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宋滅南唐的吳越國:脣亡齒寒之無奈

公元974年,宋朝發動了伐南唐之役。在趙匡胤的勵精圖治下,五代十國諸政權只剩下南唐、吳越、北漢,以及漳泉二州的清源軍。作為最大的地方割據政權,即使去國號、進歲貢,南唐也在劫難逃。

此時,南唐已陷入宋朝的三面包圍之中,李煜自知不敵,遂遣使至吳越,請求吳越王錢俶出兵相助。同時,趙匡胤也令錢俶配合討伐南唐。

助宋滅南唐的吳越國:唇亡齒寒之無奈

南唐後主李煜像

錢俶算是一代明君。在其治下,吳越國一片太平,繁榮富庶,與中原的長期戰亂相比,吳越可謂是亂世中的桃源。但錢俶生不逢時,他即位十二年後,趙匡胤建立宋朝,統一的進程迅速推進。任憑他如何努力,祖宗基業怕也難逃歷史大勢的席捲而來。

南唐和宋朝給錢俶出了個大難題。若是助宋攻唐,南唐亡後吳越即要直面北宋,此即唇亡齒寒之境。若助唐拒宋,南唐實力又明顯不敵宋軍,勝算甚微不說,只怕惹禍上身。

助宋滅南唐的吳越國:唇亡齒寒之無奈

吳越王錢俶像

此時,錢俶想起祖父錢鏐的遺訓:“要度德量力而識事務,如遇真君主,宜速歸附”,也就是說,識時務者為俊傑。

縱使錢俶百般不願,無奈地狹人寡,實力不夠,不如爭取和平統一,將來宋朝也能給他一個寬大處理。於是,對李煜這個難兄難弟的懇求,錢俶只能不理會。相反,他派兵助宋滅南唐。

公元975年底,江寧城破,李煜出降。對於吳越來說,此役是勝利了,但也是最後的勝利。

助宋滅南唐的吳越國:唇亡齒寒之無奈

宋滅南唐之戰,吳越從杭州派兵協助。

錢俶自知統一之勢已成,但他仍做著最後的搶救。在聽聞趙匡胤想一鼓作氣攻滅吳越的風聲後,錢俶主動北上拜見趙匡胤,並獻上吳越地圖以示臣服。

來到開封以後,錢俶並沒閒著。在趙匡胤的招待下他遊山玩水,但同時他私下賄賂宋朝重臣,希望大臣們能為他求情以保住吳越。

這一切當然沒逃過趙匡胤的法眼。但趙匡胤深知:吳越弱小,但錢俶得人心,趙匡胤希望能以和平手段收服之。因此,他佯裝不知,並在不久後禮送錢俶回國。

助宋滅南唐的吳越國:唇亡齒寒之無奈

宋太祖趙匡胤像

臨行,趙匡胤送給錢俶一個匣子,囑咐他路上打開。匣中不是什麼錦囊妙計,也不是珠寶美玉,而是厚厚一沓大臣要求扣住或殺了他的奏章。

虧得趙匡胤寬仁,錢俶暫且保住了小命和王位,但此行也足以嚇他一身冷汗了。不久,斧聲燭影之中,趙匡胤離奇駕崩,趙光義即位,是為宋太宗。

另一邊,錢俶惴惴不安,不知前事如何。據說西湖畔的雷峰塔即是錢俶祈求保住社稷而建。

助宋滅南唐的吳越國:唇亡齒寒之無奈

杭州雷峰塔(於2001年重建)

公元978年,太宗趙光義召錢俶入朝,錢俶明知此行兇險,也只得硬著頭皮前去。果不其然,錢俶被扣留於開封,識時務的他順從地納土歸降。

或許,自從伐南唐之役後,錢俶考慮的更多已是保住錢氏家族與兩浙百姓,至於吳越小朝廷只能隨它去了。

錢俶歸降後一直安分守己,宋廷也待他不薄。錢氏家族此後仍枝繁葉茂,興旺發達,清代著名學者錢大昕、當代科學家錢學森、錢三強、錢偉長、歷史學家錢穆等都是吳越錢氏後人。

至於錢俶自己的結局大體不錯,宋廷為之加官進爵,封為鄧王。十年後,錢俶六十大壽,宋太宗遣人前來賀壽,錢俶不久暴卒。至今無法得知錢俶之死的細節,不知諸位看官有何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