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試用產品的視角來看待抖音短視頻

我記著第一次接觸到產品課程的時候,當時的老師就對我們講,對於剛入行業的小白來說,從用戶的視角看產品到產品的視角看產品能力尤為的重要,那什麼才是產品的視角看產品呢?我覺著肯定離不開系統化、有深度、有追蹤的體驗,所以在這篇文章裡我想嘗試下深度體驗下抖音這樣一款App

一、產品相關信息

1. 產品簡介

官方對於抖音App的介紹是這樣的:“抖音,是一款可以拍攝短視頻的音樂創意短視頻社交軟件,由今日頭條孵化,該軟件於2016年9月上線,是一個專注年輕人音樂短視頻社區平臺,用戶可以通過這款軟件選擇歌曲,拍攝音樂短視頻,形成自己的作品”

嘗試用產品的視角來看待抖音短視頻

體驗版本 V9.6 體驗機型 Huawei Mate20 Pro


2. 產品相關

產品名稱:抖音

產品類型:UGC短視頻平臺

產品slogan:記錄美好生活(原先為“讓崇拜從這裡開始”)

產品介紹:一款以年輕人為目標群體的音樂短視頻社區,用戶通過拍攝15s/60s的短視頻,或者通過直播,與其他用戶分享生活認識朋友,瞭解新鮮事

產品定位:專注於年輕人的短視頻創作分享APP,以音樂+視頻的模式展現內容,構建年輕人的社交社區

嘗試用產品的視角來看待抖音短視頻

抖音App


二、目標用戶與典型場景

1. 目標用戶

嘗試用產品的視角來看待抖音短視頻

使用人群數據


從年齡角度看,抖音有將近60%的用戶處在30歲以下,近30%的用戶的年齡段都集中在24歲以下,其中24歲及以下以及25-30歲這兩個年齡段的用戶數最多

從性別角度看,男性用戶的數量略小於女性用戶的數量,結合更早以前的數據來看,男性用戶數量以及比重在不斷增加,男性用戶數量與女性用戶數量不斷接近


嘗試用產品的視角來看待抖音短視頻

使用區域數據


從使用區域佔比中可以看出,廣東的抖音用戶最多,其次分別是江蘇、山東、河南、浙江

全國範圍來看,南方用戶數量多於北方,東部用戶數量多於西部;四川用戶量在中西部地區較為突出


2. 典型用戶

如果按用戶特徵細分,平臺內部用戶也可以分為廣告商、平臺大V型、明星網紅型、分享生活型、觀看潛水型,他們當中也可能同時是內容的消費者和創作者

廣告商:關注商業價值;他們更關心廣告的精準投放與轉化效果,從而給自身帶來良好的口碑

平臺大V型:通過粉絲流量變現來創造商業價值;他們更關心產品的運行規則與操作流程,通過自身的視頻質量獲取平臺推薦

明星網紅型:有強烈表現自己的渴望,喜歡被關注;他們更關心拍攝與後期的功能是否強大,以及推薦算法如何,從而形成自己的粉絲圈

分享生活型:自娛自樂,拍攝視頻記錄生活;他們更關心操作流程的簡化,以及便捷的互動與分享

觀看潛水型:打發碎片時間;他們更關心精準的推薦與好玩有趣的內容,同時也關心交互設計是否簡單


3. 典型場景

嘗試用產品的視角來看待抖音短視頻

典型場景


三、關鍵功能與描述

1. 觀看視頻

嘗試用產品的視角來看待抖音短視頻

觀看視頻頁面


從觀看視頻的功能來看,抖音觀看視頻模式分為兩種,一種為沉浸式的全屏觀看模式(左圖),一種為瀑布流的視頻模塊佈局方式(右圖)

當進入抖音,默認展開的首頁頁面即為沉浸觀看模式,此種模式下,後臺根據數據分析,推送優質、偏好視頻,而用戶只需上下滑動即可切換下一個視頻,此類模式類似於隨機歌單的播放模式,用戶“閒逛”式看視頻

相較於“閒逛”模式,抖音也有更有目的性的觀看模式模式,可以只看關注用戶的發佈視頻,也可以看附近的人發佈的視頻,用戶可以在多個模式界面下觀看更符合自己偏好的視頻,且同城視頻界面設計也不再是沉浸式,而是傳統的瀑布流的方式


2. 拍攝視頻

嘗試用產品的視角來看待抖音短視頻

拍攝視頻頁面


抖音拍攝視頻為:拍攝——編輯——發佈

拍攝界面分為兩個方式,一個是上傳已有視頻,一個是直接拍攝

在拍攝界面下存在的濾鏡、美化等功能按鈕,可以在降低用戶的拍攝難度、提高視頻拍攝質量的同時,可以幫助平臺視頻統一風格,營造一種平臺文化

另外,拍攝按鈕也有兩種不同的運用模式:可以點擊拍攝,再次點擊停止;也可以長按拍攝,鬆開停止,不同的使用模式可以滿足不同的拍攝場景需求

在以往的版本中,抖音App只支持15s的視頻拍攝,現如今已增加了60s的視頻拍攝以及影集直播等選項,抖音App的最初定位是利用用戶的碎片化時間,一開始的視頻因為有15s的時長限制,抖音內容提供者更多的是靠特效來吸引眼球,而如今放開60s的視頻拍攝後,視頻內容變得更加的飽滿,也帶來更多的劇情等其他元素

隨著版本的更新,視頻編輯已經被單獨拎出來形成一個界面,不斷地增加了視頻裡的的特效、濾鏡、音樂等編輯的功能,不過隨著版本迭代,視頻編輯功能越來越多,已經無法塞進拍攝頁面,因此抖音也將部分的編輯功能放在了諸如剪映等獨立的視頻編輯App中


四、產品運營

1. 營銷圖譜

抖音也設計了各種話題和熱門挑戰以及其他的拍攝指南,來激勵用戶參與,開拓了一系列的涵蓋各種話題的活動,來激勵用戶參與,從而進一步提高了用戶參與度

嘗試用產品的視角來看待抖音短視頻

圖片源於網絡


2. 運營方式

抖音短視頻的四種變現道路:

(1)廣告變現:抖音擁有巨大的流量平臺,可以吸引大量的廣告商,讓廣告商戶在平臺上投放廣告,比如開屏廣告以及信息流廣告等

(2)電商導流:邊看邊賣,導流到自營電商或者第三方商成,進行分成

(3)直播送禮:粉絲在觀看直播的過程中向直播人贈送的抖音幣,進行分成

(4)MCN孵化:將PGC內容聯合起來,在資本的有力支持下,保障內容的持續輸出,從而最終實現商業的穩定變現,使著抖音粉絲較多的人獲得進一步的衍生價值

抖音以短視頻內容核心,再打造各類的常規活動(比如挑戰賽、音樂定製、貼紙、豎屏等活動)來加強用戶之間的互動性,擴展成以抖音平臺為核心的社會交際鏈條,從而提高用戶活躍度

等到打造成社交鏈條之後,再以形成一個以用戶(主要是青少年)需求為依託的流行化生態,比如他們喜愛的潮牌,音樂,明星,綜藝等等,在進行流量變現與用戶體驗兩個方面進行進行較好的平衡,既能不損害用戶的體驗,又能進行流量變現


五、競品分析

1. 抖音短視頻的競品

嘗試用產品的視角來看待抖音短視頻

快手App


嘗試用產品的視角來看待抖音短視頻

微視App


2. 總體分析

嘗試用產品的視角來看待抖音短視頻

總體分析


3. 產品內容

但是從產品風格上,抖音與微視更為接近,走潮流、年輕、酷的路線,視頻效果也更傾向於用後期特效、濾鏡來抓住眼球;快手更接地氣,更注重短視頻的記錄生活的屬性,內容上更少用後期的特效;微視則與抖音類似,但是定位較模糊

從使用體驗來看,抖音與微視追求沉浸感,無論是視頻內容風格,還是滑動的交互設計,力求讓使用者沉浸其中,在滑動中消磨時間;而快手的內容與交互設計,讓使用者更冷靜,更接近生活的普通娛樂感

從內容推送來看,抖音與微視的推送機制更看重內容,中心化明顯,內容受歡迎的視頻更多的被看見,這種機制下常能出現爆款,無論是音樂、視頻設計,常常能有紅遍抖音甚至出圈的爆款產品;而快手的推送機制沒有顯著的中心化,更貼近記錄生活的場景需求,因此快手內容更平淡真實,但是卻很少能有爆款出現


4. 用戶互動

從社區互動來看,抖音的中心化內容推送機制,催生爆款的同時,不太利於社區社交的構建,使用抖音時有一種觀看爆款明星表演的感覺,這就無法催生用戶交流分享的慾望;而快手的內容定位,雖然不利於爆款的出現,但是更能激發使用者相互交流的慾望,因此快手的社交生態會明顯優於抖音

從用戶群體來看,抖音的定位,使得在一二線城市會更受歡迎,而快手起家就是從三線以外的用戶開始積累;不過在如今,抖音努力往下沉市場拓展,而快手也漸漸向一二線城市努力,二者的用戶重合度極高;相比而言,微視因為背靠騰訊,擁有的潛在用戶資源較多,但是一直都沒有好好地將這些資源利用起來


5. 商業價值

從商業價值來看,抖音的商業價值被更大的挖掘,得益於抖音的高大上的定位風格,抖音上的kol有著更強的帶貨能力,抖音的商業變現之路走得更順利,信息流廣告佔據了收入的很大比例,平均刷8-10條短視頻就會出現一個廣告內容;相較而言快手的商業價值較抖音而言遜色一些

從社區來看,抖音的社區粘性雖然不如快手,但是也已經有一些屬於社區內部的梗的出現,這增加了社區用戶的歸屬感;而微視這邊還沒有自己的社區文化,這一方面還在起步階段;總的來說,微視相對於抖音最大的優勢在於騰訊的資源傾斜,如何利用好這些資源,轉化成自身的優勢,這是微視目前的問題


六、思考與總結

嘗試用產品的視角來看待抖音短視頻

思考與總結


完稿時間:2020.1.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