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姜長成了小姜?因為沒有"主心骨"了!

去年的7月份,與同事路過一片大姜田,發現了一特殊的現象。這塊疏苗型大姜田是播種在兩塊玉米田的中間,靠近兩側的兩溝大姜與中間的大姜長勢明顯不同,矮小,分枝多,以為是播種的密苗型小姜,可仔細一看,大跌眼鏡,原來是大姜的主莖沒有了,就剩下紮了,被姜螟給鑽了,大姜主莖倒伏死亡。大姜沒有了主莖,也就沒有了"主心骨",沒有了"領導"的大姜成了一盤散沙,分枝都想當"領導",誰不讓誰,結果就長成了一叢韭菜狀。大姜的主莖是如何形成的呢?有何作用?失去主莖的大姜有什麼樣的後果?如何來保護主莖呢?這就是此文所要介紹的問題。


為什麼大姜長成了小姜?因為沒有"主心骨"了!


一,大姜主莖的形成

種姜催出來的芽就是將來的主莖。大姜出苗後,在正常的氣候和栽培條件下,主莖以每天大約1–1.5釐米的速度比較均勻的生長。9月上旬以後,莖粗一般是在1–1.5釐米,株高大體在70–90釐米,基本趨於穩定。這可能是因為,一方面此時的晝夜溫差下降,對主莖高度的生長有一定的影響。二方面是,自9月中旬後,大姜的生長中心發生了改變,逐漸轉向發生分枝和地下姜塊的膨大,因此顧不上長高了,所以主莖的高度生長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大姜幼苗期以主莖生長為主,發生的分枝很少,通常也就是有3–4個幼嫩的分枝,大約20天左右的時間才出土一根分枝。所以大姜在整個夏季幾乎是不見長的,稀稀落落的幾根苗,看著讓人心急。這是因為大姜的本性決定的,因為它們的祖先原本生長於溫暖,潮溼,光照較弱的森林地帶,最適宜生長的溫度為22–28℃,並且還是花蔭,土壤溼潤狀態。這都是受遺傳因素的影響,你也木譜,你只能順其自然,給它們搭好"花蔭型的遮陽傘",別曬蔫了。

為什麼大姜長成了小姜?因為沒有"主心骨"了!

主莖斷掉


但是,你不可小瞧了這段時間,因為大姜是需要很高的積溫才能完成其生育過程的,並獲得較高的產量。經過春的洗禮,夏的烘烤,累積一定的積溫,才能見彩虹。這一切都是這根主莖來完成的任務。所以它的作用不可小視。

二,大姜主莖的作用

大姜幼苗期,由於分枝少,所以主莖以葉片生長為主。大約苗高8–12釐米時,主莖的第一片葉子開始展開,雖然是那麼的幼小,生長速度是那麼的慢,生長量是那麼的小,但自此以後主莖就開始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養分,促進二母子生根,脫離種姜的"避護",逐漸進入"獨立"生活期,是為後期植株健壯生長打基礎的重要時期。

主莖所製造的營養,可促進基部膨大形成二母子,二母子一左一右分生出倆"兒子",這就形成了"筆架姜",呈"山"字形的筆架。主莖所製造的養分不偏不厚地分配給這"倆兒子",供它倆生長髮育,以續後代,就像一個家庭中的父母一樣,所以稱大姜的主莖為"主心骨"。它是家庭成員的依靠,不至於造成"沒媽的孩子像根草"。

當這根"主心骨"倒掉了,會有什麼後果呢?

為什麼大姜長成了小姜?因為沒有"主心骨"了!


三,大姜失去主莖的後果

當大姜因姜螟,莖基腐病,農事操作等原因造成主莖的斷掉或枯亡,那大姜就失去了"主心骨",沒有了"領導",那可就反天了。"倆兒子"誰也不讓誰,都想當"領導",就拼了命地長,爭肥爭水,各顧各的。大姜植株所製造的養分有就近運輸的特點,左邊不管右邊的事兒,右邊也不會照顧左邊,所以在給大姜追肥時,都是第一次追左邊或右邊,第二次就追右邊或左邊,兩側追肥,利於其平衡生長。這"倆兒子"所製造的養分各自為了自己的後代,可它倆又領導無方,"兒孫輩"都想取代它倆,這就造成了"混亂"的局面,都想"出姜頭地",最後就是亂糟糟的一團,把一棵好好的疏苗型大姜,硬生生地長成了像一撮韭菜一樣的密苗型小姜。因為剛顧了長苗了,忘了長姜,那姜塊個個瘦弱不堪,細細的,長長的,嫩嫩的,很好的姜芽。三塊姜趕不上正常的一塊姜大,誰要呢?又不是軟化栽培姜芽,鹽漬鹹菜倒是很不錯滴。

由此看來,大姜的主莖是何其重要,姜農稱其為"主心骨""領導"一點也不為過。所以在生產中一定要注意催好芽,保護好這根主莖。那如何來做呢?

四,大姜主莖的保護措施

1,培育健壯姜芽

因為大姜的主莖是由姜芽形成的,因此我們要注意精挑細選姜種,培育壯芽,加強發芽期的管理,為其創造適宜的發芽條件,保證順利出苗,並使苗全苗旺。

為什麼大姜長成了小姜?因為沒有"主心骨"了!

主莖病害


2,注意病蟲害的防治

能夠傷害大姜主莖的病蟲害非常多,如姜螟,小地虎,腐爛病(姜瘟病),姜枯萎病(根莖腐爛病),葉枯病,炭疽病,立枯病,莖基腐病(爛脖子病)等,都會傷害到主莖的莖稈和葉片,所以一定要注意防治。

就像開頭我說的那塊姜田,因為是在玉米地的中間,而玉米螟(大姜上稱其為姜螟)造成了大姜主莖的受害,造成了主莖被鑽蛀,莖葉枯黃凋萎,莖稈折斷。姜螟在我們這裡一般是在6月上旬開始出現幼蟲,可一直危害到姜收穫,其中7–8月份發生量大,危害重。對於此蟲的防治,要注意從6月初就得開始做好防治工作,每隔7–10天噴施一次殺蟲劑,以防造成嚴重危害。

3,水肥合理,葉面肥跟上

為了提高地溫,保證姜苗的順利出土,要澆足底水,覆膜栽培。一般情況下,大姜苗沒有出土前甭澆水,但在乾旱的春季,當土壤失水造成乾旱時,要酌情澆水,但澆過頭水後,就得經常保持土壤的溼潤,以防板結而影響出苗。

幼苗出土期間,每天都要進行破膜放苗,以防烤苗而影響主莖的生長。同時做好噴藥防病蟲害工作,可適當加入氨基酸類等葉面肥,以促進葉片的生長和健壯。"筆架姜"時期注意追施催苗肥。

為什麼大姜長成了小姜?因為沒有"主心骨"了!


總而言之,大姜的主莖被稱為"主心骨"一點也不為過,它生長的好與壞,直接關係到它"倆兒子"的健壯生長與否,而它這"倆兒子"卻是大姜將來是否高產優質的重中之重,苗好收一半嘛。沒有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就不可能培養出優秀的兒女,這個道理同樣適應於作物,包括大姜。您說有木有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