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曹穎甫與他的“雅號”

名醫曹穎甫與他的“雅號”

在江蘇省江陰市的司馬街,有一座明清風格、古色古香的老房子,粉牆黛瓦,磚刻門樓,青石地面,雕花窗欞,這就是清末至民國時期著名中醫臨床家和中醫教育家曹穎甫先生的故居——江陰市中醫史陳列館。

曹穎甫生於1868年,與我國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蘇聯大文豪高爾基同齡。他培桃育李,滋蘭樹蕙,弟子章次公、秦伯未、程門雪、丁濟萬、嚴蒼山、張贊臣等,都成長為中醫界的棟樑。任應秋稱其為“純粹的經方家”,黃煌讚揚他是“一位具有近代科學思想的學者型中醫”。曹穎甫有《曹氏傷寒發微》《金匱發微》等醫著傳世,《經方實驗錄》是由門人姜佐景整理的臨證實錄。曹穎甫兼通詩文書畫,還給後人留下了《梅花詩集》等文學作品。

曹穎甫,名家達,穎甫是他的字,又字尹孚,號鵬南,晚年別號拙巢子、拙巢老人,此外,曹穎甫還有幾個有趣的“雅號”,細細品來,別有一番深意。

名醫曹穎甫與他的“雅號”

曹穎甫故居

“曹承氣”

曹穎甫12歲就開始閱讀張志聰的《傷寒論集註》,13歲就牛刀小試治癒了鄰家老太的頑疾。

有一天,曹穎甫正在讀有關“陽明經”的內容,聽說鄰家老太重病纏身,已經請了很多醫生都沒能治好,曹穎甫根據脈實、大便多日未行、腹脹而拒按等症狀,確診為“陽明腑實證”,果斷開了一帖大承氣湯重劑,鄰家老太服藥之後很快就痊癒了。少年曹穎甫第一次親證了經方的奇效。

在後來的行醫生涯中,曹穎甫以善用大承氣湯而著稱,所以人稱“曹承氣”。

名醫曹穎甫與他的“雅號”

“曹一帖”

曹穎甫擅用經方,斷病精準,經常一兩劑藥就收奇效,而有“曹一帖”之譽。

《經方實驗錄》記載,曹穎甫診治一個患腦疽的老婦,蔓延一尺許,蜷伏在被子裡,發熱怕冷,汗出,斷為桂枝湯證,用桂枝五分,芍藥一錢,加生薑、甘草、大棗。第二天就明顯見效。逐日增加藥量至桂枝三錢,芍藥五錢,幾天後,就完全治好了。此案為虛人受邪,宜輕治緩調。薑桂為常用調味香料,桂枝湯的雛形可能就是來自廚房。如果按一般清火解毒的思路,妄投涼藥、猛藥,病情不但不能緩解,反而會徒然耗傷正氣。曹穎甫診治思維靈活,既能重劑起沉痾,也能巧用平和輕劑四兩撥千斤,可以說是應用之道在乎一心。

曹穎甫還以“神農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奉獻精神,冒著中毒的危險,親身試藥,這在動物實驗、化學分析尚不昌明的時代,無疑是有進步意義的。

“曹戇”

學生時代的曹穎甫就以厚道著稱,為人篤厚淳謹,秉性耿直,人稱“曹戇”,他索性以“老戇”自稱。

1921年,某軍閥來曹穎甫的家鄉江陰,當地士紳名豪在某花園大擺宴席,軍閥聞曹穎甫名指名要他作陪,他幾番回絕,還提著籃子在花園附近挑野菜,以譏諷權貴。袁世凱稱帝時,賄請各地名士鄉紳勸進,曾做過曹穎甫老師的一個親戚,受袁氏的賄賂,欲當江陰代表,曹穎甫毫不留情,罵得他無地自容。曹穎甫懸壺於十裡洋場的上海,起初門庭冷落,依然不慕權貴,堅持為貧民診病,診金菲薄甚至分文不取、贈錢送藥。為了生計,寧可賣他的詩文書畫。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藝術大師吳昌碩於1926年專門為他寫過一幅字:“曹穎甫賣詩行醫”。

浙北詩人諸文藝於1946年為曹穎甫而作的長詩《成仁篇》吟詠道:“賣詩行醫維吾素,飢驅不為物逐逐”。曹穎甫為《丁甘仁醫案》一書作序, 直言不諱與丁甘仁在學術上的不同見解:“予率性婞直,寧終抱卞和之璞,雍門之琴,以待真賞。於先生遺說,揹負良多……”可見曹穎甫個性耿介, 戇勁十足。

“曹派”

曹穎甫的特立獨行和真才實學,得到了有中醫“祭酒”之稱的丁甘仁的賞識,特聘其為上海中醫專門學校教席,不久曹穎甫又出任教務長一職。

曹穎甫上課時經常帶上水煙,一邊抽一邊講,學生們起初不太接受,但很快就被他深厚的學養所折服。當知道他是詩書畫三絕時,更是為之傾倒,紛紛拜師。跟從曹穎甫學習者不下數百人,多能以經方大劑,起沉痾,愈廢疾,時有“曹派”之稱。課後學生們還常到寓所拜訪曹穎甫,提問解惑。有時誰也說服不了誰,曹穎甫往往會舍醫談詩,待爭執的火藥味散去,再繼續討論,談興濃時甚至通宵達旦。

曹穎甫治學嚴謹,不尚空談,胸懷寬廣,博採眾長,甚至不恥下問。某冬日,學生秦伯未拜訪曹穎甫,在討論到芍藥的酸斂與苦洩問題時,兩人意見相左,一直爭論至雞鳴唱曉,臨別時,曹穎甫特意畫了一幅墨梅相送, 題詩有句“微雪消時說與君”,尤為感人至深。

名醫曹穎甫與他的“雅號”

曹穎甫畫梅

“曹梅花”

曹穎甫的四言詩《梅花》吟道:“古月墮碧,高天泬寥。山虛水深,殘雪蕭蕭。”詩境凝練澄澈,高遠冷峭。他一生愛梅、畫梅、詠梅,弟子秦伯未有《贈別曹梅花》一詩,直呼曹穎甫為“曹梅花”。

近代中醫遭受前所未有的衝擊,“中醫不科學”“廢止舊醫”之聲不絕於耳。中醫界各持己見:章太炎主張廢除玄說,以便西人接受;丁甘仁主張道術並用,以利大眾理解;曹穎甫則一意孤行,主張迴歸本原,證明經方可信。弟子秦伯未逐漸理解曹穎甫的良苦用心,愈益堅信老師的學術觀點。

1965年前後,人民衛生出版社曾出版系列中醫經典著作,由於封面有折枝梅裝飾,這一非常有名的版本,被稱為“梅花本”,而封面這枝梅花便是秦伯未所繪,秦伯未以這樣特殊的方式來深情紀念他的老師曹穎甫。

曹穎甫善於畫梅花,以梅言志,他筆下的梅花清雅孤傲,暗香浮動,恰似他的風骨高潔,正氣凜然。

龍砂蒼蒼,江水泱泱,大醫之風,山高水長。經方濟世,寒梅流芳,忠肝烈膽,代代傳揚。1937年12月7日,面對日寇的燒殺姦淫,曹穎甫挺身而出,不畏強暴,慘遭殺害,倒在血泊之中,享年70歲。(朱 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