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帶漸寬,玉絛環

衣帶漸寬,玉絛環

衣帶漸寬,玉絛環

在我國出土和傳世的古玉器中,帶鉤是常見的器類。作為服飾的華貴配搭,其形式各異、造型別致、雕琢精細、紋飾華麗,令人讚歎不已。這些技藝精湛、古意盎然的絕倫之作,不僅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而且還反映了我國古代各個時期高超的藝術風格。

衣帶漸寬,玉絛環

然而,有一類非常獨特的器物,也用於服飾的配搭。但由於文字記載的稀少,而被淹沒在“玉帶鉤”的光芒中,這就是玉絛環。玉絛環,釋義為繫有絲絛的玉環,佩之以祈福,出自《種玉記·贈玉》:“誰料那福星的玉絛環,祿星的玉拂麈、壽星的紫玉杖,都在桌上。”在《紅樓夢》中有:“王夫人一看時,只見扇子三把,扇墜三個,筆墨共六匣,香珠三串,玉絛環三個。”可見,此物不僅可佩帶,也系書房賞玩物,儒雅添趣。

衣帶漸寬,玉絛環

絛環的流行大約起始於宋代,時人著道服腰間需系絛,用環與鉤加以固定。彼時的道服並非道士專用,也是士人的閒居之服。絛環適如其名,即將鉤、環互相套接。最早的絛環形式較為簡單,多為光素的圓環或花瓣形環,與同時期的袈裟環差異不大。

衣帶漸寬,玉絛環

此後絛環的形式進一步發展,裝飾作用逐漸增強,並被古代巧匠賦予了它們精緻而優美的形式。不僅產生了繩結或花結形式的絛環,還會把簡單的環輪演繹成生動變化的造型,如花草、鳥獸乃至吉祥圖案等等,這種繪畫性玉器始見於宋代,是繪畫藝術與雕塑完美的組合。

衣帶漸寬,玉絛環

宋代是玉器世俗化的開始。與成套的玉帶、帶扣不同,玉絛環的使用並沒有等級限制,穿著佩帶更為靈活,紋飾題材也更為多樣,受到了文人士大夫的青睞並漸成風尚。

衣帶漸寬,玉絛環

文獻記載南宋時士子與小吏多系絛帶,《西湖老人繁勝錄》記載臨安專營珠寶珍玩的“七寶社”出售“玉絛環。絛環的使用風尚在元明時期持續流行,直到清人入關,推行剃髮易服,玉絛環逐漸湮沒於歷史長河中。

衣帶漸寬,玉絛環

在雕琢技藝上,玉帶鉤和玉絛環可謂有異曲同工之妙。例如,元代,玉帶鉤的製作開始回升,出土和傳世的數量很多,並且都造型優美、技藝高超、玲瓏奇巧、頗有神韻。玉帶鉤由實用性逐步轉向了玩賞性。

衣帶漸寬,玉絛環

玉絛環亦是如此。此時期的玉帶鉤和絛環,一般都有花草、動物的浮雕和立雕,鉤首多為龍頭形,以螭龍紋相組合的圖案最為精美。元代螭龍紋頭形瘦長,面額平整,雙眼平視。

衣帶漸寬,玉絛環

從側面看,龍頸稍厚,龍嘴多數閉口。雙肩上聳,前腿同時向前伸,呈爬行狀,後腿一彎一伸,整個螭身矯健有力,充分顯示出強烈的時代特徵。

衣帶漸寬,玉絛環

“螭龍回首玉生暖,古韻杳渺隔戰漢。玲瓏盈握三代少,一器出塵越千年。”玉絛環,從玉帶鉤的廕庇中走出。至今想來,那位“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公子,要不時勒緊他的玉絛環了。

衣帶漸寬,玉絛環

大美無言 風月無邊 物來而應 關注是金

美品大賞1:元代螭龍紋玉絛環


衣帶漸寬,玉絛環

這是一枚充滿了藝術氣質的元代玉絛環。玉質暖白,其長4.5釐米,寬3.5釐米,高2釐米。重量為29.37克,密度為2.62,為地方玉種。

衣帶漸寬,玉絛環

圓雕一條矯健螭龍,攀附於圓璧之上。龍頭長圓,濃眉上飄,眼球突出,獅鼻短唇,闊嘴微閉,雙耳尖貼,毛髮後拂。

衣帶漸寬,玉絛環

身軀光素無紋,背脊處陰線剛勁,長尾分叉捲曲。整體盤旋曲折,彎轉自如、渾圓矯健。四肢靈動,前肢有力,後肢一曲一直,動感十足。

衣帶漸寬,玉絛環

四爪尖利粗壯,腳爪處有陰線,筋骨畢露,為元代螭紋典型特徵。

衣帶漸寬,玉絛環

整器巧用螭龍彎曲的身體作為絛環帶頭,打磨精細,皮殼熟潤,小巧別緻,可謂精品。

美品大賞2:明代袈裟環


衣帶漸寬,玉絛環

袈裟環的作用,跟釦子的功能是一樣的,起到固定、連接衣物兩個部分的作用。這種小圓環,它比戒指要大,又比鐲子小,尺寸十分奇特。而且這些圓環,除了質量比較好之外,有一些高等級的玉環上面甚至還有精緻的雕刻裝飾。袈裟環自唐代就有了,西遊記中對唐僧的袈裟,就有類似描述。

衣帶漸寬,玉絛環

這件明代的袈裟環,採用岫玉製成,形狀正圓,環體呈現扁圓形。


衣帶漸寬,玉絛環

外徑5.5釐米,內徑3.8釐米,重量為21.62克,密度為2.63。玉質純淨,打磨精細,器身有部分陰刻線,包漿厚重。撫今追昔,不知是哪位高僧大德之物,令人遐思無限。

衣帶漸寬,玉絛環

大美無言 風月無邊 物來而應 關注是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