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大家复工后赚到钱了吗,请问大家手里的余额还能撑多久,怎么办?

一只小小鸟151


如今这年代靠上班存钱太难了,除非你是私企高管.什么工程师.设计师等.或是国企的。因为一般都是普通上班族,除了生活保障外,每月不是房贷.车贷什么的,几乎每月都是月光族。

刚好今年又遇到疫情,停工几个月,坐吃山空,都没有任何经济来源袋子早已囊中羞涩。房贷.车贷都面临全部逾期,天天愁得饭吃不下,睡不着觉。

到现在复工快一个月了,工资都还没有发,不说什么房贷.车贷的,连生活都快保障不了。就在上个星期天去找了一份晚上兼职的工作,白天工厂上班,晚上去做兼职。这份兼职工作就是刷盘子,我从来没有这样做过,但面对困难必须放低姿态去面对。因为多一份收入生活就多一份保障,希望以后多努力,存一点钱以备急用。


思豪健康


这个春节,因为一只蝙蝠,我们的假期被延长了。

很多人是直到今天,才有可能真正回到自己的工作场地开工,另外一些人,则不知道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在以往,放假大概是社畜在工资条以外最乐意收到的通知了,但这次的假期延长,却让很多人坐不住了。

毕竟,大部分成年人上班,不是为了梦想,而是为了生活。

如果因为复工延迟而收入受到影响,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来了:如果不上班,你手头上的钱还能撑多久?

通过这段时间和不少菜友的交流与了解,菜导发现,这次的疫情其实也是一面理财照妖镜。

一场疫情,暴露了许多家庭在理财上的不足之处。

所以今天菜导就和大家聊一聊,从这次疫情中,我们可以吸取到哪些理财上的教训。

注重现金流管理

现金为王,大概是很多人从这场疫情中自发学到的重要一课。

眼下有两股力量正在拉锯较劲,一个是抗疫,另一个是复工。

为了安全起见,延迟复工,继续做好隔离,是当下抗疫的重要工作;但同时,为了经济发展,复工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选择。

复工感染致死的概率是2%,不工作要揭不开锅的概率是100%,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企业和个体都同样为此发愁。

对于企业来说,不复工就没有营收,但同时该支出的租金成本和人力成本还得照样支出;

对于所处岗位是手停即口停的个体来说,休假是无薪的,不复工就没有收入,但同时该支出的房贷房租车贷、吃喝住行还得照样支出,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所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在收入中断的情况下,现金流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当下你能活多久。

各位不妨自己算一算这笔账,如果继续延迟复工,你手头上的钱还能撑多长时间?你的生活支出又该对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

菜导此前已经多次和大家强调过现金流的重要性,今天还要再和大家强调一次。

首先,请务必养成强制储蓄的习惯,为家庭预留出一笔应急储备金,这笔钱建议要留够3—6个月的生活费,为的是应对失业和生病等突发情况。

其次,在当前的经济寒冬下,不要万不得已,忍无可忍的地步,不要轻易冲动裸辞断了现金流,保住饭碗,保住现金流,多少也是一点安全感。

另外,这次疫情也暴露了消费主义毒鸡汤的苍白无力,精致主义并不能当饭吃,现金流才是真正的救命稻草,因此一定要在收入和支出之间做好取舍平衡。

重新审视行业选择,调整收入结构

因此次疫情可能带来的失业危机,给很多人敲响了一个警钟,是时候要重新审视行业选择,调整收入结构了。

对行业的审视选择,是所有体制外工作者早晚要面对的问题。

一方面,体制外的基本不可能在一个公司干到退休,换东家是大部分人都必然要经历的事情。

另一方面,现在行业的新生和淘汰是很快的,现在的朝阳行业未来也会有被淘汰的一天,换行业也是很多人以后大概率上要经历的事情。

因此,体制外的工作者早晚都要考虑一个问题:如果现在干的行业不行了,那还能干什么去?

如今这场疫情,只是加速了很多人对于这个问题的提前重视。

脚踏实地的同时,也要适当抽出精力仰望星空,提早对行业选择进行多方面思考,才不至于在行业被淘汰的那天,个人只能坐以待毙。

此外,对收入结构的调整,也是这场疫情给我们上的重要一课。

要想调整收入结构,要么就抓准机会,及时转行,实现职业生涯的成功转型。当然这个门槛有点高,不适用于所有人。

要么就趁现在还有时间和精力,尽早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副业。这个也是目前很多人正在尝试和努力的方向。

菜导此前也和大家说过,这是一个副业刚需的时代,建议大家尽可能在主业之外,根据自己的情况争取发展一下副业,以避免收入结构单一造成的收入稳定性风险。

在疫情危急面前,那些只依赖主业但又因疫情失去主业收入的人,一定是非常焦虑的。

多一份副业,就是多留一条后路。

加强家庭保障

在疫情爆发之初,很多人都下意识担心过,要是感染了新冠肺炎,这得花多少钱啊?

看不起病,一直都是社会的痛点。

还好政府发话了,不用担心治疗费用的问题,如果不幸感染新冠肺炎,治疗费用国家买单。

但这并不是说如果感染肺炎,就完全没有经济上的负担风险了,都是成年人了,看问题要想多一点,想深一点。

往长远的角度来说,在这次新冠肺炎中,对于治愈后可能会存在的后遗症及其相关费用,以后是要自行负担的。

往最坏的结果来说,如果不幸被感染身故,肩上的房贷和车贷,父母的养老,孩子的教育,一家老小的生活费用,又该怎么办呢?

这些风险,你都有想过吗?

而这些风险,如果有提前做好该做的保障,其实是能在很大程度上转移掉的。

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我们能做的就是在风险到来之前尽力做好自救措施,凡事多想一步不会是坏事。

这次涉及全民的沉痛疫情,希望可以警醒到更多人做好家庭保障的重要性。

有房有车的重要性

这次疫情,再次体现了有房有车的重要性,也再次验证了丈母娘要求有车有房是很有前瞻性的。

疫情之下,扬州、无锡、杭州、金华等多个城市,都对租客发出了驱赶令,没有房的不准回来,一律劝返或者遣返。

虽然疫情当前,严格限制外来人员,以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性,是情有可原的。

但这也确实深深伤到了各位租客的心,所谓租购同权原来不过是说说而已,出租屋始终不能算是家,只要买不上房子,你在这个城市就始终是个外人。

经过这场疫情之后,估计很多人对于房子的安全感寄望,又多了几分。

不过,现在楼市已经进入二八分化的阶段,买房是一个技术活儿了,如果你想要买房,建议还是要多花心思,多做功课!

此外,有车一族的优越性在这场疫情中也体现出来了。

虽然疫情还没结束,但该复工的还是要复工了。

部分没车一族,因为老家车站停运,根本回不来上班。

而即使能回来上班的城市,没有车就得戴着口罩挤公共交通,也相当危险。

当年非典爆发之后,很多人为了避免公共交通,降低感染风险,爆发了一轮购车潮。

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01年至2005年,中国车市每年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幅度,其中,2003年销量同比增幅达到了70%。

这次新冠肺炎之后,菜导估计很可能也会爆发新一轮购车潮。

总之,没有熬不过去的冬天,但如果因为自己的错误而倒在了春天到来之前,那就真的太可惜了。

有时候也会觉得,疫情这种黑天鹅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也算是一种警示。

一方面要保养好自己的身体,别因为各种病痛而打乱了自己人生的计划。另一方面,也要保护好自己的财富,别被这种突发的黑天鹅随随便便就拖入窘境了。


小六剪辑666


复工后,问题是我没有正式的工作,必须还要去找工作,工虽然复了,可是武汉这边的公汽地铁都没通,去市区都要小车才能去,还要村里面开证明,这于正钱肯定可以挣到钱。

我手里的余额不多了,就1000多块钱吧,但我可以用两个月,这些年没挣到钱,春节再买些东西啊,花了一些,不过大家不要跟我比啊,我是一个人,再难我也是一个人。

怎么办,等一切彻底结束开放了,再去找工作好好做事上班,现在还是在家里等公汽开地铁开通,大家也不要心急,因为疫情是刚刚稳定下来,大家还是要注意防范。


青蛙弟弟


我们这里还没有复工,要到8号才正式解封

没有复工我都挣到钱了,因为我的收入不止固定工资来源,我在疫情期间我也做着我的副业,因为他不受时间的限制,不受地域的限制,想什么时候做就是什么时候做,真的很不错

我每天都有在挣钱,所以不存在我能撑多久,

这次疫情我希望大家都能明白,不能就指望一份固定的收入,要想着在上班之余去做做其它的副业,来提升自己的收入,只有自己挣到钱了,才什么都不怕,我也是从每天的几块,一直坚持到现在每天一俩百,时间在积累着我的收入,我相信收入会随着我的付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

大家都可以的,相信自己,要脑子里面天天想着怎么挣钱!一定要坚持下去!加油


拼命努力w


年轻人靠死工资很难攒下钱,十年前的月光族出现,其实现在也是很多年轻人的真实现状,就算存下钱,一年到头也是屈指可数,花呗,借呗让大家支出没有节度。只有选对行业,拥有热情的去生活,去工作才能实现工作生活两不误,找到出路。复工后很多产业需要恢复,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社区烘焙店的生意却十分好。


希望大家都能顺利平安的度过这段难熬的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