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市宛城區溧河鄉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凝心聚“溧”不鬆勁 砥礪奮進又一春

南陽市宛城區溧河鄉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凝心聚“溧”不鬆勁 砥礪奮進又一春

宛城區委書記劉中青一行到溧河鄉笑川扶貧產業基地檢查指導工作

南阳市宛城区溧河乡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凝心聚“溧”不松劲 砥砺奋进又一春

宛城區委副書記、區長樊牛率隊到溧河鄉藍天生態園檢查項目帶貧情況

全力戰“疫”顯風采

產業基地復工忙 奏響增收致富曲

3月28日,在溧河鄉笑川農業種植專業農民合作社的扶貧產業基地內,十幾名群眾正在勞作,對月季樹實行鋤草、澆水、修剪、移栽等管護措施,確保豐產增收。

笑川扶貧產業基地是一家集農林產品種植、養殖、銷售、觀光為一體的現代特色農業經濟組織,常年為周邊20多名貧困群眾提供工作崗位,帶貧作用較為明顯。前些天,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該基地遲遲開不了工,眼看就要誤了農時,大家都十分著急。得知這一情況後,溧河鄉農辦、扶貧辦和陳官營村“兩委”的幹部主動上門服務,認真研究本地防疫工作形勢,從復工規定程序、消殺設施配備、車輛通行許可、人員健康證辦理等方面,逐項進行分析,為基地復工復耕提供全方位幫助。

扶貧扶長遠,長遠看產業。由於區位優勢明顯、經營建設的項目具有前瞻性、帶貧效果顯著,近年來,溧河鄉把該合作社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戰地,積極規劃基地園區內苗木種植,配齊配套基礎設施,廣泛使用現代農業新技術、新成果、新品種和新方法,推廣先進種植模式,提高花卉品質,提升市場競爭力,助力脫貧攻堅。

要想更好地服務群眾、服務脫貧攻堅、解決就業問題,關鍵還是要靠發展。放眼望去,該基地滿眼綠色,充滿著美好和希望。據該基地負責人李笑川介紹,今年年初新搭建7個大棚,主要用來種植月季花卉,棚內整齊有秩的種植模式,適中的溫度,更適合月季生長。預計到5月份,這裡的月季花將成片開放。目前,該基地正籌備與南召縣對接購買玉蘭樹,進行套種,推廣新模式,實現雙贏。

手裡有技術,增收有支柱。2019年,該基地組織科普培訓10次,發放各類科普書籍250冊。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模式,重點培養新農村帶頭人、農民技術員和骨幹農民,大力推廣現代農業新技術、新成果、新品種和新方法。(周美嬌)

駐村女書記為打贏抗疫扶貧戰貢獻力量

王娜,女,南陽市宛城區城市管理監察大隊黨支部書記。

2008年以來,她先後在宛城區黃臺崗鎮、溧河鄉的3個行政村擔任駐村幹部,目前任溧河鄉邢莊村駐村第一書記。

3月28日,恰逢黨員工作會召開,王娜和包村幹部、扶貧幹部總結疫情防控工作,同時為脫貧攻堅下一步重點工作作出具體安排。

在邢莊村,活躍著這樣一支特殊的隊伍——巾幗小分隊,王娜就是其中一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開始以來,作為巾幗小分隊的一員,她第一時間奔赴村裡,在逐戶摸排信息、科學設卡、宣傳、晚上卡點值守、貧困戶及村內群眾後勤保障等工作中處處可見她忙碌的身影。

王娜除了是駐村第一書記外,還是5戶新納入貧困戶的幫扶責任人。在貧困戶王照旭學習培訓一事上,她帶領王照旭前往南陽技師學院諮詢,在南陽技師學院和村裡往返奔波,造成右腿急性滑膜炎,住院半個月。出院後,她拄著柺杖堅持在村裡工作。在去看望貧困戶王瑞東時,又被狗咬傷了左腿,醫生要她休息,她仍堅持一邊打狂犬疫苗,一邊輕傷不下火線。(張彤 舒建)

衝在戰“疫”一線的貧困戶脫貧不忘黨恩 助力疫情防控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南陽全市全面落實疫情防控措施,全力做好管控工作。

在宛城區阻擊疫情的戰場上,活躍著這樣一個群體——建檔立卡貧困戶。在脫貧攻堅戰場上,他們是黨委政府最關心呵護的幫扶對象;在阻擊疫情的戰場,他們用己所能感謝黨恩,這也是紮實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一個縮影。

春節前後,疫情突如其來,溧河鄉沙崗村貧困群眾袁根第一時間就向村黨支部請纓出戰。不論白天黑夜,他大部分時間都堅守在村口的防疫崗點。為了方便工作,他將自己省吃儉用買來的筆記本電腦帶到了崗點的帳篷裡,蒐集信息、接收指令、對上報告……沙崗村的防疫戰場上,隨處可見他忙碌的身影。

2月16日上午,溧河鄉十里鋪村貧困群眾張久愛和兒子景天賜將50袋約1000斤新鮮蔬菜捐送到溧河鄉政府,為奮戰在溧河鄉抗擊疫情一線的同志們送上一份“別樣的溫暖”。張久愛原本有個幸福的家庭,但幾年前一場無情的重病奪走了丈夫的生命,一家人為了給親人治病掏空了家底,整個家庭一度陷入絕境。2016年,經過一系列規定程序,張久愛家被納入溧河鄉建檔立卡貧困戶,鄉、村明確了專門的幫扶責任人,各項幫扶措施、政策也很快落實到位。2017年,張久愛家順利實現了脫貧。

…… ……

在溧河鄉,像袁根、張久愛這樣積極參與疫情防控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還有很多,他們脫貧致富不忘黨恩,以實際行動回報社會。(彭子源 張晨陽)

產業扶貧增幸福

項目接地氣帶貧作用大

為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幫助周邊群眾特別是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提高收入,河南藍天燃氣公司在溧河鄉袁老家村整合原有項目基礎上開發建設溧河鄉藍天生態園。

該項目距離南陽市區約10公里,處於二廣高速、滬陝高速、312國道、鄭萬高鐵圍合處,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條件便利。項目總佔地面積1100畝,計劃總投資1億元,其中一期工程佔地約400畝,正在全面施工,目前已栽植以桂花為主的各類名優樹種4000多棵;二期項目700畝將於2020年年底進行建設。

據介紹,該項目全面建成後將有效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幫助周邊群眾特別是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為脫貧攻堅收官戰奠定基礎。(彭子源)

愛心企業助力脫貧攻堅

陽春三月,春意漸濃。在溧河鄉陳官營村愛心扶貧企業千艾艾草製品有限公司的車間內,十幾個工人正嫻熟地折艾製品包裝盒,眉宇間流露出勞動的充實和收穫的喜悅。

一直以來,溧河鄉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黨組織統籌協調作用,緊盯就業扶貧任務,切實保障疫情防控與就業扶貧工作齊頭並進,推動扶貧愛心企業有序復工復產。

“廠裡安排我做保安,平時再做點力所能及的活兒,一個月能拿到1000元左右的工資。我腿腳不方便,廠裡就讓我在這兒吃住,復工了我就趕緊跑回來,多掙點工資。”在車間上班的63歲貧困戶李學平說。

讓群眾有活幹、有錢賺。據車間負責人買金營介紹,作為一名老黨員,他從部隊轉業回來後,根據自身需求和優勢,決定籌辦艾草深加工廠,在鄉里的大力支持引導和村裡的扶持下,2017年12月公司成立,解決了附近村不少勞動力就業問題,還增加了村集體收入。目前,已解決兩位殘疾貧困戶就業問題。(舒建)

高標準農田建設助力脫貧攻堅

近年來,溧河鄉整體佈局、精準布點,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著力改善農業生產基礎設施條件,提高農業綜合利用率和生產能力,加快了農業強鎮步伐,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為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夯實了基礎。

該鄉通過明確職責和加強施工管理等有力舉措,狠抓工程質量,確保高標準農田紮實有序推進。預計把低效低產農田建成便於灌溉的高標準農田,有效整合土地資源,解決耕地零散分佈等問題,確保70畝左右一個深水井,爭取達到每個田間地頭直接有水管,讓農戶可以插卡取電,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提供堅實保障和支撐。

據悉,此次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涉及陳官營村、邢莊村、竹園莊村3個村,改造農田總規模10200畝,總投資1400萬元左右,受益人口1500戶左右。(何長寧)

項目引領提升扶貧實效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為了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各項任務,今年以來,溧河鄉以扶貧項目建設為抓手,以產業發展壯大、扶持培育村集體經濟、鞏固提升貧困村基礎設施為重點,提升村容村貌,優化群眾出行環境、增加貧困群眾就業機會、提升群眾生活質量和貧困群眾的滿意度。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全面推動脫貧攻堅項目建設提質增效,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打下堅實基礎。

春雨潤物細無聲,萬物欣欣向榮。被春雨潤澤過的溧河鄉更是一派生機:一邊農活忙、一邊復工復產加速、一邊項目建設提檔。3月底,筆者在該鄉竹園村看到,村部東邊南北路正在修水泥路,全力確保項目如期達產見效,解決全村群眾出行難問題。

今年,該鄉將建成5個產業扶貧項目,對6個村進行基礎設施改造,其中沙崗村涉及兩個項目,全年預計完成12個項目的全面建設。目前,該鄉項目建設正處於第一個階段,涵蓋4個項目,包括竹園村道路整修、陳官營村塑料大棚、邢莊村和沙崗村道路整修,項目正有條不紊地建設中。(周美嬌)

企業送崗上門 群眾增收致富

連日來,南陽市宛城區堅持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兩手抓、兩手硬,倡導推進“造血式”扶貧,深入開展“百企幫百村”活動,形成“一企幫多村”“多企幫一村”的社會扶貧格局。

在溧河鄉,為更好地服務弱勞動力貧困戶,鄉、村幹部主動對接企業,企業踴躍為扶貧工作獻力,紛紛慷慨解囊捐崗送崗,有效推動了扶貧工作更好地開展,架起了企業與貧困戶之間的橋樑,保障收入增加,穩固脫貧成果。目前,該鄉轄區內的鑫特電器、恆康、華潤醫藥、微創醫院四家企業為陳官營周玲雲、邢莊張金生、沙崗袁根、袁老家村袁祖才等4個村10位弱勞動力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月工資均在500元左右,不僅能夠在家門口就業,還更好地增加了其務工收入。

陳官營村群眾周玲雲是2019年新識別的貧困戶,家裡有3個孩子,大的十多歲,小的是雙胞胎還在襁褓中,工作就在家附近,既方便照顧孩子,還增加了家庭收入。

企業擔起社會責任,政府牽好線搭好橋,激發貧困戶“自我造血”能力,增加就業覆蓋率和就業收入。下一步,溧河鄉還將繼續幫助有就業意願的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為有需求的企業提供勞動力,確保就業扶貧工作取得更大實效。(河南經濟報記者 張治中 見習記者 周美嬌)

扶貧政策暖民心

疫情防控不缺位 脫貧攻堅不斷檔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今年以來,溧河鄉面對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繁重任務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雙重壓力,強化決戰決勝意識,盡銳出戰、靶向攻堅,從項目建設、穩定就業、發展產業、政策兜底等方面入手,精準扶貧、防止返貧,向決戰決勝全面收官發起衝鋒。

溧河鄉位於南陽市區南郊,是南陽新能源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主要陣地。截至2020年3月,全鄉建檔立卡貧困戶96戶264人,已脫貧62戶167人,目前剩餘貧困戶34戶97人,其中特困供養貧困戶4戶4人,低保貧困戶30戶93人。2020年計劃34戶97人全部脫貧,其中特困集中供養4戶4人,醫養結合12戶19人,幸福大院集中託養16戶34人。

聚焦主體責任,加強組織領導。該鄉成立了書記、鄉長雙組長制的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其他領導班子成員任副組長,鄉扶貧辦、民政、教育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全鄉12個脫貧責任組組長全由正副科級幹部擔任,所有公務員編制人員、各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為脫貧責任組成員。同時,堅持“書記抓、抓書記”和“黨委抓班子、班子包各村”的工作方針,不斷強化黨政班子成員和各村黨支部書記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的作用發揮。通過黨委(擴大)會議和脫貧攻堅周例會等形式,全面加強對各幫扶責任人員的教育管理,逐級壓實工作責任。

脫貧攻堅“回頭看”,“雙基”工作促提升。該鄉按照《河南省脫貧攻堅“回頭看”工作方案》工作重點,認真排查梳理“三落實”和“三精準”方面存在的問題,並進行整改。同時,按照《南陽市“雙基”攻堅實施方案》,鄉黨委進行統一安排部署,共召開“雙基”推進會3次,並制定鄉級“雙基”實施方案,要求各村逐戶進行排查,對發現的問題積極進行整改。

脫貧攻堅再出發。該鄉將進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壓實各級責任、強化各項舉措、狠抓工作落實,全心投入、全力以赴,確保如期完成全年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向上級組織和溧河人民交上一份更加滿意的答卷。(河南經濟報記者 張治中 見習記者 周美嬌)

做實“四集中”提升幸福感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全面收官之年。今年以來,溧河鄉黨委、鄉政府積極響應上級號召,按照區委、區政府工作部署,把推廣“六養四集中”模式、落實特困群體兜底保障作為脫貧攻堅第一要務,制訂實施方案,整合養老資源,積極完善配套措施,通過三種模式確保特殊貧困群眾高質量脫貧,提升幸福指數。

敬老院集中供養。該鄉針對建檔立卡貧困戶中有自理能力和半自理能力的,分散特困供養人員進行集中供養。由區列支財政預算資金、鄉補充資金,合計預投入資金200餘萬元,對現有的袁老家村敬老院進行擴建升級改造,進一步完善供養設施,擴建供養床位50個,提升管理水平,滿足特困人員集中供養需求。

幸福大院託養模式。該鄉針對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無生活自理能力且重度殘疾的人員實行就近託管,且按照靈活多樣的原則,因人施策,可日託、可全託,有效解決被託養人的日常生活問題。

醫養結合集中康復。鄉政府和鄉衛生院開展合作,預投資400萬元在鄉衛生院陳官營分院建立全鄉醫養結合點。針對建檔立卡貧困戶中,重度精神病、病情穩定的重病患者等無自理能力人員進行集中康復,併為其提供治療期住院、康復期護理等康養一體化服務。(周美嬌)

壓實責任重幫扶 精準施策促脫貧

一直以來,溧河鄉按照全區統一部署,堅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真正把脫貧一線繡花工匠選優配強,實現了幹部幫扶全覆蓋、責任再壓實。幫扶責任人對貧困戶的走訪頻率增多,走訪帶任務、帶目的,一次次深入貧困戶家中進行走訪,對貧困戶的所需所求更加深入瞭解.同時也拉近了與貧困戶之間的感情,真正壓實了幫扶責任,有針對性地開展幫扶工作,切實提升鞏固扶貧實效。

提高政治站位。全鄉各有關部門切實做到思想和行動的統一,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重點工作重點抓、具體工作具體抓、個別工作區別抓,確保按時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加強隊伍建設。該鄉成立專門工作領導小組,由鄉黨委書記李超任組長,鄉黨委副書記、鄉長劉向陽為第一副組長,鄉黨政班子、駐村工作隊、駐村書記、村黨支部書記等相關負責同志為成員,全力以赴開展工作。

該鄉聚焦問題整改,進一步明確目標任務,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終極目標,確保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紮實做好脫貧攻堅各項工作。同時,不誤農時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的春耕備耕和復工復產工作。(李冰)

踐行“六個一”推進精準扶貧

本報訊 近期,隨著疫情防控工作形勢好轉,溧河鄉紮實開展脫貧攻堅“六個一”活動。

邢莊、詹莊、陳官營等村組織貧困群眾觀看脫貧攻堅政策宣講及頌黨恩、念黨情專題片,利用黨日活動進行扶貧政策宣傳及貧困戶志智雙扶評議。郭店、王堂、竹園莊等村扶貧幹部來到貧困群眾家中,宣傳解讀各類民生政策、扶貧政策,鼓勵大家保持昂揚鬥志、樹牢脫貧信心,開動腦筋、創造條件早日實現脫貧。十八里屯、袁老家、十里鋪等村脫貧責任組及幫扶責任人主動開展服務,幫助缺少勞動力、身體狀況較差的貧困戶整理居室環境衛生,進一步提升其生活質量和水平。沙崗、胡寨、皇杜莊等村脫貧責任組及幫扶責任人走進貧困家庭,面對面交流,拉家常、說打算,瞭解思想動態,及時掌握有關訴求,增進與群眾之間的感情。

“六個一”活動的開展,進一步提升了全鄉村容村貌、貧困群眾戶容戶貌和精神面貌,受到了群眾的一致稱讚。(韓希超 彭子源)

“雙基”排查重精準 問題反饋促落實

為全面貫徹落實省、市、區關於脫貧攻堅的工作要求,近期,溧河鄉在全鄉範圍內紮實開展脫貧攻堅“雙基”排查工作。

高度重視,迅速行動。第一時間制訂“雙基”排查方案,召開“雙基”攻堅工作推進會,並進行安排和部署。

明責強責,認真工作。按照“鄉幹部包村、村幹部包組”的工作原則,組織各村信息員及村幹部、責任組長、包村幹部入戶,針對非貧困村中貧困戶較多的村增派扶貧人員。按照“摸排澄底、彌補短板、整改提升”的原則,逐村逐戶開展排查,詳細瞭解群眾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瞭解扶貧基本政策和基礎項目落實情況,找問題、查短板。

嚴格督導,務求實效。全鄉上下樹牢目標意識、責任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固強項、查漏項、補弱項、促慢項,確保問題排查整改全面、充分、徹底。(河南經濟報記者 張治中 見習記者 張彤 通訊員 惠博)

南阳市宛城区溧河乡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凝心聚“溧”不松劲 砥砺奋进又一春

3月28日,溧河鄉艾草深加工扶貧車間裡十幾名工人們正在趕製訂單

南阳市宛城区溧河乡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凝心聚“溧”不松劲 砥砺奋进又一春

溧河鄉十里鋪村貧困群眾張久愛向防疫一線工作人員捐獻自家種植的綠色蔬菜

改善環境惠民生

改善人居環境 提升村莊“顏值”

春風習習,楊柳依依。這些天,溧河鄉沙崗村的群眾戴上口罩、拿起工具,走出家門,忙碌在廁所改造、圍村綠化、環境整治等工作中,村莊內外一派熱鬧景象。

沙崗村位於溧河鄉東部,是該鄉唯一的貧困村。近年來,鄉、村兩級按照上級脫貧攻堅工作要求,因地制宜、用心工作,認真開展人居環境改善、廁所革命、圍村造林等“環境工程”,昔日其貌不揚的小村莊搖身成為綠、潔、敞、亮的美麗新農村。前一時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環境整治工作被迫按下“暫停鍵”,一些環境問題出現了反彈苗頭,鄉、村幹部和群眾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近些天,疫情防控形勢有所緩和,溧河鄉在第一時間對環境整治工作進行安排部署,沙崗村廣大黨員幹群也立即行動起來。為解決實際問題,宛城區審計局駐沙崗村第一書記張東陽、村黨支部書記宗榮顯帶領村組幹部走村串巷,對垃圾積存、荒草叢生、環境髒亂等問題逐項進行摸底調查。隨後,大家坐在一起認真思考研究,探尋解決辦法,制訂工作計劃,明確責任分工。

為增強群眾參與村莊環境治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沙崗村以村民小組為單位召開了群眾會議,對人居環境進行廣泛宣傳,動員廣大黨員、群眾、貧困人員加入志願者隊伍,共同對村莊環境進行常態化治理,進一步以村規民約規範村民日常行為,促使村民增強環保意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讓廣大群眾在點點滴滴的參與感中收穫實實在在滿意感、宜居感、幸福感

半個月以來,大家用勤勞的雙手扮靚家園,清理村莊內外垃圾雜物1000多立方米、清除荒草100多車、新建水衝式公廁兩座、鋪設下水管網1.6公里……經過“梳洗打扮”,小小的沙崗村愈發變得美麗動人。(惠博)

“四個建設”扮靚美麗鄉村

如今這個季節,溧河鄉村間公路旁整齊有致的新植樹木一眼望不到邊。去冬今春以來,該鄉系統推進大造林、大綠化工作,打造了裝點美麗鄉村建設的一道亮麗風景。

抓通道林建設。去年以來,該鄉財政投入資金100餘萬元,持續加強全鄉通道林的補栽補種和林間管理工作,新種、補栽泡桐、法桐等優質樹種200餘畝。

抓片林和遊園建設。依託現代農業經濟體,該鄉大力發展以休閒、觀光、採摘為一體的觀光林業,全鄉共計新增片林1200畝。同時,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在前期高標準建成9個遊園的基礎上,今年計劃投資80餘萬元,再建村級遊園4個。

農田林網建設。去年以來,總計近3萬畝的高標準良田建設項目落戶該鄉。此前,項目受到了疫情的影響,如今已經全面復工,正在有條不紊地建設中。預計建設田間道路約20公里,栽植欒樹、楸樹、冬青等各類綠化樹種3.6萬棵。

抓圍村造林建設。按照“一村一景”、打造“花園式農村”的建設標準,全力以赴實施圍村造林工程。在去年打造袁老家自然村、王營自然村、沙崗自然村3個示範點的基礎上,今年規劃新打造袁老家村煙粉莊自然村、大劉莊自然村和沙崗村潘其營自然村3個示範點,這些示範點都是人居環境改善先進村、“廁所革命”達標村,基礎設施條件相對較好。通過示範引領、以點帶面,逐步帶動全鄉圍村綠化和鄉村振興、脫貧攻堅、人居環境改善、坑塘溝渠治理、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統籌、協調、高效推進。(張彤)

圍村造林打造宜居環境

本報訊 為發揮林業生態建設的功能效用,打造綠蔭環抱、環境秀美、生態宜居的美麗新農村,今年以來,溧河鄉以袁老家等村為試點,在全鄉範圍內按照“打造亮點、以點帶面”的工作原則,有計劃、分批次實施“林中有村、村中有林”的圍村造林建設項目。

在袁老家村煙粉莊自然村,圍村造林計劃投資160萬元,項目佔地130畝,將種植法桐、石楠、冬青、香樟和垂柳等苗木4000餘棵。同時,該村還因地制宜建設佔地2000餘平方米的群眾健身活動廣場一個、水衝式公廁一座,依託繞村而過的黃渠河,打造佔地15畝的“有湖、有島、有亭、有假山”的水系景觀一座,圍繞水系景觀建設休閒健康步道800米。

截至目前,圍村造林項目所需的後續苗木調運、組織栽植等工作正在如火如荼推進中。項目完成後,將與村莊環境整治、坑塘溝渠治理、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為周邊300餘戶近1200名村民帶來實實在在的環境效益,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打下良好的生態基礎。(舒建)

脫貧致富笑顏開

別樣青春90後小夥勵志脫貧

葉徵,南陽市宛城區溧河鄉人,2016年被識別認定為貧困戶,通過自身努力現已順利實現脫貧。

葉徵今年23歲,父母早逝,家中就剩自己一人,因沒有經濟收入,生活、上學變得困難,平常由叔叔代為照顧。但叔叔家也比較拮据,還有兩個孩子需要照顧。艱苦的環境造就了葉徵自立自強的性格。初中畢業之後,他進入技校學習數控車床技術,2016年畢業後進入向東機械廠上班,現月收入3000餘元,生活大大改善。通過自身的努力,葉徵在2017年成功摘掉“窮帽”,迎來了人生的“逆襲”。

在談到自己的經歷時,葉徵說:“近年來,政府扶貧政策非常好,幫扶人也經常來家裡看望我、鼓勵我,讓我感受到黨和國家對自己的溫暖。但我也不能事事都依靠政府,自己有一技之長,希望通過努力過上更好的生活。”他還告訴筆者,2019年10月以來,已陸續對自己住的房子進行翻新裝修,努力讓自己過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扶貧先治懶,扶貧先扶志。”這句話在葉徵的身上得到了充分體現。同時,葉徵在脫貧道路上也得到了幫扶責任人的積極引導和大力幫助。當下,已進入脫貧攻堅的決勝階段,希望身邊那些貧困群眾像葉徵一樣積極行動起來,樹立勞動光榮、勤勞致富的榮辱觀,克服“等、靠、要”的不良心態,苦幹實幹,在脫貧致富的路上發揮自身能動性,創造屬於自己的新生活。(舒建)

創業夫妻檔自立自強鋪就脫貧路

有一種責任叫勤勞養家,有一種志氣叫自力更生。溧河鄉村民張永欽夫妻通過政府扶持和自身努力,在城區自主創辦了茶葉店,闖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創業脫貧之路,並在2017年順利脫貧。

張永欽家現在5口人,父母常年患病,身邊離不開人。在沒有識別納入貧困戶之前,父母每次住院都需要外出借錢治病,導致家裡欠了很多債,張永欽也因此無法外出務工掙錢,一家人生活極為拮据。2015年張永欽家被識別納入貧困戶後,享受到黨委和政府的一系列優惠政策,現在兩位老人看病住院都是先治病後繳費,醫保報銷比例也很高,很大程度上減輕了一家人的負擔。2017年脫貧之後,他和妻子也打起了自主創業的主意。因為妻子是信陽人,與茶接觸得多,夫妻二人商量後決定開茶葉店。2018年五一期間,茶葉店開業,夫妻二人的“老闆路”從起開啟了。

張永欽的妻子說:“多虧了黨的政策好,現在老人看病吃藥政府能報銷90%左右,很大程度上減輕了我們的壓力,讓我們能騰開手來做點生意。鄉黨委、鄉政府也是在知道我們的情況後,多方協調讓我們貸款開了這家茶葉店,讓我們在照顧老人的同時增加了收入,使我們的日子越過越好。”

“幸福不會從天上掉下來,好日子都是奮鬥出來的。”張永欽說,現在他們的“一盞茶”茶葉店生意越幹越好,日子也越來越紅火。(舒建 惠博)

懷揣希望教育扶貧照亮脫貧路

走進劉耀雲家,院落乾淨整潔;推開房屋大門,印入眼簾的是兩面貼滿獎狀的“獎狀牆”。

“這是孩子的獎狀。兩個孩子唸書,我之前得了兩場病,家裡一直非常困難,好在有教育扶貧的好政策,有幫扶單位和幹部的幫扶,讓孩子能夠安心讀書。”見到扶貧幹部,溧河鄉脫貧戶劉耀雲說。

劉耀雲家現有3口人,大兒子讀初三、小兒子讀初二。由於自己之前得了兩場病,再加上兩個孩子讀書,劉耀雲家的日子過得很艱難。自從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劉耀雲受到黨委和政府關心,得到了幫扶。如今,她在網上做微商,收入提高了,孩子們也享受了教育扶貧,再也不用操心孩子沒錢讀書的問題了。優秀的孩子激發了劉耀雲脫貧的動力,且她積極面對困難的生活態度也給孩子們樹立了榜樣,她們一家在2019年順利脫貧。

在提及兩個孩子時,這個堅強的母親眼眶溼潤了:“家裡只有我一個人照顧兩個孩子,之前又得了兩場病,使這個家的生活變得艱難,但在最困難的時候是黨和政府幫助了我們,給兩個孩子發放教育補貼,還有一系列的幫扶措施,讓我們一家又看到了希望。現在,我自己也在網上做微商賣點產品補貼家用,不辜負政府幫助的同時,也想為兩個孩子樹立自立自強的榜樣,希望他們將來也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劉耀雲是許許多多貧困家庭的一個縮影,通過家長苦幹、孩子苦讀、幹部苦幫詮釋了一個道理:努力,就有希望;付出,就有回報;幫扶,就有成效。(張彤)

樂觀老人勤勞肯幹走上致富路

“我今年76歲了,在笑川扶貧基地幹活,雖然幹不了啥重活,但能幹我就不停下來,我得給政府減輕負擔。現在一天最少能掙60元,吃喝穿都不愁了,日子越來越好,要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感謝扶貧幹部和駐村第一書記……”3月28日中午,在溧河鄉笑川扶貧基地正忙著鋤草的徐秀榮激動地說。

鋤草、修剪……這是她每天雷打不動的工作。徐秀榮是陳官營村人,跟孫女一起生活。孫女大學畢業後到浙江寧波工作,徐秀榮一個人將孫女拉扯大非常不易,認識徐秀榮的人都忍不住誇她:基地負責人說她勤快麻利,啥活都幹;鄉扶貧專幹李冰說她知道感恩。

徐秀榮常說:“生活不如意,但要堅強樂觀,要常懷知足感恩之心。”自從老伴患癌症去世後,徐秀榮與孫女相依為命,並意識到這個家只能由她扛起來。被識別為貧困戶後,在精準扶貧的各項政策扶持下,她生活的負擔越來越少,日子越過越有信心。“能做就做,有活我都幹,我這孤老婆子政府還不嫌棄,只有用自力更生來回報他們。”徐秀榮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2018年,她光榮脫貧。

這得益於溧河鄉一直以來以初心和使命引領持續開展的志智雙扶“三個一”活動。活動開展以來,該鄉最大限度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為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支撐。2019年國慶期間,在該鄉召開的志智雙扶“三個一”現場會上徐秀榮的發言讓更多人肯定了她自力更生勵志脫貧的精神。

不僅是積極工作,徐秀榮還特別愛乾淨,家裡收拾得十分整潔、乾淨。她常說,屋裡乾乾淨淨,生活就敞敞亮亮,只要自己能幹得動,就不會停歇。她堅信:現在黨的政策好,只要勤勞肯幹,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張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