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高中” 、“超級中學”創造了教育的不均衡?

經常看韓劇的家長們是不是都有這樣的一個感覺,除了滿屏的高顏值男女主外,另一個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很多青春偶像劇中基本都會有一個精英後代的高中背景作為劇情展開的載體。

精英教育,亦可以說是貴族教育,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那是韓國教育界的一個特殊存在。

“精英高中” 、“超級中學”創造了教育的不均衡?

新聞速遞

韓國教育部近日宣佈,到2025年將廢除精英高中,統一轉為普通高中,以消除入學不平等問題。同時計劃在未來五年,投入超過2萬億韓元(約120億人民幣)用於提高普通高中的教育質量,於2021年普及高中義務教育。

縱觀世界,教育問題牽涉每家每戶,教育公平是民眾的普遍訴求。然而,崇尚精英教育、爭上名校的傾向,成為教育公平實現道路上的攔路虎。

無論在哪個社會,優質教育資源都是相對缺乏的。在不同的教育體制下,就會出現不同的教育資源分配方式。

“精英高中” 、“超級中學”創造了教育的不均衡?

一、大眾教育與精英教育

而我們大多數人所接受的是“大眾教育”,由於中國受制於教育資源的不足,因此國家推廣和普及的是大眾所熟知的“九年制義務教育”。

在大眾教育體制下,教育內容往往放在平均學生的水平以上,這樣精英教育就能明顯拉開和大眾教育學生的差距。

“精英高中” 、“超級中學”創造了教育的不均衡?

在我國,精英教育只在小部分範圍內實行,而高考其實就是大眾教育向部分精英教育的轉變。智力越高,素質越強的孩子,就越有機會接受優越資源的分配,比如清華北大。

我們擠破腦袋小升初時能讓孩子們進入常外、正衡,中考想讓孩子進入“省一北奔”,何嘗不是另外一種形式的“精英教育”?

但在資本主義國家,精英教育相對更加普遍,而在我國普通人看來的哈佛、麻省理工、耶魯等名校,在很多精英學校的學生看來,就如切菜般簡單,一個班都可能有幾十名考上。

同樣,身處資本主義薰陶的韓國,也有大大小小的各種“精英學校”,這些學校佔韓國所有高等中學的4%,卻幾乎包攬了所有的韓國的“尖子生”。

在這些精英學校學生的眼中,SKY根本不是夢想,直接把眼光看向海外的各大頂尖名校。這顯然導致了教育資源的不公平......

放眼世界,在歐美許多國家,貴族學校、私立學校、精英教育似乎是種常態,以英國六百年曆史的伊頓公學等為代表的精英教育一度廣受尊崇。包括韓國在內的世界許多國家也跟風模仿。然而,韓國在學習了西方40多年後,如今痛定思痛,實施“壯士斷腕”式改革,其魄力讓人印象深刻。

無論是中國還是韓國,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只會越來越大,而造成這種差距擴大的原因是貧富差距的擴大影響的。

小亦認為,只把精英教育取締,只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真的想要實現教育公平及教育資源均衡,還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究。

二、韓國高中PK中國超級中學

其實,中日韓三國的K12教育是比較相似的。你以為只有中國的學生要經過6年小學+3年初中+3年高中的洗禮,每日挑燈夜讀,每日是做不完的卷子,上不完的輔導班麼?韓國的娃兒同樣也是不輕鬆的啊~

教育是無國界d,從每個孩子生下來開始,父母就開始了辛苦又忙碌的生活...

“精英高中” 、“超級中學”創造了教育的不均衡?

說到高中生的心酸,中日韓三國可謂是不相上下。韓國的高中生同樣承受了巨大的學業壓力,甚至在這個Drama文化發達的國家,這種壓力變得格外戲劇性。

Suneung是韓國大學學術能力測試(CSAT)的縮寫,又叫大學修業考試。到底有多變態呢?考生要在一天之內馬不停蹄考完5門,堪比8小時馬拉松。

“精英高中” 、“超級中學”創造了教育的不均衡?

考試的成績決定了學生能申請到什麼檔次的大學,作為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之一,韓國高考的激烈程度可以用“

腥風血雨”四個字來形容,和我國的高考簡直是“孿生兄弟”。

正所謂“一考定終身”。高考在韓國學子心目中,是一場無比神聖的朝聖之旅。為了達到理想的考試目標,他們真是睡得比狗晚,起的比雞早。就是“死命學就對了”!

回想起那三年的高中生活

還真的是生命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四當五落”是流傳在韓國學生中的黃金定律:一天只睡4個小時,就可以考上理想的大學;一天如果睡了5個小時,就可能會落榜。

“精英高中” 、“超級中學”創造了教育的不均衡?

大部分韓國學生都面臨睡眠嚴重不足的問題——為了學習,熬夜已經是常態,一天要靠5~6杯咖啡來續命。

儘管韓國官方規定的上課時間是從早上8點到下午4點,很多學生的學習時間其實已經遠超這些——有的學生甚至每天學習16小時!

在這種壓力下,許多韓國學生,要經過兩次甚至三次的考試,才能順利通過進入大學。韓國高中生的復讀率也因此水漲船高。

這些不禁讓我想到了我們之前寫的一篇兩所超級中學“衡水中學”和“毛坦廠中學”的文章(毛坦廠和衡水中學,真能實現教育制度下的“逆天改命”?)

毛坦廠學生一年做五六千張試卷

午夜才能放學

中午10分鐘的吃飯時間

滿是攝像頭的教室

衡水中學學生不管酷暑寒冬

5點半起床跑步

“不能退步,不能生病,不能頂撞,不能心情不好

不能慢,不能笑,不能和同學說太多話

不能走神,不能咬筆,不能總跑廁所

不能啊都不能……”

比起韓國教育,簡直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教育這條路上,沒有人是輕鬆的...但,教育,委實是改變自身命運的一條道路。

高考之後,我們經歷了大學裡學生會的幼稚競爭, 經歷了找工作時輸給競爭者的家庭背景,經歷了種種不公平之後才發現,高考這個評價體系保證的公平有多可貴

,它讓努力學習的人無悔自己的付出。

“教育本來是衡量社會公平的一杆秤,不能讓孩子們的起跑線“參差不齊”。順應民意訴求,大膽改革,防止教育兩極化產生,才能打破教育不公的代際傳遞,更好地激發社會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