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半城,沅江一湾

常德东门附近的方家巷有一个缩小版的“常德河街”——城壕湾。历史上沅江水路登岸的一个地方,故而我叫它“阳光半城,沅江一湾”。

常德城壕湾 | 阳光半城,沅江一湾

城壕湾孤独的立在城市丛林的缝隙里,像一座文化的丰碑,诉说着常德人自己的故事。

常德城壕湾 | 阳光半城,沅江一湾

清代嘉庆《常德府志》记载,城壕起西门,历北门至东门,水汇七里涧,其南皆临江。东门城墙外城濠边的小街就叫城壕湾。上有一联曰:地傍城壕几许乡愁怀往事,楼名玉带四维佳境蔚人文。

常德城壕湾 | 阳光半城,沅江一湾

城壕湾至今遗留有古城墙、抗战碉堡等历史遗存。青砖灰瓦、板门花窗、石礅木柱、青石板路面,按照常德传统民居特色设计建设而成。其中很多青石板、石墩等来自沅陵、洪江等地。项目发掘了古城墙文化、抗战文化、建筑文化和饮食文化四大元素,着力打造成为晚清到民国初期、有显著江南民居特色的文化古街。

常德城壕湾 | 阳光半城,沅江一湾

常德城壕湾 | 阳光半城,沅江一湾

一段城墙。一段记忆。1372年。那是布衣皇帝朱元璋洪武五年,震南大将军、维吾尔族将领哈勒八士率领的胜利之师驻扎常德地界,从现今“枫林花海”这个最大的新疆之外的回族维吾尔族聚集地到现址的“城壕湾”,常德先民的血液里开始流淌尚武的基因,“德国佬”的名号不胫而走,杀牛宰羊的豪气,丝毫不逊色于《桃花源记》里的“设酒杀鸡做食”。

常德城壕湾 | 阳光半城,沅江一湾

常德城壕湾 | 阳光半城,沅江一湾

明朝一代雄主,曾在常德湖区大败陈友谅大军,他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以这里必须斩龙截脉,让这里永远做不了陈家的江山。直至后来的回族将领马德成、清代从云南来的回族将领马如龙先后屯兵戍守常德,其士兵后来落籍常德东城门外。常德与新疆、云南的文化关联从那时延续至今。

常德城壕湾 | 阳光半城,沅江一湾

常德城壕湾 | 阳光半城,沅江一湾

哈勒八士,被认为是常德维吾尔族的血脉之源。《常德府志》和《翦氏族谱》显示,明太祖朱元璋启用来自新疆哈密高昌古国(现在的吐鲁番、哈密一带)的战将哈勒·八士,与徐达、李文忠等名将南北征战。诗云,明祖开基何不凡,南定山河北固燕。若能筹得长安策,贤孙岂愿上煤山?

常德城壕湾 | 阳光半城,沅江一湾

常德城壕湾 | 阳光半城,沅江一湾

半生金戈铁马远去,一抔黄土难掩风流。如今,哈勒·八士长眠在桃源县枫树乡清真古寺的院子里。明太祖朱元璋御笔钦赐“威震南方”,浑穆凝重大气,彰显着墓主的身份。其墓碑的方向,朝着遥远的新疆。

常德城壕湾 | 阳光半城,沅江一湾

常德城壕湾 | 阳光半城,沅江一湾

这是一段精彩的故事,东门所在的城壕湾大量清真寺,定居的回、维族民众以屠宰牛羊为主业,经营牛羊系列的回族餐饮、牛肉米粉等。其中,有家清真玉带楼餐馆十分有名。过街楼取名玉带楼,有追溯地方人文历史,继承传统美食之意。西安有一个回民街,而千里之外的常德,也有一个与回维颇有渊源的“城壕湾”。

常德城壕湾 | 阳光半城,沅江一湾

常德城壕湾 | 阳光半城,沅江一湾

常德城壕湾 | 阳光半城,沅江一湾

一间阁楼。一座书城。1271年。这一年,外来民族入主中原。常德的这样一块地方,深深烙上了游牧民族的印记。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场景似乎近在眼前。再往前,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统一漠北建立蒙古帝国后开始对外扩张,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 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

常德城壕湾 | 阳光半城,沅江一湾

常德城壕湾 | 阳光半城,沅江一湾

始于元代的常德古城墙,在明代大修长城之际得到了大面积的修缮和加固,城壕湾的文渊阁是常德城墙最有历史特色、恢复得最真实的建筑之一。这一段约50米长的古城墙,是在原址恢复建造,城墙上的每一块青砖都见证着城壕湾的历史。

常德城壕湾 | 阳光半城,沅江一湾

常德城壕湾 | 阳光半城,沅江一湾

为了在这样一个狭小的空间里,部分再现当年城墙的情景,建设者们在城楼下特意设计了一条小流水,代表城濠。城从宋朝至清朝,仅武陵一县就有进士101人。取名文渊阁,意为彰显常德人文鼎盛,文运昌盛。

常德城壕湾 | 阳光半城,沅江一湾

常德城壕湾 | 阳光半城,沅江一湾

一对门扣。一截风云。1911年。
出大师的民国时代,建筑美学独领风骚。在中国建筑史上,民国时期的建筑融入了西方特色,选材用材方面打破了木材的主导地位,多种建材混合使用,又浑然统一。

常德城壕湾 | 阳光半城,沅江一湾

常德城壕湾 | 阳光半城,沅江一湾

既有北方建筑的粗犷浑厚、又有南方建筑的灵巧细腻,与西方古典建筑的雍容典雅、现代建筑的简洁明快既互相共存,又互相交融。直到今天,民国建筑依然是很多城市建筑中的一大景观。

常德城壕湾 | 阳光半城,沅江一湾

常德城壕湾 | 阳光半城,沅江一湾

常德窨子屋与其它徽派建筑相比,最大的特色就是房屋的屋顶绝不外露,四面高高的灌斗墙形成砖石“围桶”,如遇火灾,墙外大火很难燃烧进去,故名“封火窨子屋”。历史上常德窨子屋数量多,分布广,是名副其实常德民居建筑文化的“根”。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常德城保存完好的窨子屋已不多见,城壕湾美食街还原这样一座窨子屋,实属难得。

常德城壕湾 | 阳光半城,沅江一湾

常德城壕湾 | 阳光半城,沅江一湾

一片弹孔。一片山河。1943年。
被誉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常德会战惨烈鏖战于此。城壕湾成为日本侵略者铁蹄踏入常德的第一站。人称川军楷模的国民党74军57师少将参谋长兼169团团长柴意新将军曾率部在此与日寇鏖战,后在掩护余程万师长撤退时,壮烈牺牲。

常德城壕湾 | 阳光半城,沅江一湾

常德城壕湾 | 阳光半城,沅江一湾

城壕湾碉堡是一处难得的抗战文化教育基地。举世瞩目的中日常德会战中,城壕湾曾是驻守国军的重要据点之一,为保护抗战文化遗址,建设者们对碉堡进行原址修复,并将在碉堡后背的墙体上增加表现民国时期老百姓和士兵们生活场景的浮雕,设置了近500平方米的广场。

常德城壕湾 | 阳光半城,沅江一湾

城壕湾,共有23栋清末明初时期建筑风格的仿古建筑,总建筑面积约11000㎡,总投资约1.2亿元。

常德城壕湾 | 阳光半城,沅江一湾

常德城壕湾 | 阳光半城,沅江一湾

常德城壕湾 | 阳光半城,沅江一湾

常德城壕湾 | 阳光半城,沅江一湾

常德城壕湾 | 阳光半城,沅江一湾

常德城壕湾 | 阳光半城,沅江一湾

文渊阁下读书的孩子。

常德城壕湾 | 阳光半城,沅江一湾

常德城壕湾 | 阳光半城,沅江一湾

常德城壕湾 | 阳光半城,沅江一湾

常德城壕湾 | 阳光半城,沅江一湾

面对历史的厚重,偶尔来一点狡黠和调皮。

常德城壕湾 | 阳光半城,沅江一湾

常德城壕湾 | 阳光半城,沅江一湾

岁月流转,我陪时光,奔向美好的未来~

常德城壕湾 | 阳光半城,沅江一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