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作为一本劝世书,如何理解这个“劝”字,其意义何在?

留点心银


《菜根谭》以禅宗为体,间揉儒道思想,发明身心性命之学。

其书以“菜根”为名,取“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并非一味退隐,而强调“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炼才能获得”。

《菜根谭》使用劝,有两方面的意义:

一方面,要人经过艰苦的磨练而获得智慧,就与世俗中因循守旧,随波逐流的惰性相左。要改变这种习气和惰性就要规劝,没有规劝,只是讨好世人,是改变不了这个现状的。

另外,规劝不是强迫,要把其中的道理阐明,你明白了,自然而然就会改变了。假如只是像宗教一样叫人无条件地信,那就不是劝了。

劝世,既有自己明确坚持的立场,会把立场向人阐明,又尊重世人的自主性,不强迫人,这是一种和平的传达理念的方式,值得大家思考。

《菜根谭》的语言优美,对仗工整,含义深远,耐人寻味,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奋发向上的通俗读物,值得大家去看一看。当然,任何书籍都有两面性,我们在阅读古书的时候,也要意识到这一点,它有历史局限性,我们要用独立的、辨证地思维去对待他,从中汲取对自己有益的内容。



千里云城


从古至今,人们都在追寻这样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在红尘中修行,在俗世中成就,如何把烦恼痛苦的世界,转化为愉悦幸福的修行道场?

历史上得道的圣贤们在探讨实践中,在著书立说中,为后世的芸芸众生众生指明了解脱超越的方向。在中国文化长河中,将释,儒,道三家精髓落实到生活中,运用到红尘中,将圣人的感悟转化为人生的智慧,明清的清言小品实在是居功甚伟。

“清言”,又称清语,冰言,隽语。所谓“清”,是指与浑浊的尘世相比而言的清明美好的境界。林语堂先生将之称为:“享受自然和人生的警句和格言。”其中最具代表作的首推《菜根谭》。

《菜根谭》是明朝万历年间问世的一部奇书,它是绝意仕途的隐士洪应明所写的一部语录体著作,以“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为主旨,而写就的充满人生智慧的菜根箴言。

“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

《菜根谭》中的清言慧语,展现的是一种穿越时间,空间的澄明高远的禅境,是现代人修身养性的指南!“劝”,既有劝告,告诫的意思,更有指明方向,方法的意味!

如书中所讲“赤子者,人之胚胎;秀才者,宰相之基础。此时若火力不到,陶铸不纯,他日涉世立朝,终难成个令器。”以上这些话,着重强调了,如果一个人心性磨练不够,日后做官是很难成为有用之才的。只有经受“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磨难,经过千锤百炼后,才能超越逆境,顺境,做到“宠辱不惊”。才能真正领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宁静高远和澄澈美丽!

尤其书中有一段,好像是特别针对我们现代人忙忙碌碌的生活状态的。“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无息稍停;日月昼夜奔驰,而贞名万古不易。君子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时要有悠闲的滋味。”告诉我们正确的生活态度应该如此:效仿自然界的变化,悠闲空暇时要有时光不待人的紧迫感,把时间运用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上;在忙碌的时候也要抽出时间,适当放松身心,保持弹性,享受生活的乐趣。

《菜根谭》,尤其强调人的“定力”和“心态”。

“风斜雨急处,要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要着得眼高。”

“人生福境祸区,皆念想所造成。"

而定力和心态,也决定了,人能否在身居闹市中心内宁静,红尘不异山林。

品读经典,过智慧生活!

愿我们都能如丰子恺先生所言:“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珍惜当下,过好这一生!


欢迎关注@童心与老成 ,携手读书写作,感悟生活!


童心与老成


《菜根谭》是一部格言警句的智慧书,体裁类似今天的名人名言。这本书的内容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清静无为以及佛家的出世等思想观念。书中的内容极为庞杂,涉及到修身、涉世、显达、禅语、义语、仁语等范围。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道德规范,为我们提供修身养性、处事待人的经验和方法。

作为一本劝世书,对《菜根谭》这个“劝”字的理解,要回到那个时代去看。这本书中的内容没有提到任何时代背景,作者所处的明朝中后期,政治环境黑暗,朝廷党羽之争激烈;资本主义经济萌芽与发展,经济发达的同时,也暴露出人们追逐物欲享乐,重利轻义的思想,此时传统的道德观念也遭到了严峻挑战。

这是在这种背景下,才诞生了《菜根谭》这一劝世书。书中劝告世人树立高情远志,要塑造“ 精金美玉的人品 ” ,眼光要长远,心胸要豁达,要做到“ 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 ”,时时检点自身,要去除物欲,恢复其明镜般的本来面目。

这就是劝我们如何做好自己。

人无法改变和控制自己所处的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待人处事的策略。作者劝世人要低调谨慎,掩藏才华,时时提防身边潜伏的危机;要有包容的气度和“糊涂”的本事,处事要圆融变通,懂得换位思考。虽然未免有些工于心计,但出发点无非就是苟全性命于乱世,这反映作者对人性的深刻认识。这就是教我们如何涉世待人。

《菜根谭》有很多悠然自得的生活方式,在袅袅炊烟、悠悠茶香中品书论道,醉卧落花,放浪形骸,于自然之中体悟禅机妙理。这种生活方式超越世情俗欲,在面对空前物质化、世俗化的生活方式,世人也要保持淡泊超逸的精神姿态,勉励自己不要沉迷于追求享乐。

对于命运,这个词,人都是矛盾的,一方面觉得我命由我不由天,另一方面又觉得这是命中注定的。其实“人之精爽常通于天,天之威命即寓于人”,人只要能够克服欲望、坚定信念、居安思危,“ 天亦无所用其伎俩 ”,人可以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这种“ 操纵在我,作息自如 ”的意识,还是颇为鼓舞人心的。

《菜根谭》是一部“过来人”之书,人世间的很多道理,总是要“过来”之后,方能明白,所以,前人的智慧对我们来说才更弥足珍贵。


文中子


这个“劝”字,就是戒勉人们要走正道,做君子,勿小人。有句老俗语说得好,“老实人不吃亏”,这不知有多少代人通过亲身经历口口相传的经验和教训!《道德经》里说“五色令人目盲,五味令人口爽”,说的是这个世界诱惑太多。在金钱美色权利名分面前,没有定力的人很难把持。孔子也承认,“不得中行者矣,必狂狷也。狂者进取,狷也不及也。”意思是很难找到中庸之人为伴,要么是太过了,要么是退缩不前。这个“劝”字,左边是个“又”字,右边是个“力”字,就是重复用力的意思,可见要改变一个人是多么难。假设就是劝不进去,违了法犯了罪锒铛入狱,后悔也来不及了。有些人“不见棺材不落泪”,或许只有他栽了跟头之后,再去劝那些后来人。要想提高国民素质,最主要的是加强文化传播。梁晓声说过,文化就是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替人着想的善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相信把依法治国和依得治国两驾马车相匹配,久久为功,一定会取得社会治理的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