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物流存“隐忧”,我国豆粕价格迭创新高的“风度”

2020年3月份以来,我国豆粕期现货走势先抑后扬,除了因进口大豆到港延迟、国内油厂停机减产等因素导致的供需紧张之外,与南美诸大豆主产国疫情持续发酵带来的市场看多情绪也不无关系。中国油厂豆粕基差结构在春节后持续发生变化,由春节前的油强粕弱,转化为现阶段的油弱粕强;现货供应端阶段性紧缺的持续,不断推升豆粕基差报价;而出于对近月进口大豆到港船期不确定性的担忧,终端厂商采购拿货意愿相对较强。而从南美市场及其社会活动特点来看,此轮新冠疫情蔓延背景下的物流和运输题材,不时给市场造成波动则已成为常态,我国豆粕市场短期偏强格局难改。周三(3月31日),美豆收盘上涨,因为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播种意向预测数据利好;美国农业部预计今年美国大豆播种面积将达到8350万英亩,比上年增加10%。该数据略低于市场预期水平,对价格具有支持意义。

1、市场炒作供应端偏紧题材,我国豆粕现货市场迭创新高

3月份以来,因降雨等因素引起巴西大豆对华装船速度放缓,而导致近月我国进口大豆到港延迟,再叠加南美新冠疫情对于物流影响因素的发酵,国内豆粕市场连续释放多头动力,毋庸置疑短期行情依然偏强。截至3月底,我国华东以北地区厂商现货报价站上3300元/吨,华南地区厂商价格略低,较3月初涨幅集中达到430-550元/吨,较年初涨幅更是集中达到430-600元/吨区间。

南美物流存“隐忧”,我国豆粕价格迭创新高的“风度”

2、国内豆粕供应端偏紧担忧,推动近远月现货及基差成交放量

随着进口大豆到港延迟,部分工厂仍陆续有停机减产计划,再加上合同执行,预计4月中旬前部分工厂基本无货可提,继续支撑国内豆粕现货行情短期偏强,也提振终端厂商近远月基差合同备货积极性提高。根据汇易大数据中心统计显示,3月份以来的21个工作日,国内主流油厂豆粕成交总量达到573.05万吨,较2月份475.83万吨环比增加97.22万吨,或环比增幅20.43%;较去年3月份总成交量454.33万吨同比增加118.72万吨,或同比增幅26.13%。今年1-3月份豆粕总成交量为1267.77万吨,同比去年904.61万吨增加363.16万吨,或同比增幅40.14%。本网预计4-5月份国内豆粕基差的交易核心依然为南美装运节奏,当前现货基差已基本对应极度缺货水平,如果5-6月份装运到港正常,需要进一步确认供应拐点。

3、国内油厂豆粕库存降至历史新低,北方价格仍将领涨全国

今年3月份进口大豆到港量偏低,油厂开机率持续下降至偏低水平,再加上从春节之后终端市场就积极采购3-4月合同、并加大豆粕物理库存,因而油厂豆粕库存水平一路下降至历史新低:根据汇易大数据中心数据显示,截至3月27日一周,主流油厂豆粕库存为27.12万吨,环比降幅18.25%,同比降幅更是接近60%。预计4月上旬部分油厂开机率会略有回升,但依然难以满足提货需求,油厂豆粕开单普遍严格限制,而贸易商在现货高基差且对后续到港有所担忧的情况下,增持合同库存的意愿提高。值得关注的山东地区油厂4月10日前基本处于停机状态,因而未来两周当地豆粕价格或将继续领涨全国。

南美物流存“隐忧”,我国豆粕价格迭创新高的“风度”

其他方面:沙特4月将全面宣战俄罗斯,全球石油产量损失或达500万桶/日。周二(3月31日),美联储官网发布声明称,为外国和国际货币当局(FIMA)设立一项临时性的回购便利工具,避免外国债主抛售美元资产。美国农业部(USDA)预计今年美国大豆播种面积将达到8350万英亩,比上年增加10%,略低于市场预期水平,CBOT大豆期货小幅收涨。截至3月1日,USDA预计美国大豆库存为22.5亿蒲式耳,同比减少17%,高于市场预期。刚刚过去的3月份期间美豆市场下跌0.8%。

综上所述,汇易网资讯认为,近阶段,我国豆粕市场依然受到国内外疫情影响下的供需错配行情主导,油弱粕强格局仍将持续,同时受南美诸国疫情消息面影响,豆粕行情的波动性也会进一步加大。JCI预计未来国内进口大豆供应拐点或在5月份甚至6月份,当然也要关注正处于疫情防控艰难阶段的南美诸国的物流形势,需要谨慎极端情况的出现,因而对于我国豆粕终端市场而言,不妨在保持正常库存水平的基础上,逢低适量增加备货,若结合期权工具的应用则效果更佳(近日买入浅值看涨期权收益颇丰,平均12-15倍)。

来源:中国汇易网;作者:XXX;农产品期货网转载本文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并不表示本网认可文中作者观点。若转载文章作者有认为本网有不妥之处,请致电本网010-51289506联系,本网将立即与您磋商并解决相关事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