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带渐宽,玉绦环

衣带渐宽,玉绦环

衣带渐宽,玉绦环

在我国出土和传世的古玉器中,带钩是常见的器类。作为服饰的华贵配搭,其形式各异、造型别致、雕琢精细、纹饰华丽,令人赞叹不已。这些技艺精湛、古意盎然的绝伦之作,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还反映了我国古代各个时期高超的艺术风格。

衣带渐宽,玉绦环

然而,有一类非常独特的器物,也用于服饰的配搭。但由于文字记载的稀少,而被淹没在“玉带钩”的光芒中,这就是玉绦环。玉绦环,释义为系有丝绦的玉环,佩之以祈福,出自《种玉记·赠玉》:“谁料那福星的玉绦环,禄星的玉拂麈、寿星的紫玉杖,都在桌上。”在《红楼梦》中有:“王夫人一看时,只见扇子三把,扇坠三个,笔墨共六匣,香珠三串,玉绦环三个。”可见,此物不仅可佩带,也系书房赏玩物,儒雅添趣。

衣带渐宽,玉绦环

绦环的流行大约起始于宋代,时人着道服腰间需系绦,用环与钩加以固定。彼时的道服并非道士专用,也是士人的闲居之服。绦环适如其名,即将钩、环互相套接。最早的绦环形式较为简单,多为光素的圆环或花瓣形环,与同时期的袈裟环差异不大。

衣带渐宽,玉绦环

此后绦环的形式进一步发展,装饰作用逐渐增强,并被古代巧匠赋予了它们精致而优美的形式。不仅产生了绳结或花结形式的绦环,还会把简单的环轮演绎成生动变化的造型,如花草、鸟兽乃至吉祥图案等等,这种绘画性玉器始见于宋代,是绘画艺术与雕塑完美的组合。

衣带渐宽,玉绦环

宋代是玉器世俗化的开始。与成套的玉带、带扣不同,玉绦环的使用并没有等级限制,穿着佩带更为灵活,纹饰题材也更为多样,受到了文人士大夫的青睐并渐成风尚。

衣带渐宽,玉绦环

文献记载南宋时士子与小吏多系绦带,《西湖老人繁胜录》记载临安专营珠宝珍玩的“七宝社”出售“玉绦环。绦环的使用风尚在元明时期持续流行,直到清人入关,推行剃发易服,玉绦环逐渐湮没于历史长河中。

衣带渐宽,玉绦环

在雕琢技艺上,玉带钩和玉绦环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例如,元代,玉带钩的制作开始回升,出土和传世的数量很多,并且都造型优美、技艺高超、玲珑奇巧、颇有神韵。玉带钩由实用性逐步转向了玩赏性。

衣带渐宽,玉绦环

玉绦环亦是如此。此时期的玉带钩和绦环,一般都有花草、动物的浮雕和立雕,钩首多为龙头形,以螭龙纹相组合的图案最为精美。元代螭龙纹头形瘦长,面额平整,双眼平视。

衣带渐宽,玉绦环

从侧面看,龙颈稍厚,龙嘴多数闭口。双肩上耸,前腿同时向前伸,呈爬行状,后腿一弯一伸,整个螭身矫健有力,充分显示出强烈的时代特征。

衣带渐宽,玉绦环

“螭龙回首玉生暖,古韵杳渺隔战汉。玲珑盈握三代少,一器出尘越千年。”玉绦环,从玉带钩的荫蔽中走出。至今想来,那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公子,要不时勒紧他的玉绦环了。

衣带渐宽,玉绦环

大美无言 风月无边 物来而应 关注是金

美品大赏1:元代螭龙纹玉绦环


衣带渐宽,玉绦环

这是一枚充满了艺术气质的元代玉绦环。玉质暖白,其长4.5厘米,宽3.5厘米,高2厘米。重量为29.37克,密度为2.62,为地方玉种。

衣带渐宽,玉绦环

圆雕一条矫健螭龙,攀附于圆璧之上。龙头长圆,浓眉上飘,眼球突出,狮鼻短唇,阔嘴微闭,双耳尖贴,毛发后拂。

衣带渐宽,玉绦环

身躯光素无纹,背脊处阴线刚劲,长尾分叉卷曲。整体盘旋曲折,弯转自如、浑圆矫健。四肢灵动,前肢有力,后肢一曲一直,动感十足。

衣带渐宽,玉绦环

四爪尖利粗壮,脚爪处有阴线,筋骨毕露,为元代螭纹典型特征。

衣带渐宽,玉绦环

整器巧用螭龙弯曲的身体作为绦环带头,打磨精细,皮壳熟润,小巧别致,可谓精品。

美品大赏2:明代袈裟环


衣带渐宽,玉绦环

袈裟环的作用,跟扣子的功能是一样的,起到固定、连接衣物两个部分的作用。这种小圆环,它比戒指要大,又比镯子小,尺寸十分奇特。而且这些圆环,除了质量比较好之外,有一些高等级的玉环上面甚至还有精致的雕刻装饰。袈裟环自唐代就有了,西游记中对唐僧的袈裟,就有类似描述。

衣带渐宽,玉绦环

这件明代的袈裟环,采用岫玉制成,形状正圆,环体呈现扁圆形。


衣带渐宽,玉绦环

外径5.5厘米,内径3.8厘米,重量为21.62克,密度为2.63。玉质纯净,打磨精细,器身有部分阴刻线,包浆厚重。抚今追昔,不知是哪位高僧大德之物,令人遐思无限。

衣带渐宽,玉绦环

大美无言 风月无边 物来而应 关注是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