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打算做中国的未来。”这样的话你也能说出口?

“我不打算做中国的未来。”这样的话你也能说出口?


最近一段时间,因为疫情的缘故留学生莫名有了“热搜体质”,隔三差五就吸引大批流量关注,但被关注点却不怎么“友好”。


“我不打算做中国的未来。”这样的话你也能说出口?


这是一名姓许的女生,她因为疫情管控期间回国隔离环境差就在微博上大肆崇洋媚外,“在美国大农村住小别墅,蛋奶肉不断供”,回国就是“坐牢”,无底线地贬低自己的祖国。


“我不打算做中国的未来。”这样的话你也能说出口?


深扒之后发现,这位觉着“外国月亮比较圆”的留学生,居然还是国家公派出国的!


“我不打算做中国的未来。”这样的话你也能说出口?

“我不打算做中国的未来。”这样的话你也能说出口?

“我不打算做中国的未来。”这样的话你也能说出口?


一面看不起自己的国家,一面从没忘了“催债”:csc(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还欠我的一千五百刀(美元)什么时候给!!!!”不知国人看了作何感想。

“我不打算做中国的未来。”这样的话你也能说出口?

该留学生可能自知言论不当,没多久就删除了微博,但人在做天在看,做人要讲良心,用着国家给的公派奖学金出国留学,却对祖国任意抹黑的人,还能指望她干什么大事呢?


像这类的留学生以前就引起过国人广泛议论,如一名毕业于美国马里兰大学姓杨的女生,曾在她的毕业典礼上说过如下一番话:


“我不打算做中国的未来。”这样的话你也能说出口?


不知是不是美国人也消受不了这番拍马屁,她最终也没能留着这片“空气香甜清新”的“自由土地”。


“我不打算做中国的未来。”这样的话你也能说出口?


为什么这些国人曾认为是“天之骄子”的留学生们,一出了国就把老美的双重标准学的明明白白呢?

打个浅显的比方:一对老夫妇,在孩子年幼自己还年轻时拼命奋斗,好不容易将孩子培养成才。孩子一成年,就迫不及待拿着父母的血汗钱,跑到外面去高级酒店“见世面”。

“我不打算做中国的未来。”这样的话你也能说出口?

理所当然的,孩子在高级酒店享受到的东西,肯定比家里能提供的好的多。酒店能为他送上美味的食物、始终周到的礼仪、无微不至的服务。

“我不打算做中国的未来。”这样的话你也能说出口?

他可以为所欲为,不用受任何约束。而在家里,他或许得被父母管着,每天要早睡早起,努力学习等等。他自然会觉得酒店特别好,家里则不怎么样。

当然有的人也许不是花父母的钱,而是通过自己的奋斗赚了钱,然后去酒店消费的。但只是他们或许根本没意识到,住在酒店里的他们始终只是客人,永远无法成为主人。

“我不打算做中国的未来。”这样的话你也能说出口?

这就像无数出了国,见了世面的留学生或者移民一样,他们已经走的太远,而忘了根在哪里。说到这里,又不免想起老一辈的留学生。

“我不打算做中国的未来。”这样的话你也能说出口?

晚清赴美留学生

那些人在国家积贫受人欺负的时候,远渡重洋找寻能救中国的办法,学成之时第一想法就是回到生他养他的故土,尽毕生之学建设自己的国家。

“我不打算做中国的未来。”这样的话你也能说出口?

清末海军将领、北洋水师右翼总兵刘步蟾有过一段名言:“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 相信这也是许多学成归国的留学生们最诚挚的心声。

“我不打算做中国的未来。”这样的话你也能说出口?

不知如今的留学生还有几分钱学森老先生归国“种苹果树”的赤子之心。

“我不打算做中国的未来。”这样的话你也能说出口?

据统计,1978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有860人,学成回国留学生248人,回国率28.8%。到了2016年出国留学人员增至544500人,同比增加4.0%,学成回国留学生432500人,出国留学人员回国率79.4%。

“我不打算做中国的未来。”这样的话你也能说出口?

从1978年到2016年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458.66万人,其中265.11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

“我不打算做中国的未来。”这样的话你也能说出口?

希望国家花费巨资培养出来的精英人才不要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也告诫众多归国避难的留学生们:非常时期,少抱怨,多理解配合,我们欢迎同胞归来,但也不喜欢“巨婴式”的捣乱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