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樹 一片林 一條生態致富路

3月25日,記者隨車前往羅甸縣羅悃鎮溝亭村,一路上樹木鬱鬱蔥蔥,一陣山風,一陣涼爽。當車行進至埡口處,一株株參天古樹映入眼簾,羅甸的樹雖多,像這樣“三人合抱”的卻不多見。

一棵樹 一片林 一條生態致富路

“三人合抱”的古樹

記者留意到,這顆古樹還有自己的“身份證“,除詳細記錄著樹木的樹名、樹齡、樹高等基本信息外,還有管護責任單位、管護責任人和唯一且不重複的”身份號碼(全省統一編號)“。

據瞭解,早在2017年,羅甸縣爭取國家資金450.12萬元,完成古樹大樹1070株掛牌保護工作,其中一級古樹25株,二級古樹139株,三級古樹906株,其中12株為瀕危物種。

溝亭村支部書記蒙華建介紹,溝亭村樹齡超過百年的古樹一共有23株,最老的一株超300年!

一棵樹 一片林 一條生態致富路

村支書蒙華建介紹古樹歷史

這是溝亭村的“魂”,蒙華建告訴記者,每年正月未完年前和春耕開始之前,村民都要用當地特色的米粑、年豬肉等供奉古樹,祈求平安和豐收。

在當地流傳的布依山歌這樣唱到:古樹就是山神的使者,今天我們愛護了它,明天它也會庇佑我們……

一棵樹 一片林 一條生態致富路

村民用於祭祀古樹的石屋

溝亭村開始保護古樹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由於當時物質匱乏,村民只能“靠山吃山”,伐木開墾、砍柴燒火,無節制地向大山索取,最終導致了水土流失嚴重,水資源枯竭,加速了石漠化進程。

“村裡的老一輩意識到,如果再不保護森林,下一代將無法在這裡生存!”蒙華建介紹,從那時起,村裡就形成了保護山林的村規民約,隨著物價變化數字可能變化,但規則一直流傳到今天。

“三個1200和一個200”,村民自發約定:如果有破壞古樹、亂砍亂伐,就要罰1200元現金,1200斤米,1200斤酒和一頭200斤以上的豬請全村人吃飯並道歉。

一棵樹 一片林 一條生態致富路

護林員羅家招在巡山

尤其自2017年以來,溝亭村積極響應國家政策,陸續開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選聘工作,組建了一支35人護林隊,為“綠水青山”又增添一道強有力的屏障。

“每年能夠領到一萬元的補貼。”護林員羅家招說,他成為生態護林員成功擺脫了貧困,對於他來說,這是一份工作、一個崗位,但更多的是一份責任。

“一輛摩托、一個喇叭、一把彎刀、一瓶水”就是護林員的一天,幾乎每隔上幾公里,就會遇到一名身穿綠馬甲的護林員,綁在摩托車後面的紅色小喇叭循環播放著:禁帶火種上山,嚴禁亂砍亂伐……

一眼望去的七八個山頭都是羅家招的轄區,巡山一趟就要兩個多小時,辛苦不言而喻,付出總會值得。羅家招自豪的說:“好幾年都沒發生過大規模山火,山泉水也有了,灌溉水也不缺了。”

如今,溝亭村得益於優良的森林資源,依託山地、氣候、土地等資源優勢,發展生態土雞育苗、林下養雞、精品水果種植等產業,成為村民脫貧致富的重要支撐。

一棵樹 一片林 一條生態致富路

溝亭村種雞場

2018年,溝亭村與貴州皮爾克公司合作修建種雞場,年育雛200萬羽,實現銷售收入480萬元,解決當地群眾就近就業50人,同時利益鏈接貧困戶100戶383人,戶均分紅1050元,村集體分紅35000元。

在種雞場務工的村民羅新春告訴記者,目前他在基地主要從事技術管理,每個月工資4500元,加上公司的銷售提成和合作社分紅,年收入能達到10萬元。

一棵樹 一片林 一條生態致富路

羅新春將選好的孵化蛋放入儲藏室

不僅如此,溝亭村還通過入股民福合作社發展林下生態養雞產業,利益鏈接貧困戶70戶,戶均年分紅1400元左右;引進貴州億源生態農林開發有限公司流轉土地1000畝建設陽光果園場,種植火龍果、臍橙等精品水果發展生態立體觀光農業,每年解決貧困戶就業 100人……

溝亭村用幾代人的努力,走出了一條“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發展之路。培育出畜禽短平快產業和精品水果長效產業互補的產業模式,形成了以布法生態土雞養殖為龍頭的北禽南果中蔬菜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