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大類2」留學申請或留學期間的vital微習慣


「申請大類2」留學申請或留學期間的vital微習慣

本賬號所有文章100%為牛劍在校碩博優質原創,相關音頻發於喜馬拉雅【牛津學長說留學】。我已加入“維權騎士”的版權保護計劃,嚴禁任何形式抄襲或盜用,違者必究。

1. Documentation

建議:從大二開始,就可以對於科研/項目/實習/工作過程中的ideas,心得,成果進行實時記錄。這些零散的筆記可以每一週/月做成總結成documents。這些documents將成為你發paper以及留學申請文書PSCV的重要素材。很多學弟學妹選擇申請季開始總結,將會損失大量信息,成為PS無亮點不飽滿的一大因素。

我自己:從大一開始這種方式,記錄了10多本筆記。後轉戰onenote和evernote。

Bonus: 寫paper和寫PS/RP類擁有大量現成素材和idea,完全是水到渠成。

「申請大類2」留學申請或留學期間的vital微習慣

最近幾個月documentation


2. 強迫式處理難題

建議:越不想做的事情,越放在第一位去做。逃避只會讓你在後期處理中浪費更多精力和時間。專治拖延症。害了多少申請者,很多拖到deadline前一週或前幾天才提交網申,心理還抱有希望。殊不知我在系裡招辦打工的時候,壓著ddl交的幾份材料基本都是直接扔的

我自己:博士期間遇到課題瓶頸,第一反應是逃避。出去旅遊了一週,又各種找理由處理私事一週,壓力沒有任何緩解,局面變的更糟。遂一個月所有雜事全部推開,只做這一件事。

Bonus: 後連續發了3篇文章,現在坐等畢業。


3. 有效保證人身安全

建議:Highlight“有效”這兩個字。對於出國在外的couple,人身財產安全可能讓家人相對放心一些。這裡主要針對single,尤其是學妹們。舉幾個的例子:

eg1.過度緊張:自己的表妹在greenwich讀了一年master,因為害怕,一年基本0社交,所有時間都放在學業和幾個中國朋友身上。無數次邀請她來牛津耍都不願意。這種方法確實有效,但出國的目的是什麼呢?

eg2.過度自信:朋友A住在牛津的summertown,白人house區,非常安全。經常路邊有半新的自行車寫著“plz keep it busy”,有種“道不拾遺”的感覺,經常選擇“夜不閉戶”。住在flat裡經常不鎖就出門。結果去年12月份(估計快聖誕了黃鼠狼要囤貨)就出了事,回去以後一片狼藉,pad,筆記本,錢包裡現金都沒了。報了警到現在也沒消息,當時就說基本沒戲因為沒有CCTV。

eg3.防不勝防:過年期間的KCL女博士,從失聯到確認死亡共10天時間,當時牛津各個群裡都在發找人帖。可憐的女博士每天堅持跟自己父母視頻,父母卻不認識她在英國的任何一位朋友,也不知道她最新的住址。


我自己:

1.每次出門即使扔垃圾也要鎖好門

2.每天無論多晚給家裡群裡發一條信息報平安

3.父母手裡始終有2個在牛津要好朋友的聯繫方式

4.每換一次住址第一時間更新信息給2個要好朋友和父母

5.加班走夜路只走main road,或者約好結伴而行

Bonus:高質量生活,有效保證安全,最重要的是讓父母家人安心。


4. 強迫式社交

建議:在交流過程中發現,很多學弟學妹在留學資源

上簡直貧乏到可憐。資源指兩點:信息資源人脈資源。留學申請過程中,光靠自己窩在宿舍各個論壇搜資源或者找個中介全全託管是遠遠不夠的。大部分成功申請者都具有良好的留學人脈資源,才能得到最及時的反饋和最準確的信息。對於有social phobia的同學而言,強迫自己社交可以從最基礎開始,如從強迫1個月參加一次聚會開始,慢慢縮短週期,假以時日你會發現自己的社交能力和人脈圈有質的飛越。

我自己:大學四年閉門造車。2012年研一開始從1W個不情願到強迫自己入了各種學生組織包括GAUnion到自己組織各類聚會。


Bonus:

a. 2015年申請過程中得到了很多小夥伴互助,和前輩指點迷津。

b. 社交場合認識的各學校各專業小夥伴(LSE,UCL,IC,EDIN,CAM,KCL等)紛紛加入我們。

「申請大類2」留學申請或留學期間的vital微習慣

左上:公派英國london聚會,右上:公派英國oxford聚會,左下:交大-南開英聯誼會,右下:交大校友聚會


5. 每週約一次英國小夥伴

建議:國內申請的學弟學妹可以找外教或英語口語較好的小夥伴保持這種週期性聊天的習慣,長期堅持對於申請語言關和麵試關將受益匪淺。

我自己:2015年剛來英國說實話口語還是有一定障礙。一開始天天在家看不帶字幕的英劇。後來一拍腦袋,身邊全是資源為什麼不利用呢?從主動找課題組鬼子聊天到現在強迫自己每週至少與1名native speaker chat over coffee。


Bonus:

a. 幫學弟學妹面套各種小秘/prof毫無壓力,輕車熟路,很多次聊的high了互相約了吃formal(牛津prof也是有college的)

b. 一步步“連騙帶哄”把3名牛津大學英國小夥伴拉入團隊,如虎添翼

c. 婚禮收到了11個國家小夥伴的祝福。

「申請大類2」留學申請或留學期間的vital微習慣

6. 每天至少1hr“打醬油”


建議:無論是正常大學學習生活還是忙碌的申請季,跟自己約定每天至少1hr做一些毫不相關的事情或收集一些看似沒用的信息。也許改變你留學前途的機遇就在這1/24的時間內。舉個例子:前幾年有個少年在美服打擼啊擼,因為“不坑不噴,強行carry”遇一老外加好友。老外是stanford教授,直接當年給這個少年offer(當然這也屬於聽奇葩的)。

我自己:每天至少逛一小時某乎,瞎逛,毫無目的地逛。

Bonus:偶然發現留學版塊實在雞肋,乾貨太少,中介太多。遂行動起來幫助了tons of學弟學妹。

「申請大類2」留學申請或留學期間的vital微習慣

LOL少年


7. 每週健身/運動8小時

建議: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身材是自信的基礎。在牛津和英國這幾年感覺身邊的中國學生大多盈盈弱弱。記得很清楚,15年剛來牛津,辦公室師兄說晚上從實驗室出來那條路上經常被人從車裡扔雞蛋,看亞洲人好欺負。留學生其實就是體現國人素質的一個主要窗口。不僅是人文素質,也需要身體素質。

我自己:每次健身房2小時,一週至少4次。有時候太忙11點多跑去puregym補。

Bonus:原來是跟著基佬yallis一起練,現在是練的同時給很多中國朋友traini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