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去耕耘,莫问前程!这些结婚之后还追求梦想的人,都成功了呢


但去耕耘,莫问前程!这些结婚之后还追求梦想的人,都成功了呢


读过的关于写作的书,除了斯蒂芬·金的《写作这回事儿》,对我启发和鼓舞最大的,就是刚读完的《写作课》,作者是美国女作家艾丽斯·马蒂森。


关于写作的种种感受及“干货”分享当然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她分享的关于坚持的意义,更能鼓舞人。


艾丽斯曾获得过美国最佳短篇小说奖,欧·亨利短篇小说奖,又曾在耶鲁大学、布鲁克林学院教授写作课程,后来在本宁顿学院艺术硕士班执教22年至今。


但是她的职业生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硕士毕业后,她曾经在一所学院教授写作课,为了丈夫的事业发展,他们搬家离开了原来生活的地方,她失去了原来的工作,而且为了照顾年幼的大儿子,她留在了家里做职业主妇。


她是怎么开始写作的呢?


30多岁之后,她想写诗,可是孩子还小,根本没有时间,怎么么办呢?


孩子一岁后,她想了一个办法,请了个年轻的女孩来照顾孩子,每周两次,每次两个小时。在这四个小时宝贵时间里,她带着便携式打印机来到地下室的洗衣房写作。


在这里,她能听到儿子在楼上跑来跑去的声音,而且衣服洗了,自己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写作,她很满足。​


这是女性才会更心有戚戚焉的时刻,想要一举多得,就必须既聪明又坚决地做出更多决定。


但去耕耘,莫问前程!这些结婚之后还追求梦想的人,都成功了呢

艾丽斯的写作之路,虽然开始了,但并不算是“光荣之路”,甚至并不顺畅。


即便她是哈佛大学的硕士,即便是她如此投入执着地写作,并不代表她一定就能成功——她花了很长时间才发表了一首诗,之后又经过三年,才发表了第二首,但那又如何呢?


她清楚地知道,自己只是想写,​而且愿意为了写作付出自己的时间和体力,甚至“我从未奢望成为一名成功作家”。这样的心态和不遗余力的付出,最终让她慢慢趟出了自己的路。


“地下室时光改变了我的生活,文学创作就这样自然而然地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从开始地下室写作,到出版诗集,用了好几年,那时候她已经40岁了。


而在41岁之后,她决定专心写小说,几年之后陆续发表作品,出版了短篇小说集以及长篇小说。至此真的成了一位作家,而且是颇有名气的作家。


而在这之前,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她做的是什么?


只有努力耕耘,只有埋头付出,为自己的梦想付出,为自己的热爱投入。


这样努力下去有意义吗?以后我会成功吗?如果不成功怎么办?我现在的取舍是正确的吗?


​很多人在做一件事之前,总是会问自己这些问题。大概,艾丽斯也问过自己,但却都抵挡不住对这件事的热爱,无论如何也要为自己喜欢的事情努力,才是最重要的动力。


完全放弃想要成功的念头当然也不现实,但是要理智客观地认识这件事,如果它本身就能给你带来快乐和愉悦,相比较而言,物质的收益和俗世的成功就是附加品了,就不会在意到焦虑的程度了。


如果你喜欢一件事,到了可以“赌上房贷”的程度(打比方,不是真的),那么就一定全力以赴去做,否则一定会后悔。


但去耕耘,莫问前程!这些结婚之后还追求梦想的人,都成功了呢


许多人总是觉得,梦想这件事,是年轻人的专利。


年纪略大一点了,不但人变得世故了,而且拖家带口的,就不太适合谈梦想了。


艾丽斯开玩笑说她比较自私自我的,孩子稍微大一点能去日间看护所的时候,她经常在周末的时候安排丈夫去那里照顾三个孩子,而自己则躲在家里写作。一个有三个孩子的母亲尚且能做到这种“忙中偷梦”,何况其他人?


​村上春树也是在结婚之后,才走上的写作之路。


他大学休学结婚,和妻子想开爵士酒吧,拼命打工挣钱,后来靠贷款、借款和积蓄,开了一家小店。每天都很忙,忙到村上春树甚至到很久以后才回去大学补完课程,拿到学位。


偶尔一次,他心血来潮写了一篇小说,投稿给了杂志社,没想到就被选中,拿了新人奖,就此出道。但是写作的收入并不高,前途也不算明朗,万一只是的灵光乍现运气好呢?再说了爵士酒吧收入稳很不错。


权衡之下,他继续开店,凌晨两三点在餐桌上写作,这样的生活过了一年多,一直到他的作品稳定产出并且大受好评,才将酒吧关闭,专职写作。


拖家带口,压力山大,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原因和理由,但是有的人想办法解决,有的人想办法拖延。


老舍先生之前也是类似的情形。他写《骆驼祥子》时,还在大学教书,他一直有专职写作的想法,但是朋友们劝他不要轻易辞去教职,写作前途不明收入动荡,他怎么养活一大家口子人?


他一边教学,一边调研写作,最终写出了这部名著,也终于松了一口气,这是他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

莫问前程,并不是让大家不要抬头看路,只是一味地往前冲就好了。


找到你真正感兴趣的事情,真正想做的事,去努力,去耕耘,去投入,将内心的焦虑,外界的质疑,那些嘈杂的声音隔离开,不被它们影响,全神贯注去付出。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也许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但是,每个努力的人,都将会收获更好的自己,这是毋庸置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