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畢業才5年,大家的差距竟然這麼大?無非這三點原因!

近年來,很多人並不想去參加同學聚會,因為每次聚會都像是在渡劫。

曾經的同桌,已經創業有了自己的公司,雖然剛起步,但是,已經住著洋房,開著豪車;

上鋪的舍友,每次考試還抄著自己的答案,但是,誰想到,現在竟然是公司的銷售總監,那奔馳鑰匙在桌面上放在,刺眼的很;

當年的班花,現在在國企做的好好的,朝九晚五,每個月穩定到手6000工資,週末還能帶著小孩到處玩;

再看看自己,好像沒什麼值得說的,只是在那裡陪著傻笑,然後把自己的電動車鑰匙藏好,心裡很想知道答案:到底哪裡出問題了?為什麼當年考試抄我答案的同學,當年整天打遊戲混日子的同學,現在竟然都比我過的好?其實,無非就是以下三種原因。

一、原生家庭的差距

有時候,原生家庭的差距,我們真的無法抱怨,看起來好像不公平,但是,仔細一想,好像也很公平。

我表哥,在大四還沒畢業的時候,工作早已經被姨丈安排好了,因為表哥學的會計,而姨丈和大姨都是在國企單位工作一輩子的人,只要他們稍微動一下他們的關係,就能很輕鬆的把表哥安排進去當地的稅局單位。

稅局可是很吃香的單位啊,工資高,福利好,於是,表哥剛畢業,姨丈就給了首付,幫他在市區買了一套房子,至於供房嘛,表哥每個月的公積金就可以綽綽有餘,完全沒壓力,在第三年,已經買了一部寶馬,才三年時間,表哥已經實現了大部分人一輩子的奮鬥目標。


為什麼畢業才5年,大家的差距竟然這麼大?無非這三點原因!

而我堂哥,可沒這麼幸運了,堂哥在農村長大,讀大學的費用,都是伯父到處借錢籌齊的學費,好了,艱難的讀完大學4年,畢業後,靠著自己的努力,在廣州找了一份不錯的工作。

工作4年,有了一點積蓄,在老家付了首付買了一個單元,表哥為了這首付,可受了不少苦,他說,沒辦法,父母做了一輩子農民,能供自己上大學,已經很感謝了,至於買房買車,從來都不奢望他們,只能靠自己了。

這就是發生在我身邊的兩個真實例子,都是我的親人,而且年齡一樣,學歷一樣,但是,因為原生家庭的差距,他們的生活卻完全不一樣。

二、平臺的差距

梁寧在《產品思維30講》裡面講到一個很棒的觀點。

悲催的人生,就是在一個常態的面上,做一個勤奮的點。

更悲催的人生,就是在一個看上去常態的面上,做一個勤奮的點,你每天都在想著未來,但其實這個面正在下沉。

最悲催的人生,就是在一個看上去常態的面上,做一個勤奮的點,其實這個面附著的經濟體正在下沉。

什麼意思呢?梁寧老師舉了一個很經典的例子。


為什麼畢業才5年,大家的差距竟然這麼大?無非這三點原因!

2010年大學畢業的雙胞胎,一個進入騰訊,一個進入報社。7年後,進入騰訊的那位年薪百萬,而去報社的那位已經失業。

這一對雙胞胎,在七年前大學畢業的時間節點,素質和能力都是差不多的的,而且工作的內容都是差不多的,但是,報社開始慢慢衰落,而騰訊作為新媒體平臺,發展迅速,當然會獲得截然不同的結果。

三、思維的差距

有一個故事很經典,把思維的差距講得很透!

上帝分給富人和窮人,每人一座礦山,並對他們說,給你們一個月的時間,看你們誰挖的礦多,賺的錢多,窮人和富人都答應了。

這時窮人很高興,心想我天天干體力活,富人基本上沒幹過體力活,肯定我挖得更快更多。

第一天,窮人很賣力得挖礦,並拿到集市去賣掉,賺了一些錢,晚上就買了很多好吃的回去跟家人一起享用。而富人第一天干苦力活,總是幹一會停一會,一天下來累得半死,當然沒有窮人挖的多。

到了晚上,富人並沒有拿著他賺的錢去買好吃的,而是隻買了幾個饅頭填飽肚子,把剩下的錢拿去請了一個五大三粗的壯漢來幫他挖礦。


為什麼畢業才5年,大家的差距竟然這麼大?無非這三點原因!

窮人每天自己拼命挖,而富人把每天賺來的錢都拿來請了更多的人,一個月過後,窮人的那座山,只挖了一點點,而富人卻早已把他的那座山挖完了,並賺了很多錢,家人的生活也早已做了改善。

窮人只想著自己挖礦,卻沒有意識到會把自己累死,一個人也挖不了多少礦,畢竟一個人能力有限。而富人知道借力,用自己的錢來僱傭其他人為自己創造財富,然後不斷的拿出一部分錢來僱傭更多的人為自己工作,這樣財富就增加很快了。

最後,總結一下,大家畢業5年,但是差距卻越來越大,至於原先家庭的差距,我們無法改變,但是,我們可以選擇更好的平臺,抓住紅利期,賺取自己的第一桶金,在這過程中,慢慢的培養自己富人思維,堅持下去,一定會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溫少爺:專注於職場與個人成長分享,關注我,我們一起迭代,一起成為職場達人。希望我的文章對您有所幫助和啟發。【隨手點個贊,對溫少爺是個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