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全:好日子"牛"起來

"消費日報網訊(記者 秦志洪 通訊員 王豔 山西報道)"

3月25日,在劉建全家的牛棚裡,他正在牛棚忙著鍘飼草。

"柴胡杆子和苞谷(玉米)混在一起,牛吃了不容易得病,柴胡的藥性能治感冒,對牛也是一樣的。"劉建全一說起養殖上的事,立刻從沉默寡言變得滔滔不絕起來。

今年50歲的劉建全是山西省呂梁市離石區信義鎮回龍塔村村民,家裡共兩口人,由於缺資金、缺技術,只能在家種4畝薄田,一年到頭日子過得緊巴巴的。"由於年人均收入僅2000元,2014年劉建全被回鑑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雖然成了貧困戶,但劉建全並沒有放棄生活的希望。怎樣才能掙錢成了他每天縈繞心頭的問題。村裡山多坡多,種地不行,養殖總行吧?就這樣,劉建全一打起了養牛的主意。

2014年,他向親戚借了8萬多元,從外地購買10頭牛犢,在村裡搞起了養殖。由於第一次涉足養殖行業,加上缺乏技術支撐,劉建全養殖的這些牛還沒給家裡帶來收入,三年內,小牛犢就病死了幾頭。屋漏偏逢連夜雨,在2018年,他因為腰間盤突出,做了手術,雖然醫藥費花費4萬多元基本全報銷,但還是把養殖的牛全部賣掉,收入剛剛夠本。

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深入推進,精準扶貧的各項政策在劉建全家得到了落實。2018年秋,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本著脫貧不脫政策的原則,積極幫助脫貧戶謀劃增收渠道。根據劉建全因身體原因無法乾重活、對養殖仍然感興趣等現實情況,建議他再次走養牛致富的道路。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劉建全通過金融扶貧政策貸款5萬元,購買了8頭大牛在家搞起了養殖。經歷了第一次的嘗試,劉建全積累了經驗,也攢足了勁頭。此後,高建全每天早上6點半起床放牛,中午匆匆回家吃個飯,下午繼續幹直到傍晚才回家。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自身努力、不斷學習,加上畜牧部門工作人員的指導,劉建全逐漸掌握了養牛技術。

經過精心飼養,如今,劉建全家裡的8頭成牛膘肥體壯,7頭小牛長勢喜人。"大牛每頭一萬多,小牛犢每頭4000多元。小牛犢養4個月,可以賣七八千元;養10個月,能賣一萬多元。"劉建全笑著告訴記者,如果不缺錢用,他不會賣出小牛,要留著養大再下小牛:"像滾雪球那樣,過不了幾年,我也能成養牛大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