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山牆的安妮》:童話外衣之下,是愛的教育與自我成長的內核

《綠山牆的安妮》:童話外衣之下,是愛的教育與自我成長的內核


陽光明媚的午後,清風吹拂著嫩綠的楊柳,鳥兒的叫聲歌唱著春天,喜歡如此美好燦爛的日子,讀一本《綠山牆的安妮》,心中充盈著感動與溫情,“啊,我的喜悅的潔白之路,我的閃光之湖”,“聽,樹兒在夢中說話,他們一定在做著美麗的夢”。

安妮,一個多麼有趣又可愛的女孩,她喜歡幻想,熱愛生活,性格倔強而樂觀,永遠充滿希望,難怪乎大文豪馬克·吐溫曾經激動地評價這本書。

“安妮是繼不朽的愛麗絲之後最令人感動和喜愛的兒童形象。從沒有人能把童年生活描寫得如此甜美可愛。”

《綠山牆的安妮》是加拿大女作家露西· 莫德· 蒙哥馬利的成名作,帶有鮮明童話色彩的故事一度掀起“安妮熱潮”,備受喜愛。小說以作者童年故鄉愛德華王子島為背景,講述了具有鮮明個性的紅髮女孩安妮被島上的兄妹馬修和馬瑞拉收養的成長故事,安妮以充滿幻想而又開朗樂觀的生活態度去面對生活中的一切磨礪,以善良美好富有責任感的品質贏得了島上所有居民的喜愛,也收穫了屬於自己的親情、友情與愛情,同樣也感染了世界上的無數讀者。

《綠上牆的安妮》擁有著典型童話故事的人物形象、場景描述與美好主題,與此同時融入了獨有的理念與意蘊,在童話的外衣之下,展現的是關於愛的教育與自我成長的內核

《綠山牆的安妮》:童話外衣之下,是愛的教育與自我成長的內核

童話故事:“灰姑娘”式童話的傳承、重構與昇華

布魯諾·貝蒂海姆曾說: “童話以想象和象徵的形式描寫了成長和獲得獨立存在的基本步驟。”

《綠山牆的安妮》中深深折射出蒙哥馬利內心的“灰姑娘情結”,在童年的苦難、善良的心地、貴人的相助、美好的愛情、幸福的結局層面,《綠山牆的安妮》無疑可以看做是帶著灰姑娘式童話故事色彩的傳承,但卻在此之上加入全新的內核,從愛的教育與自我成長角度實現安妮童話的重構與昇華。

《綠山牆的安妮》:童話外衣之下,是愛的教育與自我成長的內核

愛的教育: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與愛的能力,是一切教育的核心

①瞭解孩子,尊重孩子,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

個體心理學派創始人阿德勒在其著作《兒童教育心理學》中將人格統一性放在首要位置,他認為“兒童做每件事都是他總體生活和整體人格的表達,想要理解他所做的事就必須先了解行為中隱蔽的生活背景”。

“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這才是教育孩子的首要目的。”

安妮剛剛來到綠上牆農舍的時候,面對一切都覺得無比美好,樹木、河流、花朵都是如此充滿幻想,她一路上喋喋不休的表達著自己內心的喜悅,馬修並沒有讓她閉嘴,而是選擇靜靜的傾聽。

好奇心與想象力是孩子的天性,瞭解孩子的想法,傾聽她的內心,便是給予孩子的最大的認可,讓孩子可以始終抱有樂觀的生活態度。

《綠山牆的安妮》:童話外衣之下,是愛的教育與自我成長的內核

安妮在面對林德太太的那句“我想,她的脾氣倒挺配她的頭髮。”她生氣的叫道“我恨你,你這個粗暴無禮的女人”,因為自尊心受到傷害,她選擇同樣的方式予以回擊,這是安妮自卑人格的體現,馬瑞拉儘管不認可對安妮的態度,卻並沒有選擇懲罰安妮也沒有縱容她的過錯,而是希望她主動去道歉,這既是對孩子的尊重也是對她責任心的培養。讓孩子擁有是非觀,學會主動承擔責任,並用實際行動彌補損失與過錯。

因此在安妮每一次犯錯後,她都會主動為自己的錯誤道歉,併發誓改掉自己的缺點,自然也贏得了別人的喜愛,慢慢轉變了周邊人的看法。當聽到別人叫她“安妮小姐”的時候,她無比滿足,覺得“將她當做大人一樣平等對待”。

尊重孩子,必須首先把他們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和大人地位平等的人來看,同時也教會孩子懂得怎樣去尊重別人。如果你希望從別人處獲得喜愛與尊重,那自己就要學會尊重別人。

《綠山牆的安妮》:童話外衣之下,是愛的教育與自我成長的內核

②引導孩子建立自然與社會情感,培養孩子愛的能力

在安妮的心中始終懷著對自然萬物的熱愛,成長中一直擁有自由的心靈,在綠山牆農舍花草樹木、鳥獸蟲魚在她的眼中都是如此美好的存在,她熱愛自然,對生活充滿了美好的幻想,對萬物充滿了神奇豐富的想象力與深深的情感,這是自然教育的魅力,在自然教育中,大自然是唯一的老師,蘊含著無窮的智慧。我們必須順應孩子熱衷探索的天性,讓孩子自己去看、去聽、去摸,才能充分激發孩子對周圍世界的好奇、探索與想象。

《綠山牆的安妮》:童話外衣之下,是愛的教育與自我成長的內核

兒童擁有對社會情感的心理訴求,家庭、學校、朋友都是這種情感的外在呈現,當安妮從孤兒院走進綠山牆,開始深深體會到家庭的溫暖,她在這裡得到了馬修與馬瑞拉的愛與呵護,也帶給了他們無盡的快樂與希望;安妮與戴安娜的友情是那樣純粹而無私,她們彼此信任而又全心付出,一起分享喜怒哀樂,一起成長、體驗與學習;在學校老師與同學也給了安妮溫暖與愛,老師的智慧與善良深深感染著安妮的內心。

家、朋友、學校都讓安妮感知著愛的美好,讓她一步步從孤女成為一個被人喜愛的女孩,也培養了她愛的能力,在馬修離開馬瑞拉即將失明之時,安妮選擇放棄進修學習而是陪伴在馬瑞拉身邊,擔負起照顧馬瑞拉的責任。安妮由幼稚走向成熟,開始明白愛是彼此付出,愛是奉獻也是責任。

《綠山牆的安妮》:童話外衣之下,是愛的教育與自我成長的內核

愛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本質,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與擁有愛的能力,才能夠讓孩子更好的實現自我成長,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與未來。

自我成長:獨立自由的精神追求,擁有智慧、愛與責任,實現自我成長

《綠山牆的安妮》中的敘述結構是在圍繞著安妮的成長展開的,初進入綠山牆時的無知叛逆;在每次犯錯後吸取教訓,改掉缺點;進入學校學習知識,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進入女王專修學校,獲得獎學金;馬修離世,綠山牆破產面臨考驗與抉擇;放棄大學選擇照顧馬瑞拉,承擔責任;擔任教師,不放棄自己的理想與追求,實現自我成長。

這一系列的故事情節都在講述安妮的自我成長之路,這裡我想通過“薩提亞模式”來分析安妮的自我成長。

薩提亞模式由美國首位家庭治療專家維琴尼亞·薩提亞(Virginia Satir)女士所創建的理論體系,不只適用於心理治療,對於探索自我成長也具有極大地價值。薩提亞模式的核心是提高自我價值,讓人回到生命的中心,做自己,看到自己的選擇,併為自己負責,發現自己其實一直都擁有愛,並且有能力把這份愛分享出去。

薩提亞模式是關於⑴“我自己”:內在和諧、做自己的主人;⑵“我”與“另一個人”:關係和睦;⑶“我”所處的人際系統(家庭或組織):社會和諧、家庭或組織成員之間和諧、協作、有凝聚力等的學問。

《綠山牆的安妮》:童話外衣之下,是愛的教育與自我成長的內核

①“我自己”的成長:安妮原本是一個身處逆境,對自己的長相感到自卑,她的許多想法和做法不被周圍的人們所接受,由自卑而引發的幻想,是她對美好與愛的渴望;從錯誤中認識缺點,是對自我改變的接受;在學校中努力學習,是對知識與智慧的追求,理想與現實的抉擇,是對愛與責任的承擔;擔任教師仍然堅持理想,是對精神自由與獨立的自我完善,至此安妮完成了自我接受——自我改變——自我奮鬥——自我選擇——自我認識——自我完善的一個成長過程,活成了她自己喜歡的模樣。

"真誠的工作、崇高的理想、志趣相投的友誼,這一切所帶來的快樂都將屬於她,任何東西也無法將她那與生俱來的幻想權利與夢幻的理想世界奪走。"

《綠山牆的安妮》:童話外衣之下,是愛的教育與自我成長的內核

②“我與另一個人”的成長:在安妮來到綠山牆之後,她的生活中出現了很多"另一個人",他們彼此也因為一起相處而獲益良多。馬修與馬瑞拉給予安妮家人的愛與溫暖,也收穫了安妮真誠的愛;戴安娜與安妮的友誼令我們稱羨不已,因為友誼讓他們更加快樂;安妮與吉爾伯特的關係從開始的相互對立到學習上互相競爭再到吉爾伯特將教師資格讓給安妮以至於最後兩人成為無話不談的知己,因為彼此他們不斷成長也不斷展現出高尚的品格,獲得成長。

在與他人相處之中,我們要始終保有善意,每個人的存在都是你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幫助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綠山牆的安妮》:童話外衣之下,是愛的教育與自我成長的內核

③“我”在所處的人際系統的成長:安妮從一開始進入阿旺利之時,因為不守規矩被大家所不喜,也造成了很多錯誤,但她卻一直努力去解決,向林德太太道歉,照顧巴里太太的小女兒,令大家對她放下成見,另眼相看。最後安妮放棄了去雷德蒙德讀大學的機會,為了照顧年邁的馬瑞拉,決定在阿旺利當一名教師之後,她的這一舉動感動阿旺利的每一個人,也贏得了所有人的認可和喜愛,也為曾經沉寂的阿旺利帶去了更多歡樂與愛。至此安妮實現了在自身所處的社會人際系統中的成長。

《綠山牆的安妮》:童話外衣之下,是愛的教育與自我成長的內核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必須學會處理與自己、與他人、與社會的關係,只有實現三者之間的和諧統一,才能夠真正實現自我成長。認識自己的價值,主動承擔責任,學會愛己愛人,是我們應該始終堅守的信念。

結語

《綠山牆的安妮》讓我們讀懂了愛的教育的價值與自我成長的意義,愛的教育並不是讓孩子獲得多大的成功,而是讓她懷著自由與夢想成長。

培養孩子勇敢、堅強、自信、樂觀的品質,面對困難毫不畏縮,面對挫折努力解決,以溫柔、關心、理解的態度去對待孩子,擁有智慧、愛與責任,正確處理與自然、與他人、與社會的關係,實現真正的自我成長。

《綠山牆的安妮》:童話外衣之下,是愛的教育與自我成長的內核

作者:珈樂,與你一起讀書寫字,發現生活的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