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影視行業關鍵詞:寒冬、調整、拐點


2019年影視行業關鍵詞:寒冬、調整、拐點

橫店作為老牌影視拍攝基地,被視為行業的“晴雨表”。2014年,多家橫店(東陽)影視傳媒企業通過借殼、併購等手段集中上市,一時風頭無兩。橫店最紅火的時候,一年要接待300多個劇組, 一天之內在橫店裡同時有幾十個劇組在拍攝,場地都要提前很久預約,如今也不似從前了。正所謂“月盈則虧,水滿則溢”,盛名之下,早已暗流湧動。在經歷“限薪令”“限古令”、稅收風波之後, 影視行業受到巨大沖擊,橫店是最先降溫的地方,劇組撤離、開機驟減、橫漂迷茫,曾經熱鬧的街道門可羅雀。

橫店影視城官網劇組動態公告顯示,2019年11月26日,開機劇組僅17家, 其中秦王宮景區和僅供劇組拍攝不對外開放的春秋唐園、紅軍長征博覽城景區, 零開機。反觀2016~2018年同期,開機劇組接近40家,開機率斷崖式下跌。影視寒冬有多“冷”,橫店的冷清或只是冰山一角。

電影行業,票房增長趨勢不再、產能過剩、工業化體系不完善等問題層出不窮,進一步加速了資本的逃離。上海電影發佈三季度報告補充公告稱,前三季度中國電影市場總票房為478.64億元, 同比減少2.21%,觀影人次達12.81億。其中,國產影片票房284.12億元(去年同期為321.18億元,同比減少11.54%), 佔全國總票房的59.36%。隨著5G、超高清視頻技術的落地,傳統電影院對觀眾的吸引將進一步受到衝擊。如何借力新的技術,為電影產業注入新的活力是所有電影人的焦慮。

電視劇行業,是今年“冷空氣”襲擊的重災區。供給端,2019年前三季度, 全國拍攝製作電視劇備案共646部,比去年同期的886部減少27%;拍攝製作電視劇備案共24617集,比去年同期的35209集減少30%。需求端,影視劇的購買力主要來自於傳統衛視和網絡視頻平臺。根據CTR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中國廣告市場整體下滑8.0%, 傳統媒體同比降幅達到11.4%。電視臺收入的下滑直接影響了電視劇採購能力, 而國內視頻平臺雖然行業蓬勃發展,但是依然未能扭轉虧損的困境,渠道的受阻對影視劇銷售的打擊是毀滅性的。強勢的頭部視頻平臺甚至聯手遏制演員薪酬和製片成本,定價僅略微高出成本線, 製片公司可獲得的利潤少之又少。政策端,雖然尚未下發明確文件,但是古裝劇部分作品臨時撤檔、改檔,囤積劇的播出更是難上加難。

面對行業困境,有的選擇堅守,有的悄然離場。影視圈是個“二八定律”凸顯的行業,競爭異常殘酷。有不少演員因為接不到好的劇本或者因為片酬問題而無戲可拍,紛紛參加綜藝節目,既能有一定的曝光度不被觀眾遺忘,還能博關注增加人氣,賺錢多拍攝週期短。也有不少演員不再選擇被動接戲,而是轉投幕後。

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 有1884家影視公司關停,具體表現為公司狀態註銷、吊銷、清算、停業。考慮到影視公司和項目政策風險大、內容沒有可量化評估標準、回款慢等不利因素, 投資方也更加理性,當前影視投資的溢價空間有限,預計一兩年內的行業肅清時期都不太容易得到資本的青睞。影視行業本屬於高風險高收益的模式,面臨行業寒冬,很多頭部影視公司為了分散風險選擇聯合出品等方式參與,抱團取暖不失為行業冷清階段的明智之舉。

早前受“限薪令”的影響,明星片酬攔腰砍,項目售價下降,而18年大量聚集的成本仍處於高位,影視劇製作週期多為半年到一年多,因此收入和成本的錯配對影視公司的收入和毛利都有影響。根據各大上市影視公司的2019三季度財報顯示,在已公佈財報的16家上市影視公司中,有12家公司在三季度實現了利潤增長,其中4家公司依靠“爆款”的拉昇收穫較去年同期至少10%以上的增長。今年下半年,行業整體漸漸有了回暖跡象,成本收入逐漸匹配,明年或迎來拐點。在供給側改革的大環境下, 要求製作公司重拾初心,迴歸內容本體, 靠內生生長重現行業輝煌。

整個影視行業已經進入殘酷的洗牌動盪期,大量小型影視公司沒有資金和項目的沉澱都很難扛過,行業的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經過深度調整後的影視產業,不再盛產“暴富神話”,真正破除掉前兩年行業的浮躁氣息。從中長期來看, 去泡沫的過程有利於影視行業更加穩健、理性、可持續性的健康發展,行業陣痛過後,新一輪增長的機會可期。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