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我國因疫情“封國”,那麼上一次“封國”是為什麼呢?

乾隆22年(公元1757年),乾隆帝以海防重地規範外商活動為理由,一道聖旨由北京發往沿海各城市,責令除廣州外,其他港口一律停止貿易,這就是“一口通商”政策,此政策被後世視為我國近代落後的根源所在,也是滿清誤華的觀點佐證之一。乾隆帝為何在大清巔峰時期宣佈出這樣一道政令呢?

3月28日我國因疫情“封國”,那麼上一次“封國”是為什麼呢?

首先是為維護清朝統治。明末清初,歐美地區通過各港口向中華地區傳播思想、學術、宗教等內容,對老百姓愚昧無知的思想有很大的影響,雍正時期因羅馬教廷與清朝關於中國禮儀的問題進入白熱化,雍正一紙令下禁止天主教進入中國,這便是“閉關鎖國”的開始,太平天國便是宗教起義,清朝雖然統治了中國,但民間反清起義時有發生,同時沿海一帶時常有海外間諜出沒,借通商名義對清朝進行偵查,與中國貿易之商船更是攜帶武器,加上恰是有外國勢力聚眾抗議,這一系列現象引起了乾隆帝的警覺,乾隆帝為了防止澳門事件再次發生,為防止國內反清勢力與外族勾結,為鞏固滿族統治政權,進一步實行“海禁”,1757年正式宣佈“閉關鎖國”。

3月28日我國因疫情“封國”,那麼上一次“封國”是為什麼呢?

其次是經濟上的貿易順差。明朝時期的“海禁”政策使得世界半數黃金白銀流入中國,清朝順治時期在與外貿易中,清朝也一直處於優勢地位,西方諸國早已對巨大的貿易逆差不滿,於是便廣派商船直接前往清朝購買商品,高峰時期能有幾千條船,走私猖獗,在帆船時代海關難以全面監管沿海線,民間走私現象屢見不鮮,在乾隆帝頒佈聖旨之後,走私現象依舊時有發生,稅負減少,1755年,東印度公司為擴大與中貿易,便派遣英國人洪仁輝於寧波開闢新市場建立分公司,1757年乾隆帝頒佈“閉關鎖國”聖旨宣佈只開放四個港口,此時英國人發現寧波港口所需開銷包括關稅在內都比廣州港口更少,於是東印度公司便直接繞開廣州與寧波港口進行貿易,致使廣州關稅大減,加上官員貪汙漏稅等現象,國家海關賦稅居然有所減少,為此乾隆帝在頒佈聖旨後不久,便改“四口通商”為“一口通商”並設立一系列制度監察管控外來勢力。

3月28日我國因疫情“封國”,那麼上一次“封國”是為什麼呢?

最後是經濟自給自足,情感上防不勝防的英國。在與清貿易中自身貪得無厭採取了各種方法,使中國對其開放更多港口,其中包括1757年洪仁輝上訪事件,唆使澳門聚眾反清事件,無視清朝政令私自與寧波港口通商事件,兵船在海外徘徊,各國使團反華等等,在一些列事件中,乾隆防不勝防,加上實時大清巔峰時期,一切需求均可自給自足,這給了乾隆足夠的勇氣與底氣,同時也堅定了其閉關鎖國政策的施行,西方列強在一系列的外交中,均未討得便宜,最後不得不採取戰爭的手段打開中國的大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