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用产品的视角来看待抖音短视频

我记着第一次接触到产品课程的时候,当时的老师就对我们讲,对于刚入行业的小白来说,从用户的视角看产品到产品的视角看产品能力尤为的重要,那什么才是产品的视角看产品呢?我觉着肯定离不开系统化、有深度、有追踪的体验,所以在这篇文章里我想尝试下深度体验下抖音这样一款App

一、产品相关信息

1. 产品简介

官方对于抖音App的介绍是这样的:“抖音,是一款可以拍摄短视频的音乐创意短视频社交软件,由今日头条孵化,该软件于2016年9月上线,是一个专注年轻人音乐短视频社区平台,用户可以通过这款软件选择歌曲,拍摄音乐短视频,形成自己的作品”

尝试用产品的视角来看待抖音短视频

体验版本 V9.6 体验机型 Huawei Mate20 Pro


2. 产品相关

产品名称:抖音

产品类型:UGC短视频平台

产品slogan:记录美好生活(原先为“让崇拜从这里开始”)

产品介绍:一款以年轻人为目标群体的音乐短视频社区,用户通过拍摄15s/60s的短视频,或者通过直播,与其他用户分享生活认识朋友,了解新鲜事

产品定位:专注于年轻人的短视频创作分享APP,以音乐+视频的模式展现内容,构建年轻人的社交社区

尝试用产品的视角来看待抖音短视频

抖音App


二、目标用户与典型场景

1. 目标用户

尝试用产品的视角来看待抖音短视频

使用人群数据


从年龄角度看,抖音有将近60%的用户处在30岁以下,近30%的用户的年龄段都集中在24岁以下,其中24岁及以下以及25-30岁这两个年龄段的用户数最多

从性别角度看,男性用户的数量略小于女性用户的数量,结合更早以前的数据来看,男性用户数量以及比重在不断增加,男性用户数量与女性用户数量不断接近


尝试用产品的视角来看待抖音短视频

使用区域数据


从使用区域占比中可以看出,广东的抖音用户最多,其次分别是江苏、山东、河南、浙江

全国范围来看,南方用户数量多于北方,东部用户数量多于西部;四川用户量在中西部地区较为突出


2. 典型用户

如果按用户特征细分,平台内部用户也可以分为广告商、平台大V型、明星网红型、分享生活型、观看潜水型,他们当中也可能同时是内容的消费者和创作者

广告商:关注商业价值;他们更关心广告的精准投放与转化效果,从而给自身带来良好的口碑

平台大V型:通过粉丝流量变现来创造商业价值;他们更关心产品的运行规则与操作流程,通过自身的视频质量获取平台推荐

明星网红型:有强烈表现自己的渴望,喜欢被关注;他们更关心拍摄与后期的功能是否强大,以及推荐算法如何,从而形成自己的粉丝圈

分享生活型:自娱自乐,拍摄视频记录生活;他们更关心操作流程的简化,以及便捷的互动与分享

观看潜水型:打发碎片时间;他们更关心精准的推荐与好玩有趣的内容,同时也关心交互设计是否简单


3. 典型场景

尝试用产品的视角来看待抖音短视频

典型场景


三、关键功能与描述

1. 观看视频

尝试用产品的视角来看待抖音短视频

观看视频页面


从观看视频的功能来看,抖音观看视频模式分为两种,一种为沉浸式的全屏观看模式(左图),一种为瀑布流的视频模块布局方式(右图)

当进入抖音,默认展开的首页页面即为沉浸观看模式,此种模式下,后台根据数据分析,推送优质、偏好视频,而用户只需上下滑动即可切换下一个视频,此类模式类似于随机歌单的播放模式,用户“闲逛”式看视频

相较于“闲逛”模式,抖音也有更有目的性的观看模式模式,可以只看关注用户的发布视频,也可以看附近的人发布的视频,用户可以在多个模式界面下观看更符合自己偏好的视频,且同城视频界面设计也不再是沉浸式,而是传统的瀑布流的方式


2. 拍摄视频

尝试用产品的视角来看待抖音短视频

拍摄视频页面


抖音拍摄视频为:拍摄——编辑——发布

拍摄界面分为两个方式,一个是上传已有视频,一个是直接拍摄

在拍摄界面下存在的滤镜、美化等功能按钮,可以在降低用户的拍摄难度、提高视频拍摄质量的同时,可以帮助平台视频统一风格,营造一种平台文化

另外,拍摄按钮也有两种不同的运用模式:可以点击拍摄,再次点击停止;也可以长按拍摄,松开停止,不同的使用模式可以满足不同的拍摄场景需求

在以往的版本中,抖音App只支持15s的视频拍摄,现如今已增加了60s的视频拍摄以及影集直播等选项,抖音App的最初定位是利用用户的碎片化时间,一开始的视频因为有15s的时长限制,抖音内容提供者更多的是靠特效来吸引眼球,而如今放开60s的视频拍摄后,视频内容变得更加的饱满,也带来更多的剧情等其他元素

随着版本的更新,视频编辑已经被单独拎出来形成一个界面,不断地增加了视频里的的特效、滤镜、音乐等编辑的功能,不过随着版本迭代,视频编辑功能越来越多,已经无法塞进拍摄页面,因此抖音也将部分的编辑功能放在了诸如剪映等独立的视频编辑App中


四、产品运营

1. 营销图谱

抖音也设计了各种话题和热门挑战以及其他的拍摄指南,来激励用户参与,开拓了一系列的涵盖各种话题的活动,来激励用户参与,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用户参与度

尝试用产品的视角来看待抖音短视频

图片源于网络


2. 运营方式

抖音短视频的四种变现道路:

(1)广告变现:抖音拥有巨大的流量平台,可以吸引大量的广告商,让广告商户在平台上投放广告,比如开屏广告以及信息流广告等

(2)电商导流:边看边卖,导流到自营电商或者第三方商成,进行分成

(3)直播送礼:粉丝在观看直播的过程中向直播人赠送的抖音币,进行分成

(4)MCN孵化:将PGC内容联合起来,在资本的有力支持下,保障内容的持续输出,从而最终实现商业的稳定变现,使着抖音粉丝较多的人获得进一步的衍生价值

抖音以短视频内容核心,再打造各类的常规活动(比如挑战赛、音乐定制、贴纸、竖屏等活动)来加强用户之间的互动性,扩展成以抖音平台为核心的社会交际链条,从而提高用户活跃度

等到打造成社交链条之后,再以形成一个以用户(主要是青少年)需求为依托的流行化生态,比如他们喜爱的潮牌,音乐,明星,综艺等等,在进行流量变现与用户体验两个方面进行进行较好的平衡,既能不损害用户的体验,又能进行流量变现


五、竞品分析

1. 抖音短视频的竞品

尝试用产品的视角来看待抖音短视频

快手App


尝试用产品的视角来看待抖音短视频

微视App


2. 总体分析

尝试用产品的视角来看待抖音短视频

总体分析


3. 产品内容

但是从产品风格上,抖音与微视更为接近,走潮流、年轻、酷的路线,视频效果也更倾向于用后期特效、滤镜来抓住眼球;快手更接地气,更注重短视频的记录生活的属性,内容上更少用后期的特效;微视则与抖音类似,但是定位较模糊

从使用体验来看,抖音与微视追求沉浸感,无论是视频内容风格,还是滑动的交互设计,力求让使用者沉浸其中,在滑动中消磨时间;而快手的内容与交互设计,让使用者更冷静,更接近生活的普通娱乐感

从内容推送来看,抖音与微视的推送机制更看重内容,中心化明显,内容受欢迎的视频更多的被看见,这种机制下常能出现爆款,无论是音乐、视频设计,常常能有红遍抖音甚至出圈的爆款产品;而快手的推送机制没有显著的中心化,更贴近记录生活的场景需求,因此快手内容更平淡真实,但是却很少能有爆款出现


4. 用户互动

从社区互动来看,抖音的中心化内容推送机制,催生爆款的同时,不太利于社区社交的构建,使用抖音时有一种观看爆款明星表演的感觉,这就无法催生用户交流分享的欲望;而快手的内容定位,虽然不利于爆款的出现,但是更能激发使用者相互交流的欲望,因此快手的社交生态会明显优于抖音

从用户群体来看,抖音的定位,使得在一二线城市会更受欢迎,而快手起家就是从三线以外的用户开始积累;不过在如今,抖音努力往下沉市场拓展,而快手也渐渐向一二线城市努力,二者的用户重合度极高;相比而言,微视因为背靠腾讯,拥有的潜在用户资源较多,但是一直都没有好好地将这些资源利用起来


5. 商业价值

从商业价值来看,抖音的商业价值被更大的挖掘,得益于抖音的高大上的定位风格,抖音上的kol有着更强的带货能力,抖音的商业变现之路走得更顺利,信息流广告占据了收入的很大比例,平均刷8-10条短视频就会出现一个广告内容;相较而言快手的商业价值较抖音而言逊色一些

从社区来看,抖音的社区粘性虽然不如快手,但是也已经有一些属于社区内部的梗的出现,这增加了社区用户的归属感;而微视这边还没有自己的社区文化,这一方面还在起步阶段;总的来说,微视相对于抖音最大的优势在于腾讯的资源倾斜,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转化成自身的优势,这是微视目前的问题


六、思考与总结

尝试用产品的视角来看待抖音短视频

思考与总结


完稿时间:2020.1.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