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過黃鶴樓“替身”的武漢老樓,張之洞親書匾額,可惜已經被拆除

武漢的黃鶴樓舉世聞名,現在也已經成為武漢市的地標名片。可是少有人知的是,如今有名的黃鶴樓在當時被破壞之後,曾經有40多年沒有再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取而代之的是這座名叫“奧略樓”的建築,代替黃鶴樓存在了許久,也被部分武漢人視做他們心中的黃鶴樓。

當過黃鶴樓“替身”的武漢老樓,張之洞親書匾額,可惜已經被拆除

奧略樓,原名為風度樓,建成於1908年,是張之洞湖北的學生和部下們,在他被調任軍機大臣之後,在原黃鶴樓故址附近,聚資為他建造風度樓。為了紀念張之洞在湖北武漢做出的貢獻而建成。

奧略樓建於原黃鶴樓的故址附近,奧略樓高3層,且此樓的建築造型與黃鶴樓有某些相似之處,而且也掛了“南維高拱”匾額及“大江東去”、“爽氣西來”的對聯,因而才會有人把它當作黃鶴樓。

當過黃鶴樓“替身”的武漢老樓,張之洞親書匾額,可惜已經被拆除

這座樓的原名叫“風度樓”,但張之洞並不滿意。於是取古典之意替它改名為奧略樓,並親筆題寫了匾額。在許多多年前留下的老照片來看,當年奧略樓的飛簷翹壁,窗邊的雕刻,臺階的精心設計,都頗有韻味。從古代最後一座黃鶴樓被毀,到1985年黃鶴樓再一次重建再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這長達100多年沒有黃鶴樓的時期,一直都是奧略樓,為黃鶴樓當了47年的替身。

當過黃鶴樓“替身”的武漢老樓,張之洞親書匾額,可惜已經被拆除

提起修建這座樓的動力-張之洞老先生。為什麼能夠修建一座樓來紀念他的功勞,那就不得不提他在武漢為武漢乃至整個湖北所做出的貢獻。漢口歷史上最大的後湖長堤,由他親自組織和觀察而建成。

街道狹窄、年久失修,一到下雨就漬水。張之洞連年翻修武昌的街道和馬路,切實解決了民生問題。組織修建了湖北省內的第一條鐵路大冶鐵路。張之洞的一系列改革措施,都為武漢這座城市如今的現代化奠定了基礎,這位曾經的湖廣總督,對湖北武漢做出的貢獻是值得對他表達敬意和尊重的。這座奧略樓的修建,也證明了人們心中對他的感激與紀念。

當過黃鶴樓“替身”的武漢老樓,張之洞親書匾額,可惜已經被拆除

1955年為了修建武漢的長江大橋,奧略樓也被拆掉。新的黃鶴樓也在30年後重新再建,並一直沿用至今。但曾經的“替身黃鶴樓”卻並沒有被人忘記。它曾經所擁有的精神和文化是不會被人忘記了。

儘管新的黃鶴樓再一次屹立在長江之邊,它帶有的卻是一代又一代黃鶴樓的記憶。無論我們登上的是哪座樓,我們都不會忘記歷史發展中,總有人在努力為這座城市、這個國家費盡心力地創造價值。

當過黃鶴樓“替身”的武漢老樓,張之洞親書匾額,可惜已經被拆除

儘管紀念張之洞的奧略樓被拆,他的記憶卻永不會被磨滅。他被記錄在史冊上,一代又一代傳承下去。它的過去的輝煌也被映在了老相冊裡,永遠供世人可以觀看它過去的風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