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泸州籍烈士叶刚长眠大方县大海坝烈士陵园,静待亲人

2020年3月,清明节来临前夕,贵州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与头条寻人联合开展“为烈士寻亲”公益活动,用科技的手段,助力长眠于黔山秀水的英烈魂归故里。

烽火岁月,无数贵州儿女长眠他乡,也有无数外省英烈将生命留在贵州这片土地。据统计,目前贵州全省共有烈士纪念设施110余处,其中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5处,省级12处,安葬烈士超过12000名。由于烈士信息不全、牺牲年代久远、行政区域调整等多方面的因素,许多烈士亲属至今不知亲人安葬于何处。

“烈士是一个民族的脊梁和灵魂。”贵州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贵州将积极拓展渠道,借助互联网和社会的力量,努力为牺牲并长眠在贵州土地上的烈士寻找亲人,整理完善烈士资料,挖掘整理烈士们的光荣事迹,将红色精神、革命传统传承下去。

经过整理核实,贵州大方县大海坝烈士陵园内尚未联系上亲属的16名烈士,将由今日头条公益寻人帮助发布并寻找亲人。头条寻人“寻找烈士后人”公益项目将利用地理位置精准弹窗技术,陆续把这些烈士的信息弹窗到烈士的家乡。


本次要为以下这位烈士寻找亲人:


烈士姓名:叶刚

生卒日期:1907-1936

烈士籍贯:四川省叙永县(隶属于泸州市)

部队职务:大定县抗日救国团团长

入伍时间:1936年1月

烈士生平:叶刚烈士,原名叶芝轩。1936年1月叶刚在修文参加红军。2月12日成立大定县抗日救国团,叶刚任团长。2月17日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迁往毕节。18日抗日救国团奉命随红五军撤出大定。此时,叶刚遭反动势力杀害丢入煤洞。解放后,大方县人民政府将遗骨取出,安葬于大方县大海坝烈士陵园。


贵州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省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中国工农红军曾先后五次进入贵州,足迹遍及全省六十余个县、市、州的山山水水。1935年1月,红军长征经过贵州召开的遵义会议成为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转折。

抗战时期,贵州成为支持全国抗日的大后方,大量机关、工厂、学校内迁,也对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1949年1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五兵团解放贵阳,贵州的历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四渡赤水、攻克娄山关、强渡乌江……红军在贵州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创建的光辉业绩,给人们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文物和遗址、遗迹。与这些革命遗址、遗迹伴随的是,有众多英烈牺牲在贵州这片土地上。

“寻找烈士亲人,既是为了完善烈士信息,也是为了传承红色基因,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缅怀英烈、尊重英烈、学习英烈的氛围。”贵州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头条寻人“寻找烈士后人”相关负责人说,头条寻人将努力用自己的技术和力量,在英烈亲属和烈士陵园之间搭建起便捷的信息桥梁,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贵州大方县大海坝烈士陵园始建于1956年,位于大方县城南郊,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近年来,烈士陵园对烈士墓和陈列室进行了修缮,新建烈士纪念碑1座、两座烈士亭,铺设悼念广场花岗石地砖2000平方米;2008年至2009年,新建烈士长亭两座,烈士陵园大门1座;2009年至2010年,完成对望湖楼的维修和加层。至此,大海坝烈士陵园环境得到彻底美化,成为远近闻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四川泸州籍烈士叶刚长眠大方县大海坝烈士陵园,静待亲人

大方县大海坝烈士陵园

郁郁青松掩忠骨,烈烈英魂诉长风。在青山环抱、绿水映照的烈士陵园内,安葬着无名红军烈士23名(其中3名解放军),病故红军11名,解放军烈士70名(其中无名烈士12名)。经过整理核实,大海坝烈士陵园内尚有16名烈士无亲人祭扫,头条寻人“寻找烈士后人”公益项目将借助地理位置精准弹窗技术,将这些烈士的信息陆续弹窗到他们的家乡去,以帮助寻找烈士的家乡亲人。如有烈士亲人的相关线索,欢迎与头条寻人取得联系。




缅怀先烈功绩,告慰先烈英灵,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头条寻人发起“寻找烈士后人”项目,与贵州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大方县大海坝烈士陵园合作,共同为烈士寻找亲人。在以往的成功案例中,媒体接力寻找烈士后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头条寻人诚邀全国各地媒体一起参与到“寻找烈士后人媒体志愿服务团 ”中来。

如有烈士后人相关线索,或希望共同参与寻找烈士后人的媒体,欢迎联系头条寻人(邮箱:[email protected])。

四川泸州籍烈士叶刚长眠大方县大海坝烈士陵园,静待亲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