的服装,入座的顺序等制度。宫廷宴席也分座次等级,御宴桌、二等桌、三等桌这三个等级,御宴桌在堂上,一等桌在殿内,二等桌则在殿前的台阶上或者空地上。

05、座位次第

这不是简简单单一顿饭,尊卑远近有体现

林黛玉与贾母第一次同席时,“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旁四张空椅,熙凤忙拉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子上坐下。因黛玉十分推让”,贾母方说,你舅母和嫂子们是不在这里吃饭的。“你是客,原该这么坐”。黛玉不肯坐在贾母旁边的第一个位置,就是因为这个位置在席上属于尊位,席间还有那些长辈,黛玉自然不肯就坐。等到黛玉拜见贾政时,“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黛玉为贾政位子不肯就坐,就在沿着炕下的椅子上就座了。到后来王夫人拉她到炕上,才在炕沿挨着王夫人坐下了。

贾雨村判断葫芦案时,门子递了眼色,两人在内室商议时,因为门子前面的这番话,贾雨村赏他坐了说话。这门子不敢坐,雨村笑道:你也算贫贱之交了,此系私室,但坐不妨。门子才斜签着坐下。

《红楼梦》之礼:无“礼”不成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

贾雨村和门子

古人讲究座次的上下尊卑位置,如果是宴席四面设座,主要是以北为上,坐北朝南的座位为最尊之处,坐东朝西的座位次之,坐西朝东的座次又次之,南边一般空出,不设座位。还有一种是北为首,对面也即南边为次,东边次之,西边又次之。比如"鸿门宴"上刘邦北向坐,项羽东向坐,范增南向坐,张良西向侍。但是因为时代变化,这些规矩又稍有改变,日常居所内则是按照房间内的布置和门的位置来安排尊卑。上尊下卑,左尊右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儒家传统熏陶下的封建社会,尊卑文化已然成为社会秩序的原则之一,在这之中的礼不但是行为约束,还有定亲疏和分远近的作用。

06、祭祖之礼

祭祖代表祭天,心诚最为重要

红楼梦中着重描写过贾府祭祖:

“.......腊月二十九日了,...两府中都换了门神、联对、挂牌,新油了桃符,......次日由贾母有封诰者,皆按品级着朝服,......带领众人进宫朝贺行礼........然后引入宗祠.......贾敬主祭,贾赦陪祭......宝玉捧香,......礼毕乐止退出,众人围随贾母至正堂上。”

每一道菜至,传至仪门按次传至阶下贾敬....贾敬捧菜传于贾蓉,.....又传于凤姐...王夫人同贾母供放......一时礼毕,贾敬贾赦等便忙退出至荣府,专候与贾母行礼。

祭祖是传统文化祭典中较为隆重的一个礼仪,清代祭祖已然发展为封建社会祭祖文化中程序化和意义化的最高峰。祭祖的首要目的是祭奠祖先,将祖先的地位放到与天、地同等的位置上,通过祭祀来求得祖先的庇佑。

《红楼梦》之礼:无“礼”不成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

《红楼梦》除夕祭祖

清代祭祖的流程较为复杂,如书中所言,贾府要先进宫进行朝贺,才能回府祭祖。然后按照嫡庶尊卑,长幼有序的站位来祭拜祖先,同时一定的时辰讲究。《红楼梦》中祭祖时的饭菜传递也是由男辈传向内室,再由女辈传给家族中最尊者,最后由家族最高位者供奉到台上。除夕祭祖是对一年来的收获在祖先面前进行总结,一面汇报工作,一面为来年祈福。《礼记》:"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于心也,心怵而奉之以礼。"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礼品的多少、贵重与否都是其次的,反而祭祀之礼的诚心最为重要。所以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贵人家,都会进行祭祖的活动,但求心诚。

07、皇族省亲之礼

嫁入皇室,添了一层高级身份,礼上更讲究

《红楼梦》中元妃省亲的准备工作持续了一两年,从建造园子到修桥种树,再到造山移水,声势浩大。然而皇族的整个省亲过程却只持续了几个小时,元春是在宫里陪皇帝看了元宵宫灯才回家的。从

初起身到丑正三刻请驾回銮,也就是说下午七点过从宫里出发,半夜两点四十五起身回宫。下午七点出发到贾府估计也要八九点了,八九点待到两点四十五,也就五个小时样子,到了点就必须要宫。她用这几小时逛了园子,就了宴席,听了几出戏,还与家人说了话,皇家规矩多,一入宫门深似海,这短短五个小时还是来之不易的天赐皇恩呢。

元春已属皇家身份,礼仪繁琐之处,光是更衣就可以发现,所到一处更衣一次。进园子先更衣,逛园子时又数次更衣,最后的宴席之前又更衣,宴席之后再度更衣。服饰是身份代表,是地位象征,也是礼仪的表现形式。元春身为皇妃,代表的是皇室形象,虽然回到自己家里,却仍是皇家身份,所以进了园子先更衣。贾政有官职,贾母也有诰命在身,元春与他们正如帝王与臣子,所以不但要以官方礼节相待,同时贾政还要下跪。等到官方见面的整套礼仪结束,园子逛完了,元春除去冠服,才以日常装扮出现,这个情况下才能与贾母王夫人等相对,并携宝玉说些心里话,又命黛玉宝钗等人进行诗作。

《红楼梦》之礼:无“礼”不成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

贾元春省亲

荣国府是国公府,又是贵妃娘娘的娘家,是皇亲国戚之族,贵妃省亲一面是皇帝的恩典,一面是贾家的荣耀。所以更应该以合乎皇家制度的高规格礼制来接待,并且不能逾越皇家礼仪,这种环境中每一个步骤都是有严密监控的,那时不时出现的女官与太监就是隐藏的皇家尺度。

总结:

贾家被称为诗礼簪缨之族,最讲究风俗礼仪,我们可以从中了解清代的贵族礼仪文化。封建制度发展上千年,清代最为重礼,是历朝历代中礼仪法度最为严持的一朝。一方面由于等级制度的严谨与专注,另一方面也因为统治者对宗法制度的发扬,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君臣国政处处都有礼仪制度。阅读《红楼梦》次次都会有新的发现,这些发现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看清古代清朝社会礼制的另一个独特视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