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時期異服賞

瘟疫時期異服賞

利維坦按:

雖然現在鳥嘴面具已經作為類哥特文化的一種象徵,但在其誕生之初,它可是與死亡劃等號的存在——當年的黑死病(鼠疫),致使中世紀歐洲約有占人口總數30%-60%的人死亡。當然,死亡與狂歡也是歷史上的隱喻同構體,就如同墨西哥的亡靈節,不畏懼死亡,也不否定死亡,而是以獨特的方式,讓對死亡的恐懼在狂歡中瓦解。

瘟疫时期异服赏
瘟疫时期异服赏

17世紀羅馬瘟疫鳥嘴醫生的畫像,保羅·菲爾斯特(Paul Fürst),1656年。

日前,世界衛生組織將新冠肺炎定義為“大流行”性疾病,一時間各種醫護人員身著防護用具的圖片佔據了各新聞媒體的頭版。這全副武裝的陣勢,不免令許多讀者緊張不已,所幸,我們都覺得身穿防護服是限制病毒傳播的有效手段。眼下,醫用口罩在全世界都供應不足,因為許多非醫護人員也在爭相購買。

17世紀,黑死病卷席西歐的時候,瘟疫醫生(專門救治瘟疫患者)為了保護自己不被帶病毒的“毒氣”感染,只能穿著“奇裝異服”。

這種防護服通常是由一大塊皮革或蠟染帆布、大塊的水晶玻璃、長長的鳥喙所組成的連體衣。鳥喙內部塞滿了香料(比如樟腦、薄荷、丁香、沒藥)、乾花(比如玫瑰、康乃馨),乃至沾了醋的海綿。因為防護服無法防禦攜帶病毒的毒氣,瘟疫醫生只能寄望於這些散發出強烈氣味的物品能沖淡毒氣。

瘟疫醫生通常還會帶著手杖。據學者G.L.湯森(G. L. Townsend)記載,這種手杖用途廣泛,比如:下達指令,讓患者那晦暗且蟾蜍、蜘蛛遍地爬的房子“通通風”、讓患者“吸點瓶裝空氣”,用尿液洗個澡、吃點瀉藥或興奮劑;測量患者脈搏、脫下患者衣服,還能把過於接近自己的患者給推開。(簡直就是社恐患者的神器!)

雖說這種早期的防護服外觀十分奇葩,但卻並非一無是處。遮蔽全身的袍子,再加上裝滿了草藥的鳥喙,多少還是有些用處的。

法國醫生查爾斯·德洛梅(Charles de Lorme,1584–1678年)在1619年左右發明了這種帶鳥喙的防護服。在1636年前後,防護服傳到了奈梅亨(今荷蘭東部);1656年黑死病爆發後(僅羅馬和那不勒斯就約有50萬人病逝)在歐洲文化烙上了抹不去的印記。瘟疫醫生會與市政府簽訂合約,合約規定他們必須穿戴這種防護服。

要是這種“人形鳥”出現在門口,那就意味著死亡也不遠了。

瘟疫时期异服赏

17世紀德國/奧地利的瘟疫醫生頭套。柏林的德國曆史博物館

隨著十七八世紀西歐的瘟疫醫生大規模穿戴此種防護服,它也逐漸進入大眾的視野。瘟疫醫生在威尼斯隨處可見,防護服隨之成了狂歡節的服飾,“死亡”的寓意與慶祝“生”的節日相融合。這種防護服也促成了意大利即興喜劇(Commedia dell’Arte)人物梅迪科·德拉佩斯泰(Medico della Peste)的誕生。毫無疑問,也成了導演大衛·林奇(David Lynch)的靈感源泉。

我們找到了許多有關瘟疫醫生的畫,其中最有意思的當屬瑞士醫生特奧多爾·茨溫格三世(Theodore Zwinger III)的盾徽和人物畫像。據歷史學家赫爾穆特·塞德邁爾(Helmut Zedelmaier)記述,茨溫格三世的祖先,茨溫格一世(也是醫生,而且還是人道主義者)的著作《天下奇潭》(Theatrum Humanae Vitae)“或許是近代早期由個人完成的,最綜合的百科書”。畫中,一位瘟疫醫生站在徽章右側,一位佩戴拉夫領的人站在另一側。這也許是代表茨溫格既是醫生,也是學者?不論怎麼說,都代表著某種二元的屬性,而且這鳥形的瘟疫醫生(連眼睛都特別像鳥!)給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瘟疫时期异服赏

特奧多爾·茨溫格三世(1658-1724):盾徽和人像。

更有意思的是一張拍攝於波韋利亞島(Poveglia,位於威尼斯附近)的照片。自1793年開始,這座島在接下來的一個多世紀裡,一直是16萬多人的瘟疫隔離區(墳墓更貼切)。據西奧多·韋爾(Theodor Weyl)1904年發表的著作《公眾衛生史》(On the History of Social Hygiene)描述,有個人帶著這種瘟疫頭罩(於1889年在島上找到),另一個人則拿著外形酷似煎餅鍋的東西,來給信件消毒(也在島上找到了)。那麼問題來了,那哥們帶著面具真的是為了保護自己(想想那氣味兒),還是為了展示裝備而擺拍呢?我們不得而知。

瘟疫时期异服赏

波韋利亞島上帶瘟疫頭套的男人;1899年。

瘟疫时期异服赏

一個瘟疫醫生,讓·雅克·芒熱(Jean-Jacques Manget),《鼠疫論》(Traité de la peste ),1721年。

瘟疫时期异服赏

1720年瘟疫爆發,在馬賽的醫生穿著防護服。於1826年首次發表於路易·約瑟夫·馬裡·羅伯特(Louis-Joseph-Marie Robert)的《歐洲政府抗疫指南》(Guide sanitaire des gouvernemens européens)。

瘟疫时期异服赏

讓·凡·格紋貝克(Jan van Grevenbroeck)《疫情中的威尼斯醫生》,水彩、紙,藏於科雷爾博物館(Museo Correr)。

瘟疫时期异服赏

17世紀羅馬鳥嘴醫生黑白銅版畫像。

瘟疫时期异服赏

耶斯布朗德·凡·德美布洛克(IJsbrand van Diemerbroeck)《荷蘭瘟疫醫生》。

瘟疫时期异服赏

約翰·梅爾希奧·福斯里(Johann Melchior Füssli)的諷刺版畫;馬賽的醫生穿著科爾多瓦皮製成的防護服,鳥喙塞滿了各式香料,手裡拿著診脈的棒子。

瘟疫时期异服赏

瘟疫醫生:死亡制服。

瘟疫时期异服赏

馬賽檢疫中心醫生的防護服;1720年。

瘟疫时期异服赏瘟疫时期异服赏

1910年代畫家想象中的17世紀瘟疫防護服。

譯/boomchacha

校對/antusen

原文/publicdomainreview.org/collection/plague-doctor-costumes

本文基於創作共同協議(BY-NC),由boomchacha在利維坦發佈

文章僅為作者觀點,未必代表利維坦立場

瘟疫时期异服赏瘟疫时期异服赏
瘟疫时期异服赏瘟疫时期异服赏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