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玉林:科技特派員“千人進千村”服務春耕

3月30日,興業縣沙塘鎮五團村200畝優質稻基地披上淺綠的衣裳。今年入春早,春節過後,駐村科技特派員興業縣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藍廷芳與玉林市農業科學院專家攜手,線上線下指導基地在第一時間落實種子、化肥和農藥等農資,春插不僅未因疫情推遲,還較上年提前一週左右時間。

水田裡,一棵棵嫩綠的秧苗是貧困戶董家品脫貧致富的希望。基地採取訂單農業模式,提供種子、技術,還以3.4元/公斤保底收購,嚐到甜頭的董家品把種植面積從1.72畝擴大到了10畝。

這是玉林市科技特派員積極開展“千人進千村”戰疫情搶春耕服務活動的縮影。2019年以來,該市選聘228名科技人員,對口服務418個貧困村,實現全市貧困村科技特派員全覆蓋。目前,該市共建成國家級星創天地8家,自治區級星創天地26家,市級星創天地54家。在星創天地等創業平臺帶動下,全市創辦科技創業實體100多家,農產品加工企業200多家,年產值40多億元。

疫情發生後,科技特派員線上科學指導,線下進村入戶,在田間地頭帶來戰“疫”的“硬核”力量。譚漢元是廣西電子商務協會副會長、廣西玉林農業學校財經商貿科負責人,其服務的陸川縣大橋鎮陸透村、北桑村建起了電商平臺。疫情期間,通過電商平臺銷售沃柑1.5萬公斤。疫情襲來,博白縣不少水果種植大戶產品出現滯銷,2月4日,該縣科技特派員、水果辦主任寧豐南瞭解到北京一家企業需要採購10萬公斤沃柑後,積極牽線搭橋,為該縣一沃柑基地拿下訂單。

科技下鄉,送的不僅是技術、訂單,還有“三農”新政策。玉州區仁厚鎮茂岑村農戶鍾小河種植雙季稻+馬鈴薯輪種。今年開春,他種下了50畝水稻。日前,科技特派員進村組織50畝以上種糧大戶宣傳講解雙季稻國家補貼政策。“雙季稻每畝補貼200元,雙季稻+馬鈴薯輪種的可獲補貼800元/畝呢。”

截至目前,玉林市舉辦各種農業技術培訓班422期,培訓農業技術骨幹3.5萬人次,組織投入農機具9萬多臺,早稻已插秧152.77萬畝。

廣西玉林:科技特派員“千人進千村”服務春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