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年前的商县,原来长这样!

地处秦岭南麓的古称商县的这座小县城,历经600余年,现如今已是完完全全的旧貌换新颜了!谁能知道旧时商县是个什么样子!

商洛中学退休老教师,画家鱼正发先生,用他的画笔画下了旧商县的旧貌。 一幅幅老商县的记忆,呈现在大家面前。

一幅幅旧时商县的画面,进入了老商县人的眼帘。看到旧时商县的城墙,看到那栩栩如生的东西南北城门,那水门洞,那记忆犹新的魁星楼,那老商中大门,那有一个高坡的图书馆,南门外那座木架桥和退水渠洗衣的场面。都激起了商县人儿时的回忆!

五六十年代的商中大门

60多年前的商县,原来长这样!

商州东门,古称“觐阳门”

60多年前的商县,原来长这样!

东门外两丈多深的城壕,是驻军防止攻城而挖的。

60多年前的商县,原来长这样!

商州城在元代是土城墙,到明朝才改为砖城墙。城墙有五里三分长,二丈二尺高,底厚二丈,壕深二丈。

60多年前的商县,原来长这样!

商州水门又称“靖顺门”,其意为祝愿城中之水平静顺畅流出,避免水患。

60多年前的商县,原来长这样!


商州西门,又称“靖羌門”。古时有安定保平安之意。


60多年前的商县,原来长这样!


商州南门,古称“镇远门”。有镇邪震慑保平安之含意!


60多年前的商县,原来长这样!


东门里,红十五军司令部驻地遗址。也是商县中学旧址。


60多年前的商县,原来长这样!


东关祖师殿,位于东关最东口。庙前有高大牌坊,旧时是农民的粮食交易市场。


60多年前的商县,原来长这样!


商县城南门外丹江河堤


60多年前的商县,原来长这样!


商县孔庙。位于商县城西南隅,莲湖公园北坡上。坐北向南,三级台形地势。解放初此牌楼搬到了烈士陵园。


60多年前的商县,原来长这样!


玄王庙,玄王契的封地。地处商县西街柳巷子南口。西门上有匾“玄王治封”四字。


60多年前的商县,原来长这样!


商县沟峪口丹江大桥。


60多年前的商县,原来长这样!


商州城墙西北角外的城壕边上有一棵大柳树。


60多年前的商县,原来长这样!


商县北城门内,原来是北马道,地势较低,后修城门,才进行了铺垫。有个斜坡,可上城墙。


60多年前的商县,原来长这样!


商县莲湖五(武)道庙,位于水泉巷南口,莲湖的西北角。明代时是私人花园。清光绪八年(1882年)和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两次丹江发水,洪水入城,汪洋一片,才形成莲湖。


60多年前的商县,原来长这样!


商县城南原丹江大桥,为钢筋水泥桥。南通南秦岭。


60多年前的商县,原来长这样!


商县南城门外是一个斜坡,下到退水渠是用大石块砌成的台阶。


60多年前的商县,原来长这样!


早期的商县县政府。


60多年前的商县,原来长这样!


商县图书馆在下街东侧的高涧上,有一个台阶。


60多年前的商县,原来长这样!


商县古城平面图。巷道大还沿用老名字,只有杨家巷变成了田巷子,苟家巷变成了马家巷。


60多年前的商县,原来长这样!


魁星楼在商县城东南角的城墙上。清顺治年间王思治创建,主要是为了补风水。南街东口大巷子南口还建有方昌阁。


60多年前的商县,原来长这样!


和平小学,当时是城关小学的分校。


60多年前的商县,原来长这样!


静泉山佛音寺,山下是静泉小学,山上有个罗公祠。清官罗文思用自己的薪奉修建了商山书院。


60多年前的商县,原来长这样!


商山松云寺。松云古寺年久远,苍松如伞遮庙院。枝干似龙空中盘,天下奇特一景观。


60多年前的商县,原来长这样!


插秧


60多年前的商县,原来长这样!

远眺二龙山水库

60多年前的商县,原来长这样!

西荆公路二龙山大桥

60多年前的商县,原来长这样!

高车岭又名南秦岭。北侧有个四皓庙。

60多年前的商县,原来长这样!

因修路,将高车岭斩断,上面有一个风雨桥,旁边还有大槐树和僧房。四皓庙旁边,有一个小小的清泉。人们经过此地,都要用此清泉。后重新修路,风雨桥被毁。

60多年前的商县,原来长这样!

(WGQ)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