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评明世宗朱厚熜,称其有“不世之奇谋六,无竟之伟烈四,又有震世之独行五”,这句话该如何理解?分别指

大话史说


这句话乃是明万历年间的范守已对嘉靖皇帝的赞誉,范守已曰:世宗有“正世及之大辨,复四郊之大礼,黜胡主庙祀,革荣国侑享,崇奉先师除象设之陋,厘正诸儒严迪德之选,六奇谟也。革藩镇之诸阉,废畿甸之皇庄,夺外戚之世封,抑司礼之柄用,四伟烈也。正嫔御之数,内无女宠;放鸟兽之玩,外无禽荒;不以隆眷而废刑诛,不以令甲而拘除擢,不以摄生而废化裁,五独行也。五行独至,故六谟显而四烈彰。明末著名的史学家谈迁对其进行总结为:有不世之奇谟六,无竞之伟烈四,而又有震世之独行五。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对嘉靖皇帝一生的功绩进行总结,具体说来:

一、不世之奇谟六

1、正世及之大辨。

嘉靖帝14岁即帝位,因想追封亲生父母的尊号,但首辅杨廷和等旧臣要求他改换父母而引发了长达三年半的“大礼议之争”。嘉靖皇帝通过“大礼仪”事件,确立了自己的权威,加强了皇权专制,但也促成了嘉靖帝刚愎自用的政治作风。

2、复四郊之大礼

嘉靖初年还在四郊新建了地坛、日坛、月坛。他将原本敬万神的天坛改为只敬天神,并兴建地坛、日坛、月坛,整个北京城被放置于一幅八卦图之中:南侧为天属乾卦,北侧为地属坤卦,东侧为日属离卦,西侧为月属坎卦。

3、黜胡主庙祀。

关于这一条我想多说几句,因为这一条关系到元朝在中国的定位问题。

朱元璋称帝之后,于洪武六年在南京修建帝王庙,祭祀前代帝王。明初期的帝王庙供奉祭祀了十七位帝王,三皇:伏羲、神农、黄帝;五帝:少昊、颛顼、喾、尧、舜;三王:大禹王、商汤王、周武王;汉高祖、汉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不单单祭祀这些帝王,还从这些帝王所处朝代挑选出一些良相名将,作为从祀。比如,给黄帝从祀的有风后、力牧等;给周武王从祀的是周公旦、姜太公等;给汉高祖从祀的有张良、萧何等;给唐太宗从祀的有李靖、郭子仪等;给宋太祖从祀的有潘美、岳飞等;给元世祖从祀的是五个人:木华黎、博尔术、博材忽、赤老温、伯颜。木华黎、博尔术、博材忽、赤老温都是铁木真的猛将,伯颜是元世祖的重臣。

之所以将元世祖的神位也请入帝王庙,是因为朱元璋承认元朝是中华历史上的正统王朝,要做出一种表态。洪武元年正月的建国诏书中有言:“自宋运既终,天命真人起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传及子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那么,大明承元朝运,也是正统,顺理成章。

曾有一个传说,帝王庙建好后,朱元璋亲自去祭祀。当他看到元世祖的塑像时,发现忽必烈的脸上有痕似泪。朱元璋笑了,说道:“你所失的天下原本不属于大漠,我所取的天下原本就是中原的,你有什么遗憾和不甘呢?”说完,元世祖脸上的泪痕随即消失了。这个故事表现出明朝人的一种矛盾心理。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统而承认元的正统,可是元朝必竟是异族入侵,承认了它,在心理上多少感到别扭。

嘉靖十年,在北京也修建了一座帝王庙,地址是在今天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广济寺和白塔寺之间。帝王庙建好后,翰林院修撰姚涞请求罢黜元世祖的神位,不再祭祀。嘉靖皇帝让礼部合议,经过讨论,认为元朝帝王,只有元世祖这一代最贤明,他的统治有可称道之处,应该遵照当初明太祖的意愿,保留不动。

到了嘉靖二十四年二月,礼科右给事中陈棐,又提起这件事,上疏说,“元世祖以夷乱华,不宜庙祀”。于是将南北两京帝王庙中的元世祖神位撤掉了,“元世祖庙”的祭祀也停了。此次之所以裁撤,原因应该是当时北方的蒙古俺答部屡次南下侵犯大同、延安、宁夏等地,又激起了抗蒙的情绪,此举是顺应当时的官心民意。

由此可以看出“元、清到底是不是中国的问题,不仅现在纠结,这种纠结在明朝的时候已经存在了”,朱元璋之所以祭祀元世祖其原因是无非就是为了稳定明初的政治需要,因为当时一旦把元朝定位为“非中国”,那明初那么多从元朝投降过来的汉族官员士大夫就都成了“汉奸”。同理,嘉靖中期之所以把元世祖请出神庙,因为那时华夏已恢复,而蒙古俺答部又一直骚扰劫掠中国边境无恶不作,也是为了统治的需要。

这就是“黜胡主庙祀” 这个过程。

4、革荣国侑享。

就是对藩王制度进行改革同时革除外戚世封等。嘉靖四十四年颁布实行的《宗藩条例》。它一方面限制诸王宗藩的请封活动,另一方面减少亲王的禄米,规定了数十条具体条款。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宗室贵族势力的膨胀,略为减轻了朝廷的财政负担。

5、崇奉先师除象设之陋。

嘉靖九年开始进行以清理封建祭祀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正祀典活动,比如:改天地合祀粼天地分祀,去掉孔子王号,恢复“至圣先师”称号等一系列清理和改定的举措。

6、厘正诸儒严迪德之选。

意思就是改革整顿科场文风,加强乡试等。

嘉靖皇帝即位后就针对当时出现的文体不正,文风变异的现象,以及国家科举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改革,他对大臣们说: “祖宗表章六经,颁赐敕谕,正欲崇正学,延正道,端士习,育真才,以成正大光明之业,百余年间人才深厚,文体纯雅,近年士习多诡异,文体务艰险,所伤治化。”而对科举考试他采取的措施有:

其一,派遣京官为地方主考,提升乡试官资格。

其二,严禁冒籍,整顿考场风气。

其三,颁行乡试条约,完善乡试体系。

其四,发展武举,完善科举体制。

一、无竞之伟烈四

1、革藩镇之诸阉。

这一条的意思就是裁撤各地的镇守太监。正德十六年(1521年),世宗以藩王的身份登基称帝,在其即位诏书中,首次就宦官问题做出规定:“……但系正德年间新添分守、守备内臣,诏书到日,即便回京……”即要求于正德年间新设的各地镇守宦官,在“诏书到日”需立刻回京不得有误。从嘉靖八年(1529年)开始,世宗陆续裁撤全国各地的镇守宦官,如:嘉靖八年革宁夏、辽东、甘肃、宣府等地的“监枪太监”;九年罢云南的镇守中官等等。

2、废畿甸之皇庄。

皇庄皇庄,即由皇室直接命人(太监)经营,并以其租入归皇室所有的田地。它是皇家的私产,是皇帝制度的产物。由于它的不断扩充,严重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百姓利益,侵吞国家田租,变“公产”为“私业”。从而大大加剧了中央财政困难,引起了朝野各界的强烈不满。

明世宗即位后,嘉靖二年(1523)二月,兵科给事中夏言将调查所得的真实材料,写成《勘报皇庄》一疏,进呈明世宗。疏中,详细说明皇庄的建立过程、数量、地理分布以及正德以来所产生的巨大危害,并建议取消皇庄,还田于民,以消除由皇庄所引发的各种社会弊端。嘉靖皇帝为缓和民情立即把这个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首下明诏,“将管庄人员尽数革回”。同时,委官清查畿内皇庄。

嘉靖皇帝虽然没有能彻底解决“皇庄”对国家经济的破坏,但他的措施也的确对维护明王朝的统治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3、夺外戚之世封。

嘉靖帝和张璁、方献夫在革除外戚世封的问题上达到了共识,下令永远废除此制,《明通鉴》编纂者说:“安昌伯钱维圻卒,其庶兄维垣请嗣爵,下吏部议。尚书方献夫等言:‘外戚之封,不当世及。’历引汉、唐、宋事以证。璁以为然,力主之。上善其言,诏:”自今外戚封爵者,但终其身,毋得请袭。’自是,外戚遂永绝世封。

4、抑司礼之柄用。

嘉靖皇帝登基后,君臣鉴于以往严酷的宦寺之祸,针对宦官势力进行全面的改革,政治上抑制司礼监的权势、伸张内阁的权力。经济上,整顿内府库局,罢仓监宦官,没收宦官庄田、还地于民,遏止宦官对百姓的经济剥削。军事上,整顿御马监,革除宦官监军。并在全国范围内废除镇守中官制度。

因此,在嘉靖一朝始终未能出现一、二知名权珰或者宦官揽权的现象。

三、震世之独行五。

1、正嫔御之数,内无女宠。

这条的意思是嘉靖皇帝纳妃嫔严格按照祖制,也没有宠妃生事。这条说对呢,也不对,为啥?因为明面上说明世宗遵循祖制,慎选良家女充为后妃,但实际上但其一生选聘次数虽多,而所封后妃相对而言实在很少。比如:自嘉靖九年至十九年,前后10年6次诏选淑女,前后人数可计者近于1600人,而册封仅有26人。其选聘活动不可谓不不繁,人数不可谓不不多,但晋位嫔妃确实很少。

内无女宠这倒是真的,因为嘉靖皇帝天性凉薄,再加上他好道术,炼丹服食,性寝躁急,喜怒无常,宫人等不胜怨惧。所以在海瑞的《治安疏》里就言明世宗“一意玄脩”,批评世宗“乐西苑而不返宫,人以为薄于夫妇”。这是对明世宗对待后妃的态度的一种形象描述。

3、放鸟兽之玩,外无禽荒。

这条主要是说明世宗不爱珍奇异兽,不象明武宗那样筑“豹房”耽于嬉乐。这也好理解,毕竟他的时间都用来修道了嘛!

4、不以隆眷而废刑诛,不以令甲而拘除擢。

这个意思也很简单,就是说嘉靖皇帝不以个人之好恶而随意更改国家的法律,不能因为个人的喜欢某个人就让某个人超脱于律令之外,也从来没有因为个人的命令而随意的处置某个人的职务。

实际上,到嘉靖年间,明朝的基本政治制度已确立,且完善了内阁制度,皇权已无法直接下达,而必须经过内阁,如果直接下“中旨”的话,内阁有权封驳,而且即便皇帝坚持,那六科的给事中也有权利再次推翻。


老王聊历史


所谓“不世之奇谋六,无竟之伟烈四,又有震世之独行五”,并不见诸于《明史》,而是出自晚明士人范守己之口。而这十五件大事,分别是这些:

奇谋六:正世及之大辩(大礼议实践);复四郊之大礼(重新开始在京城附近祭天);黜胡主之庙祀(把忽必烈搬出历代帝王神主);革荣国侑享(把张玉从朱棣陪祀名单里剔除);崇奉先师,除象设之陋(好好修缮孔子的庙堂);厘正诸儒,严迪德之选(收拾儒生)

伟烈四:革籓镇之诸阉(把各地镇守太监给撤了回来);废畿甸之皇庄(把皇庄给废除了);夺外戚之世封(把外戚的世系封爵给夺了);抑司礼之秉用(遏制司礼监的权力)

独行五:正嫔御之数,内无女宠(女人玩的少);放鸟兽之玩,外无禽荒(把豹房里的玩意儿全轰了出去);不以隆眷而废刑诛(不因为是皇亲就不动刀子);不以甲令而拘除擢(不因身份低贱而不提拔);不以摄生而废化截(不因为修道而荒废国事)。

在列举了这些举措后,范守己又赞叹道:

……所以驾二祖,迈百王,帝道之隆,于斯为极!

那么,范守己说得对不对呢?相信对明史有所了解的朋友,已经在心里有了判断了——说的很对,但是马屁太多。

所谓六件奇谋里,除了收拾儒生以外,其他完全都是于国于民无益,只为了加强君主自身专制的举措。尽管抑制宦官和外戚、废除皇庄算得上是为民除害,但是其本质上依然是要集权于自己手中;至于什么女人少就更是扯淡——你知不知道,嘉靖为了修道,吸了多少处子的身子??

当然,范守己的结论是对的——明朝的君主专制,在太祖、成祖以后,到嘉靖朝又到达了一个顶峰。只是在欧洲已经开始地理大发现,即将迎来尼德兰和英格兰资产阶级革命的时候,中国这样的君主专制“帝道之隆”,真的是完全有益吗?



青言论史


明世宗朱厚熜,就是俗称的明嘉靖帝。

所谓“不世之奇谋六”,即正世及之大办,复四之大礼,黜胡主之庙祀,革国荣侑享——罢黜感恩节代帝王庙中忽必烈的神位,崇奉先师,除象设之陋,厘正诸儒,严迪德之选;

所谓“无竟之伟烈四”,即革藩镇之诸阉,废畿甸之皇庄,夺外戚之世封,抑司礼之秉用。

所谓“震世之独行五”,即正嫔御之数,内无女宠。放鸟兽之玩,外无禽荒。不以隆眷而废刑诛,不以甲令而拘除擢,不以摄生而废化截。

不得不说,嘉靖皇帝是个复杂的形象,从上面的四五六来看,他似乎是个勤政的好皇帝。

不过,这也只是他前期的表现,在他当政的前二十年里,谈迁评价他:以严驭吏,以宽待民,以经术为师,以律法为辅,以严明修内治,以安静治边防。

然而,自嘉靖二十一年起,这位好像变了。不热爱工作了,潜心炼丹去了。不上朝了。

但是他不上朝的日子,朝政居然也没有大乱,

真奇人。


钱多多读文史


不知道这句话的出处?何人评定?

明史评价嘉靖无非说是中材之主。哪有那么牛。

要我评价他,就是个玩弄权术,追求长生的傻冒皇帝一枚。

继位之初的政策,说是革除旧弊那是杨廷和干的,37天干了那么多大事,却被嘉靖摘了桃,还把杨老爷子给遣送回老家了。

御外敌平内乱,是他运气好,外敌有戚继光和李成梁等,内乱有王阳明和伍文定等。

后期昏庸的用了严嵩,朝局之黑暗在明朝也是数的着的。

不骂他昏君依然不错了。

还经超有人出来给他平反,说是什么披着昏君外衣的明君,我认为纯属扯淡。

功三分过七分,这就是最好的评价。





孤山老叟


朱厚熜——二十多年不穿龙袍不上朝的皇帝。朱厚熜是明朝嘉靖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独特的皇帝,《明史》说他二十多年避居西苑,不穿龙袍上不上朝,但却牢牢掌握政治、财经、军事和民生大权,史书评其为“中兴之主”,说他“有不世之奇谟六,无竞之伟烈四,而又有震世之独行五”。嘉靖帝不上朝二十多年,却能稳握军政大权,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还彻底扫清了“南倭北虏”,击败葡萄牙入侵,使葡萄牙人直到明亡都没敢再越雷池半步,非常牛。

奇谟六

正世及之大办,复四郊之大礼

黜胡主之庙祀

革国荣侑享 = 罢黜历代帝王庙中忽必烈的神位

崇奉先师

除象设之陋

厘正诸儒,严迪德之选

伟烈四

革籓镇之诸阉

废畿甸之皇庄

夺外戚之世封

抑司礼之秉用

独行五

正嫔御之数 内无女宠

放鸟兽之玩 外无禽荒

不以隆眷而废刑诛

不以甲令而拘除擢

不以摄生而废化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