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唧唧复唧唧”,花木兰用的哪一种织布机?

本文织机资料来源于赵翰生先生《中国古代纺织与印染》一书。赵翰生先生,辽宁人,出生于1962年11月,高级职称,发表多个论文、论著和科普作品如《中国历代文献精粹大典》纺织部分,学苑出版社,1990年,匏器,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92年等。赵翰生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

“唧唧复唧唧”,花木兰用的哪一种织布机?

背景简介

花木兰是中国古代传说的四大巾帼英雄之一,最早出现于南北朝一首叙事诗《木兰辞》中。《木兰辞》又叫作《木兰诗》。它是一首北朝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木兰这个姑娘本来只有名字没有姓,明代文学家徐渭将《木兰诗》改编为《雌木兰替父从军》,剧中自称“妾身姓花名木兰,祖上在西汉时,以六郡良家子,世住河北魏郡。俺父亲名弧字桑之,平生好武能文,旧时也做一个有名的千夫长。”自此,木兰的父亲叫花弧,姐姐叫花木莲,弟弟叫花雄,母亲是花袁氏。


千百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为她又勇敢又纯朴。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将花木兰的故事改编成了动画片,受到了全世界的欢迎。《木兰诗》被列入中学课本,被千千万万的人世代诵颂。木兰的事迹和形象被搬上舞台,长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保卫国家,可歌可泣。


该诗开篇第一句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木兰在家里织布,她用的是什么织布机呢?诗中并没有说明,本文给大家简单讲解一下这个问题。首先普及一下古代织布机的历史知识,然后再解释木兰使用的是什么织机。

以下节选自赵翰生先生《中国古代纺织与印染》一书,内容有所选摘.

1、原始织机
  我国在远古时是以“手经指挂”来完成“织纫之功”的(《淮南子》)。
  原始织机的具体形制目前虽还缺乏更多的实物依据,但是根据河姆渡出土的原始织造工具,参照少数民族保存的同类型的原始织造方法,我们仍可看到这种织机的端倪。织造就是这样不断交替循环往复进行的。
  在云南晋宁石寨山遗址出土的一个贮贝器盖上,铸有一组古代少数民族妇女用原始织机织布的塑像。像中妇女身着对襟粗布衣,席地而织。她们有的正在捻线;有的正在提经;有的正在投纬引线;有的正在用木刀打纬,塑像形态十分逼真,我们从中可形象地看到用原始织机织布的全过程(图16)。


“唧唧复唧唧”,花木兰用的哪一种织布机?

图16 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铜铸盛贝器上织妇示意图  原始织机虽然简单,只有那么几根木棍,却包含了近代织机的几项主要运动,并能成功地织出简单布帛。它的出现不仅使原始织造技术得到重大改进,也为后世各种织机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因此可以说它是现代织机的始祖。

2、斜织机  

斜织机是一种带有脚踏提综装置的纺织机。

汉画像石所刻斜织机是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最早图像资料。这种汉画像石共发现九块,其中江苏铜山县洪楼和江苏泗洪县曹庄出土的两块画像石中都有“曾母投杼”故事图。

汉画像石上斜织机的机架、经面、脚踏提综板和系置提综杆的前大后小形似“马头”的部件,都刻画得十分清楚,从中可窥其大致形状,但由于它上面没有画出综框和筘,也看不清踏杆是如何传动综框运动的,为此我们借助于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将其复述出来(图17)。

“唧唧复唧唧”,花木兰用的哪一种织布机?

3、立织机、罗织机等

织机可根据经面角度分成不同机式,中国古代主要采用水平和斜织两式,但也曾出现过立机,只不过它的使用远不如斜织机和水平机普遍。立织机的经纱平面垂直于地面,也就是说形成的织物是竖起来的,故又称为竖机。

 由于罗织物是靠互不平行的经纱相互有规律地绞转后,与纬纱交织在一起形成的,所以罗织机与其他一般织机最大的差别就是它的开口机构。

“唧唧复唧唧”,花木兰用的哪一种织布机?

4、“唧唧”的解释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唧唧”的古音读作“吱吱”或者“滋滋”。

“唧”字并非先秦古字,而是秦朝之后由“啧”变化而来。

“啧啧”的古音读作“瑟瑟”或者“嗦嗦”。


无论是“唧唧”还是“啧啧”在古代都表示连续不断发出有些刺耳的摩擦声音。这里表示机杼声,也就是古代织机发出的吱吱声。

根据诗中的记载:“唧唧复唧唧”,大概是“唧唧”之后短暂停顿一下,然后再接着“唧唧”一声,这样周而复始的发出声音。比较符合脚踏提综装置的纺织机,也就是前文提到的斜织机---曾参的母亲曾经使用过的家庭单人织布机,每次脚踩踏一下,踏板下行然后再反弹回来,就会发出连续短促的两声“唧唧”,再踩就会发出再次发声,这就是“唧唧复唧唧”的真实面貌。

请问您了解了吗?

为什么下面的诗句中写“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呢?


请参看拙文《“唧唧”是织布声还是花木兰的叹息声?》,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关于这篇文章的一些小收获,一开始我在查阅织布机资料的时候,把纺机和织机搞混了,属于治学不严,不学无术。幸而一些严谨的学者指出文章的缺陷,让我羞愧赧颜,获益匪浅,随即加以改正。再次感谢各位学者的指点,我最近的文章有些轻浮狂悖,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向各位学者衷心致意,还请您各位今后继续多多批评指正。

本文作者宗伯正曜,宗伯学(古儒学)弟子, 治学师从先师孔子(宗伯内传曰周朝尊号鲁姬丘子、子姬孔子),立身师从先师卧农先生(宗伯内传曰先师诸葛孔明,名亮,因在襄阳躬耕陇亩而自号卧农,并非世间流传的道号卧龙,孔明先生是儒士而非道家),宗伯牖中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