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上鍊」加速度

2020年伊始,註定會在史冊中記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新型冠狀病毒肆虐,打亂了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新的挑戰,然而,機遇總是與挑戰並存,在變化中萌發新的生機。

去年起,區塊鏈技術的集成應用被視為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中的重要一環,科技行者特此推出《區塊鏈啟示錄》欄目,遍訪區塊鏈從業者,希望從他們的觀察中發現新機遇,為區塊鏈行業帶來啟示。

本期,科技行者對話中移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部門副經理夏敬侃,中國移動今年會把越來越多的業務放到鏈上。

中國移動「上鍊」加速度

▲ 圖:中移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部門副經理夏敬侃

科技行者:中國移動目前在哪些業務上已經用到了區塊鏈?

夏敬侃:我們嘗試做區塊鏈業務非常早, 2017年,就開始嘗試做一些區塊鏈應用,從內部節點開始上鍊。

基於全國分佈式網絡,中國移動建設了區塊鏈服務(China Mobile Blockchain as a Service,CMBaaS)平臺,希望為用戶提供可信、可靠、高效的區塊鏈服務。CMBaaS構建於私有云PaaS之上,讓用戶在彈性、開放的雲平臺上能夠快速構建自己的區塊鏈服務。實現多業務場景的融合應用,如:解決協同一體、數據一致、精確結算、交易確權、過程追溯、隱私保護等問題。

比如愛奇藝的會員年費,可以通過中國移動的手機話費交,在平臺上給中國移動下單,這個訂單就到了手機號歸屬的省裡,省裡報了扣費成功,但有可能愛奇藝那邊沒有訂購成功,這裡面, 訂購關係就出現了差異,用戶就會發現,扣費成功了,但他的業務並沒有成功辦理,可能就會接到一個用戶投訴。當然,反過來,可能也會平臺訂購成功了,但是,平臺到省的過程成功,平臺也扣費了,平臺到省的環節出現了問題,訂購了卻沒扣費。

經過了一段內部節點上鍊的試用之後,去年8月,開始嘗試把區塊鏈的節點放給了平臺,平臺從鏈上就可以拿到訂單數據,完成對賬。

過去,這種對賬是手工進行的,由線下發起,雖然差異率很低,不到萬分之零點幾,但是考慮到中國移動用戶基數大,差異量還是不小的。現在通過CMBaas,已經完成了超過13億筆交易,一致率達到了100%。

訂購關係這個場景下,要求數據強一致性,保證數據的強一致性,區塊鏈是一個很好的方式,這是區塊鏈共識機制帶來的不可篡改性決定的,區塊鏈上每個節點都是一個完整的副本,所有的節點達成共識,數據是完全一致的。

區塊鏈上的數據可以修改,但不能篡改,而且每個數據是有時間戳的,時間的痕跡都可以看到,都可以記錄下來,鏈上的數據都是可信的。

這樣,就把原來網狀交易變成了鏈上交易,把發送方的消息通過智能合約的方式傳遞給接收方,而交易的過程中,發送方和接收方都沒有什麼感知。

一開始,先是提升準確度,效率不太高,慢慢找合適的技術,再來提升效率,通過這樣的過程,來為業務部門幫忙,而不添亂。

這個解決方案拿出來之後,受到各省移動公司的歡迎,之前已經有2個省公司在試用這個方案,後來又有其他省公司想用,今年會推廣到全國31個省。

科技行者:您覺得,目前來看,區塊鏈應用難點在哪?

夏敬侃:其實,搭建區塊鏈平臺並不難,到底是用fabric或者還是用什麼其他技術,這也不重要,但重要的是從業務場景中提煉出需求,需要了解應用,真正理解區塊鏈特性,兩者匹配上,才能把應用和技術結合在一起。

現在的應用場景,大多數情況下,數據消費者在區塊鏈上,但是數據生產者不在鏈上。如果生產者生產的數據就是錯的,那消費者拿到的數據肯定也是錯的。只有生產者和消費者都在鏈上,兩種數據才能做到完全一致。

在這樣的情況下,讓區塊鏈和業務匹配,就需要真正的去了解業務流程,也許有一些場景,我們覺得可以用區塊鏈,但這個場景的具體問題和難點,也可能並不是那麼匹配區塊鏈。

科技行者:接下來,有哪些會是區塊鏈加速落地的場景?

夏敬侃:從我們內部來看,今年大概排了十幾個業務上鍊,比如局數據管理,號段的編號在中國移動內部的很多系統都要用,財務也要用,省Boss也要用,數據倉庫裡的基表也要用,這其中就有同步問題,特別是在實現攜號轉網之後,所有號碼現在通過交易的方式來變更,需要按小時同步號碼庫,在這個過程中,就又容易出現誤差,如果上了區塊鏈就不存在問題了,可以在鏈上拿到數據。

根據區塊鏈本身的技術特點,接下來,電子合同會是一個比較容易落地的解決方案。本身,紙質合同電子化並不難,合同因為涉及到雙方的約定,電子合同難的是監管問題,雙方簽訂了一個合同,放在任何一方,都會讓另外一方不安,擔心另外一方擅自篡改。

如果有一個具有公信力的機構,或者有公信力的聯盟做一個平臺,大家互相授信,有強有力的背書,打造一個電子合同的第三方存證平臺,應該會有很大的市場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