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后食材工厂的电商之路

忽然到来的疫情让餐饮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上游供应商在忧心的同时也开始布局品牌化,溯源管理,C端消费等等环节。


疫情下百业凋零,家里蹲模式却推动社区团购,生鲜电商平台逆势发展,食材人纷纷开始规划要如何上线,中国食材电商节小编为您深度解析食材的上线之路。C端如何做?餐饮B2B未来有什么发展趋势。我们将连续分享和探讨。


C端生鲜电商究竟有多火?


我们可以从武汉人的总结看个究竟。目前武汉可以线上买菜的渠道:


淘宝—天猫超市—鲜美菜场,需要输入自己的地址查看,是否有配送超市,名额有限,晚上12点开始抢。


美菜APP

,300元起送,早上8点开抢,这个里面菜很全,平时是用来给商户批发的。


盒马APP ,在配送区域内的可以配送,每天晚上十点,抢完了还会放,需要多刷,一般一天有1-2波。


多点APP 也可以买菜,需要提前几天,因为配送较慢。


淘宝—首页淘鲜达 分区域购买,可选择收货地址,自行查看,也需要蹲守配送名额。


饿了么 里面的买菜,需要下载饿了么app,点买菜再搜买菜,可以看到万吨菜,需要自提。


每日优鲜 ,吉及鲜也都开始可以买菜了


饿了么 ,京东到家的中百超市,每天开门时间非常短,要抢!


注意这里面反复用到了抢这个字,没有危言耸听。


当餐饮开不了业,去超市都担心暴露被感染的时候,社区买菜瞬间就火了。这里火的不仅仅是蔬菜,也有肉制品,禽蛋。

疫后食材工厂的电商之路

那我们食材企业可以不可以把菜送进去卖呢?

我们分析几个问题:


1.卖什么给C端?

2.和哪个平台合作?

3.怎么合作?

疫后食材工厂的电商之路

卖什么给C端,很多食材工厂会马上说我们的产品都合适给消费者啊。


其实不然。


小编做了10年零售,负责任的说,C端对价格不敏感,需要的是方便的,满足心理预期的产品。怎么理解呢?


1.要解决包装大小问题


牛肉产品一件40斤,每块重量不一样,超市还能称重,线上一般是按份销售的,这让平台如何适从?鲷鱼片每块大小都不一样,每片上面没重量,总重量请见外包装,到货后会不会引发矛盾?一袋薯条动则4斤,一袋虾仁4斤,这要一家人吃三个月的节奏。


那怎么设计呢?


餐厅一份菜是250克主材。而家庭一般是根据食材的消费习惯需求菜的大小,常用食材比如牛肉,一般回家卤,可以4斤切块,鸡翅1公斤左右合适,虾仁一类“轻奢”产品建议就200克左右一份。


产品根据家庭消费习惯标准化,定量化到小包装上。


2.烹饪方式要写明


如果您的产品主要的使用者是厨师,因为他们是专业的,包装上面的烹饪方式可以“点到即止”,厨师自然能够脑补,并且自由发挥。但是不能指望家庭煮妇或煮夫也有这个觉悟,需要详细的把烹饪方式操作方法精确到分钟和调料克数都写明。煮妇或煮夫享受做好菜,被夸能干的成就感。


包装写不下?那可以拍个小视频,把视频二维码放在包装上,总之一定不能让煮妇或煮夫有畏难情绪。


这就带来另外一个话题:如何选品?

疫后食材工厂的电商之路

3.深加工,家常菜


在选择C端产品时最好是预制菜或者半成品,有一定加工深度,并且最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菜式。比如梅菜扣肉,东坡肉。并且做好前期的滚揉,裹浆等操作,立马下锅,甚至最好是把调料也配好放在食材中一起卖。


一些只适合餐厅的“大菜”厨工要求,餐具要求比较高的,比如松鼠鱼,铁板牛肉就别挑战了。


4.说人话


工厂产品会把规格包冰同时标注出成率这样的方式标注清晰,各种36—40,7成包冰,美国某某品种鱼,看不懂。C端包装要重新设计,说人话就好,规格直接就是大中小,品名就类似酸菜鱼片的名字,辨识度高。


最后,要把自己产品特色通过老百姓可以接受的方式突出出来。里面可以做的文章有传统工艺,地标特产,源头直供等等。


总结一句话,C端产品要有静销力。

疫后食材工厂的电商之路

我们就以武汉为例,先看看目前比较流行的一些C端平台,我们大体分成三大类:


1.综合平台类


典型代表:每日优鲜,盒马,叮咚买菜,美菜等等

疫后食材工厂的电商之路

供货到城市总仓,平台负责物流分发到线下门店或者前置仓就近配送。


特别要说说的是美菜是疫情催生的从B2B飞到B2C的黑天鹅。我们在B2B环节再分享。


2.O2O平台类


典型代表:饿了么,美团,京东到家等等


这一类平台是只提供工具,消费者就近购买,去自提点提货或者用达达等配送平台送货上门。


在疫情的大环境下,饿了么在武汉对接万吨,迅速采购分拣和送货到各小区,目前饿了么利用自己的线下优势在疫情期间就在武汉对接百果园,today便利店等设立了100多个自提点。美团设立了20多个,并且自提点个数快速增加。


3.社群型


典型代表:顺联动力、云集、食享会,预约网等


社群的聚集效应明显,在疫区发个菜单接龙就可以开始销售。一说买菜,一个小时能够聚集100+多人,十分火爆。


在非疫情下,一些社群营销的公司在全国各小区,社团内都有群主,他们通过业主,宝妈,物业,专业社群运营人员,微商等等社群内销售。他们和公司采取的提成合作模式。简单高效,并且有成熟的产品分发物流。

那我们选择什么样的平台合作呢?答案是都可以。


可以考量的指标有:


区域覆盖:绝大多数平台目前在国内都是按城市/区域推进的。比如叮咚买菜从上海大本营出发覆盖长三角,19年开始做深圳以及周边市场。每日优鲜则覆盖20个城市共有1500个前置仓。


用户数量:平台销售能力,用户多,销量大才是硬道理。


综合实力:在大武汉疫情中,以上诸多平台都出现没货卖,或者送不到的尴尬,每日优鲜直接停业。社群运作的倒是风生水起。


具体如何选择还是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产品和物流触达能力来考量。


疫后食材工厂的电商之路

各种平台各有特点,在此,我们不讨论平台如何运作,只分享我们食材企业应该如何合作。


1.最容易切入的是和综合平台型合作


此类平台在城市内多有总仓,食材工厂需要和平台采购人员商务洽谈,签订合同后,发物流或者委托经销商送货物到总仓即可。流程和开发经销商销售无异。


需要特别支持的是这些生鲜平台几乎都未盈利,烧钱阶段供货多数需要账期40天以上,并且都是以蔬菜为主打产品,冻品销量相对较少,而且每次订货量都不大,不动销产品要求退货,这也是前期很多食材工厂望而却步的原因。


如果厂家直接对接平台困难,目前可以由厂家出面和平台谈合作细节 并鼓励当地经销商作为配送商与平台合作,实现多赢。


2.O2O平台就需要线下物流的支撑


此类平台最大的优势是用户流量大用户多,提供的完善信息流,线下配送点的合作。这就需要商家自己把货物送到自提点上去。因此,适合线下有门店,城市内有成熟配送体系的工厂。大部分的食材工厂目前都很难有这样的配送实力。


可以找已经和这些平台合作的商家合作,利于他们成熟的配送体系实现集配。比如在武汉疫情中,万吨就扮演了这样的角色,良之隆也成为入驻饿了么平台的首批服务商。


3.社群营销打爆品


食材厂家找到社群平台/运营商,就相当于找到了N多社群,谈好产品和条件后,社群内会同时开始秒杀等各类活动。小编试过在武汉半小时销售500份牛肉滑,直接送货到社群运营商处,他们会有成熟的体系分发到消费者手上。

疫后食材工厂的电商之路

社群营销确实有效果,但对时效要求略高,冷链运输的及时性成为一个小门坎。食材工厂也可以先洽谈以后,通过当地销售渠道配合物流来尝试。


特别注意的是,社群内活动不能是全品类,要突出单品,爆品,对厂家的选品和充分的产品解读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


所有线上的销售方式都需要产品上线,包括准备好图片,产品解析,小视频,质检报告等等,要对产品充分解读,包括烹饪方式,疫情后老百姓对产品安全,溯源会有更高知情要求。

疫后食材工厂的电商之路

问题一:我们能不能自己干一个电商平台?


自建网店有必要,推广平台需慎重。


业内大部分都领军企业已经在电商板块进行了多年的布局,不论是中粮、新希望为代表的第一梯队,还是以三全、獐子岛等为代表的第二梯队都走过自建的电商路。


中粮十周岁的我买网在15年前完成了C轮融资2.2亿,但是上市未果。


獐子岛在2014年成立首家电商公司——獐子岛集团水世界,布局O2O战略平台,目前主要线上销售还是来自于天猫京东等合作平台。


如三全董事长所说,“如果不投入资金去创新,去试错,那么在下一轮经济提速同业都在增长的时候,我们可能还找不到一个方向。”


基于成熟的系统,建立一个网店,对品牌露出等都有必要,但是自建平台投入大,风险大,潜在收益也大,我们要向行业先行者致敬。


如果中小企业没有成体系规模的电商投入规划,建议避开风险。

疫后食材工厂的电商之路

问题二:为什么不介绍淘宝天猫店,拼多多?


这个可以有,直接面对C端,对于多数食材工厂而言实施起来难度会比较大。


运作时请注意几点:


1.如果您的产品是冻品,要考虑顺丰泡沫箱加上冰袋国内送件起送价为20元以上 大城市可以隔日达。如果温度高或者地处偏远,很可能会产生货损。


因此,直接面对C端要做生鲜电商必须在各地都有发货仓覆盖。

如果暂时无法建立多地分仓体系,可以考虑直接和顺丰冷运京东等有冷库的平台商合作。毛利水平无法覆盖运费的产品不建议尝试。


2.目前成熟的电商平台引流成本比较高,需要做营销预算。


3.如果工厂没有成立专班来做电销,可以考虑找代运营公司尝试。


尽管说有难度,但是,目前有不少食材工厂开天猫店,从做品牌宣传的角度说,有很积极的意义,未来食材品牌的终端影响力很重要。


疫情短期看是冲击,长期看如果转型成功,会进一步推动企业发展。


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准备起来,踏准步伐。中国食材电商节将持续关注行业发展。与您共同进步。


2020年2月14日晚20:00,

中国食材电商节,首期直播,倾情巨献!

食材触“网”,电商战“疫”

敬请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