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較晚入局口罩行業的接盤者,疫情過後,一地雞毛

隨著疫情的爆發,口罩成了稀缺品,服裝廠開不了工,但老闆也不想閒著,有道是“樹挪死,人挪活”,他們眼珠一轉,打起了口罩的主意。

那些較晚入局口罩行業的接盤者,疫情過後,一地雞毛


被市場巨大的稀缺性所吸引,這些外行人把自己的服裝廠改造成口罩廠,也註定了這是一場悲劇。各地爆出了某某服裝廠11天建成,投入生產;某某車間8天改造成口罩廠,建廠的速度刷新著人們的認知,無數資本瘋狂湧入這個行業。

你若新手沒有基礎,廠址規劃環評報建還沒搞完,口罩早飽和了。生產許可辦下來估計要一年多,一年之後你覺得口罩還會缺麼?

那些較晚入局口罩行業的接盤者,疫情過後,一地雞毛


他們可沒工夫想這些,在這個講究效率的時代,時間就是金錢。他們的想法很單純:兩臺口罩機大概在40萬左右,包裝機10萬,車間改造預計20萬,再進一些原材料,100萬左右的投資是能打住的。

原料的價格那是水漲船高的。按照以往的市場價,1.2萬元一噸就能買到,但是那會兒已經5萬一噸啦。有些老闆覺得貴,忍了一手,第二天又漲到了10萬一噸,筆者都覺得肉疼。據說現在已經到了20萬了。當時熔噴布已經非常搶手,這些都是庫存貨,很多廠家還沒有恢復生產。廠家也不接受預付,一定要全款。

生產好了,找供應商。結果人家根本就不接急單,他們現在的生產能力,都在滿足政府指定的生產訂單,還有他們原有的老客戶。老客戶也在擴大產能,還在購買口罩機。光是這些訂單,都積壓了很多,生產不過來。

那些較晚入局口罩行業的接盤者,疫情過後,一地雞毛


你要籤合同也可以,但是要等,至於等到什麼時候,廠家也不知道。他們只是含糊的說四五月份,真要等到那個時候,黃花菜都涼了。

口罩市場看起來很美,是一塊很肥的肉,但不是誰都能吃得到。這裡面有從業十幾年的業內人士,他們才是真正的玩家。這潭水也很深,不是隨便什麼人轉行過來就能玩得轉的,稍有不慎,就被淹死。

疫情過後,一地雞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