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农村人吃不饱,为何有些人力气很大?

三九天冬泳


大家好,看到了这个问题,我就特别的想要回答,因为它能勾起那些60后,70后小时候的回忆。

以前的农村人,每家都有好几个孩子,因为人口多,物资缺乏,所以吃不饱是常事。那时候的孩子从七八岁开始,就要帮助家里干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哄弟弟妹妹,打扫家里的卫生,烧火做饭,采菜喂鸡鸭鹅……再大一点就要去地里帮助家里干农活,那时候种地没有机械化,靠的是牛马和人工。春天种地的时候点肥、点籽、踩格子、耢拉子,夏天要铲地、间苗、追肥、薅大草,秋天要扒苞米、割地、拉地、打场,冬天要拉着爬犁到处去拣粪积肥……

以前的农村人,从小就从事体力劳动,一年四季不着闲,虽然吃的不好,但吃的都是自己种的粮食、蔬菜,绿色健康食品。体质都非常好,很少得病。

以前农村人虽然吃不饱,但吃的健康,从小就干活体质好,这也许就是以前农村人吃不饱,但有些人力气很大的原因吧。


龙江玉辉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以前农村人吃不饱,为何有些人力气很大?我分析了几点原因:

一是经常劳作。农村人每天的运动量都很大,要上山砍柴,砍树,扛回家;要下地犁田,松土,种粮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非常辛苦。比如,我爸妈,每天都要天不亮就出门,天黑了才回家,饭都是随随便便吃几口,但是他们的力气却很大,为什么呢?因为每天的运动让他们习惯了。再举个简单的例子,第一天你能跑400米,你坚持一星期甚至更久,你肯定能跑1000米了,所以同样的道理,农村人吃不饱,但是周而复始的运动他们已经习惯了,慢慢的,五十斤,一百斤,一百五十斤……对他们来说不算什么重量。

二是坚定的意志。在农村,你不劳动就意味着没饭吃,所以他们要劳作,要一直坚持劳作,不敢放弃。一旦松懈,家里的老人孩子要如何赡养呢?他们心里有压力,压力久而久之就变成了责任,是他们身上的担子。如果能扛得起一百五十斤的粮食,他们肯定会去扛一百八十斤,甚至更多,所以力气不会小。

小的时候,帮别人挑砖可以挣钱,一块砖一毛钱,我一次其实也就能挑8块(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砖也比较大),但是看着父母的艰辛,我会多加两块,挑第一趟的时候很累,但是一天之后,我就是一次能挑10块砖的小孩了,慢慢的我的力气很大,从哪里发现的呢?比同龄男生力气都大,打架从来没输过。

以上是我的一些分析,希望对你有用。


乡村茶茶


很高兴为你回答这个问题,看到您提的这个问题,我就想起了我的父母。以前农村人吃不饱也吃不好,但是那个时候他们就能轻轻松松地扛起三四百斤的重物。我总结了这几点,看看有没有道理。

1.首先我认为,老一辈的人他们从小就开始干农活,从小就要学着帮父母干农活。所以身体硬朗,力气越来越大,也是从小锻炼出来的。

2.过去的人他们的力气都是逼出来的,因为在当时机械化又不普及,什么事情都靠自己的双手完成,农民干活基本都是靠人工,很多农活都需要大力气才能干的动,加上每天都是高强度的农活,耐力和体力都在不断地提升。所以随着时间的积累,他们的力气也就越来越大。

3.而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吃的也好了。更重要的是现在做什么事都是机械化。很多需要费力的农活都被机械取代了。所以人们就不用那么拼命的去干力气活。慢慢的人就变得懒惰起来,久而久之身体得不到锻炼,体质当然也远不如从前,别说扛重物了,有些人就是跑几步路都会气喘吁吁。

好啦,以上就是我总结的三点,不知道有没有道理。如果大家还有不同的观点,欢迎留言我们一起讨论。





三妹说三农


因为60后前的农村老百姓大部分承受过了各种苦。吃的是五谷杂粮,干的是苦力活,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归。那个时候的农村人基本懂点事就开始跟着大人们干农活了。力气也就从这时慢慢锻炼及磨练出来的。有些农村家庭比较贫困点,念完小学就退学干着苦力活,减轻家里的负担。一步一个脚印的承受着家庭的脊梁。

力气不是天生就有这么大,而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体练出来的。今天扛了一根八十斤木头感觉有点累,挑了一担稻谷双脚有麻木。只要天天坚持住,不久的明天,你扛一根一百斤,挑担一百斤的稻谷你也觉得轻松,不会累了。一般力气大的,人家味口好,饭量也比我们大。我认识一个朋友,一餐要吃四碗半饭,所以他的力气也大,身体也很健壮,必须要向他学习,味口好,肯吃苦,身体强壮才是本钱。


G一切偕有可能


1,以前农村人的力气是比现在的人大。以前农村条件比较差,被逼出来的,从小就开始体力劳动,以前的机械作业不发达,全靠人的体力劳动,时间久了就锻炼出来了。听说以前一个人能扛起来两三百斤的重量,现在普通人想也不敢想吧。这就是为啥古时候人们能够用人力筑成长城那么伟大的建筑。

2,以前农村人为啥吃不饱,也是因为干的体力活比较多,导致饭量比较大,听老人讲,以前的劳力一顿饭比现在人一天吃的都多,以前条件差吃不饱很正常,有个八分饱就不错了!






小位在农村


以前农村人吃不饱,为何有些力气很大?

1.我觉得人越锻炼越做事九气越大,因为像现在的人呐,想吃什么就有什么,但是呢?不锻炼,都成了娇生惯养,所以这个人没有力气

2.像我们父辈那个时候跟爷爷那辈的。因为那个时候在生产队做事都是凭等分,来评工等分,所以那辈的人都是比较勤奋,能够吃苦耐劳特别有力气,好像都是跟着每个人都比一样的,我比你做事做的多,我也比你挑的重,所以那时候的人,尽管没有吃饱,但是也是锻炼出来的,也是逼着出来的。

3. 总的来说,人就是要经常锻炼,才能够用增强体魄,力气才会大,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wn农村妮子


现在的农村人因为科学的发展,基本都是用机械代作劳动,收稻子用收收割机,犁田用铁牛,有些重力活都用车拉,或者摩托车拉,因为以前农村人都特别辛苦,可以说全部的农活都靠双手去劳动,肩膀去挑,去一趟集市有的都要靠双脚走几十公里的路程,都是在磨练中成长。


大山辉仔


这样的人确实有,并且还有不少。听村里的老人们说,在当时有少数的人甚至还能扛起近500斤的重物。这种话如果是一两人说,可能没人相信。但是村里好多的老人都说这样的牛人有,在以前有这么大力气的人并不足为奇。

年轻人对于以前农民能扛起三四百斤的重物表示质疑,也是能理解的。首先是在过去生活条件很差,人都是吃不饱的,吃的也不好,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力气呢?其次是现在多数的人就连100多斤的重物都扛不起,以前的人就算是力气大,也不可能扛起几倍的重物啊。难道生活条件好了,人类的力气还退化了吗?对此,笔者的理解是这样的。

首先是在过去农民从小就开始干农活了,身体比较硬朗,力气是从小就锻炼出来的。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在过去确实是如此,当时农村里就算是小孩子,从小就要学着帮父母干农活了。先是从一些小事情干起,然后就逐渐干大人所干的农活。

笔者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当时在村里,小孩子七八岁就要开始去水井里担水了,一担水的重量也至少有三四十斤。有些力气小的担不动,就会在路上歇息一下。担的次数多了,力气也就大了,后面不仅水桶换成了大桶,而且还能一口气担回家。就是这样一个道理,以前农民从小就开始干活了,身体比较硬朗,力气也就越来越大了。

其次是过去人的力气都是逼出来的。在当时机械化不普及,农民干农活都是要靠人工,力气大的才能多干活,这样家里人才能吃得饱。很多的农活都是需要大力气才能干得动,再加上每天都是高强度的农活,耐力和体力都在不断的提升,随着时间的累积,人的力气也就是越来越大了。这个就和举重运动员一样,不断的锻炼力气也就大了。也是由于当时的高强度劳作,每天的食量也比较大,当时有些人就算是就着咸菜吃红薯,或者是吃面条,都能一下子吃好几大碗。

最后,现在虽然生活水平提高了,吃的也好一些了,并且机械化普及了,好多需要大力气干的农活都被机械化替代了。比如运输都是用拖拉机了,而收割也有了收割机等到,也是因为现在不像过去那样,不用那么拼命的去干力气活,身体也没有得到多少锻炼,所以体质也是远不如前了。别说是扛重物了,有些人就是跑步也会气喘吁吁,更别说干农活了,那样会累得够呛。如今在农村里,好些年轻人也没干什么农活,因为吃不了苦,就连工地的活也不愿意去做,更愿意进工厂、送快递这些相对轻松一点的农活。

在村里有些七十多岁的老人,就连背都已经弯了,但是依然能轻松扛起近百斤的重物,然后还步行几里路去镇上赶集,这样的体质好多的年轻人都是赶不上的,而这也是最好的证明




那年那只兔子


对前段时间回农村干农活的农民来说,可能都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干农活比打工还要累,尤其是粮食需要拉出去翻晒的时候,农村常见的那种130斤左右的袋子,农民连续扛三五袋子就要小歇一会儿,如果连续扛个一二十袋的话,估计要气喘吁吁好一会儿才缓过来劲儿。这时候村里的老人如果看到这种情况,往往会给年轻人说以前的时候,就这种用袋子装起来的粮食,农民们扛个三五十袋都不带歇的,一个人就能把2亩地的农活儿给干完。



对于村里老人的话,相信不少年轻点的农民都不太信,因为这不符合“常理”。要知道在那时候,农民吃都吃不好,怎么可能肩扛300斤的重物还很轻松呢,无非是村里的老人喜欢夸张罢了,因为在大鱼大肉,营养如此丰富的今天,很多在农村生活干体力活儿的人扛300斤的重物还不能很轻松呢,别说是以前的时候了。其实还别不信,村里老人说的一点也不夸张,以前农村扛300斤重物还很轻松的人不在少数,之所以现在扛不动了,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现在的劳动强度不如以前大。

远的不说,就拿农村60和70后这两代人来说,年轻的时候很多还都非常有力气,扛两袋粮食(近300斤)完全不在话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那时候在农村生活,劳动强度大。那个时代农村基本上没有什么机械,所以对农民来说,不管是大活儿还是小活儿都是需要人工干,有时候有些农活儿可能不需要多大的力气,但是持续的时间特别长,农民甚至都需要干几天才能完成,这样的活儿综合来看劳动强度其实也不小。




说到这其实就不难理解农村有些人肩扛300斤重物还很轻松的原因了,说白了就是农民长时间干体力活儿给锻炼的,身体也都习惯了,所以普遍都很有力气。至于说现在很多农民也都扛不起那么重的东西了,很简单,机械化普及了,小到普通农用三轮,拖拉机,大到各种大型农业设备一应俱全,真正需要农民人工去干的活儿很有限,所以偶尔扛几袋粮食,很多农村的小年轻就觉得累够呛,坚持不下去了。



其次,生活环境如此,农民早已适应。

据村里的老人说以前的时候,不仅在干活儿上农民会那么有力气,就在平时的生活中,农民做的事儿现在说出来很多人也都不会相信。曾经就听村里的一个老人讲过,他们那时候在城里上班,来回30里路,家里穷,也没什么自行车、摩托车,那时候更不可能有城乡公交车,索性农民就是靠两条腿走,每天走路上下班。有时候家里有农产品成熟了,想挑到城里卖的话,还要负重,但来回几十里很随意,也不会耽误上班。这其实跟农民能扛300斤重物还很轻松,不会扛不动类似,因为那是外部的生活环境就那样,所以农民早已适应了。至于说现在,再也没有人肯来回走几十里去上班了,因为不管是人的观念还是外部生活环境都已经和当时不同了。




以上就是农民以前吃不好,但肩扛300斤重物很轻松,现在却扛不动了的两点原因了,不过虽然现在生活好了,还是希望农民都有好的生活习惯,适当的干点体力活儿能让整个人都很精神。在农村有些老头看起来瘦骨嶙峋的,但七十多了还能扛起来一袋粮食,这就是最好的证明。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分享,评论,让更多的农民都能看到。


父母年代记忆


我们这里是山区,从我记事起,就一直是吃红薯干煎饼为主食,赶上歉收年,分的少了不够吃的,还必须要掺上糠。吃树叶、野菜是经常的事。只有过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白面饺子,有时还得就着煎饼吃。猪肉鸡蛋更是奢侈品,一年也吃不了几次。虽然那时候吃的不好,有时候还吃不饱,但是大部分人都很结实,并且很有力气,我认为就是练出来的。

过去在集体的时候,一个生产队只有两把小推车,路又不好,往地里运粪,得套上牛才能拉上去。所以,生产中基本上是靠肩挑人抬。扁担绳、钩担筐是每个社员必备的劳动工具。为了保护肩膀,护肩是维一的劳保用品。天长日久,大部分人都练出了一个好身板儿。

七十年代,队里实行多劳多得,干什么活都是小包工,挑东西按斤量计工分,队长在终点过秤,体重不到一百二十斤的我,有一次担地瓜种担过二百三十六斤,腰疼了好几天,那是我一辈子担过最重的一次。我还不是担的最多的,我们队里还有人担过两百六十斤的。

现在才六十多岁,腰疼的厉害,背还有点驮,可能就是年轻的时候担的过重了的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