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後世誤會、積貧積弱的宋朝鮮為人知的另一面:上篇

宋朝其實是當時世界首屈一指的超級大國,GDP佔世界的四分之一,雖然後世認為宋朝積貧積弱,但不可忽視的是,無論是人口數量、民間的富庶、社會經濟繁榮、商品經濟發達、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都遠超盛唐。唐宋八大家,宋朝獨佔六席、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有三大都出自宋朝。歷史學家陳寅恪曾說過:

“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被後世誤會、積貧積弱的宋朝鮮為人知的另一面:上篇

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宋朝時期的盛世景象

兩宋最為人熟知的,便是它“重文輕武”,導致它時常被外族所欺負。其中有一句話概況的很精闢,那就是“北宋無將,南宋無相”

先從軍事開始分析,“重文輕武”的宋朝有哪些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

主觀原因便是唐朝滅亡的原因之一就是藩鎮割據,當時大大小小的節度使擁兵自重,開始了互相征伐。開啟了中國自南北朝後又一個大分裂大亂世時代:五代十國。

被後世誤會、積貧積弱的宋朝鮮為人知的另一面:上篇

五代十國局勢圖

各個軍閥割據的時間長達115年,軍閥數量最多的時候達到46個。各個節度使都是武官出身,長年混戰不休,對中原大地的百姓造成了極大的損失和影響。

光是五代(在中原地區建立政權的五個朝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53年換了14個皇帝。

當時民謠說道“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武人軍閥集團造成了巨大物質破壞與文明損害。沒有秩序,沒建設,沒有忠君報國,一不如意便換皇帝。

被後世誤會、積貧積弱的宋朝鮮為人知的另一面:上篇

當時的文官士大夫在武官軍閥的壓迫下氣節全無,社會秩序完全崩壞,“尊皇,忠君”"三綱五常”已經不起作用。

宋太祖趙匡胤統一天下的時候,武官軍閥集團已經養成了動亂的慣性。留給趙匡胤的是一堆爛攤子。趙匡胤本就是武官出身,任後周殿前都點檢,掌管殿前禁軍。

被後世誤會、積貧積弱的宋朝鮮為人知的另一面:上篇

宋太祖 趙匡胤

他一上任便開始整治武官,力圖恢復中華社會秩序。重用文官,甚至為了防止武官集團來阻止文官,制定了“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者”,這才穩固文官的心,大家可以放心進諫。才會出現包拯一般無所畏懼的強臣。

以上便是重文輕武的主觀原因。而宋朝為何軍事上屢屢被動,這就是客觀原因了。說起來,這真不能怪人宋朝。

首先從戰爭最基本的騎兵上來講,宋朝的騎兵是少的可憐,主要原因便是沒有“養馬地”。唐朝自安史之亂後,養馬地逐漸喪失,淪為外族佔領。到了宋朝想發展騎兵是難上加難。宋朝的對外戰爭中基本格局便是步兵以血肉之軀抵擋北方遊牧民族的鐵騎。

養馬權的喪失,已經使宋朝軍事落後於北方遊牧民族了。雪上加霜的是,五代十國時期後晉的石敬瑭,起兵反唐,被後唐兵圍太原。

石敬瑭向北方契丹求援,割讓了燕雲十六州,甘心做起了兒皇帝。

被後世誤會、積貧積弱的宋朝鮮為人知的另一面:上篇

燕雲十六州的失去,中原王朝便失去了最重要的長城防線和山地防線。北方的遊牧民族騎兵可輕而易舉的兵臨城下,在華北平原上縱橫馳騁。

再加上北方強敵環伺,輪番更迭,一個更比一個強,從最初的耶律阿保機創立的遼國,和西北的西夏,北宋還能勉強打個平手。

後來完顏阿骨打創立的鐵騎兵和火器更為精銳的金國,十年內滅了自己的宗主國遼國,又在兩年內南下滅了北宋,與淮河以南的南宋分庭抗禮,這時的宋朝已經從對遼、西夏的勢均力敵變成了被金國吊打。只能求和朝貢,從宋與遼的兄弟國關係淪為金與宋的君臣關係。

再到後來成吉思汗的創立的橫跨歐亞的蒙古帝國一舉吞併不可一世的金國。南宋更是無力抵抗了。

被後世誤會、積貧積弱的宋朝鮮為人知的另一面:上篇

北宋初期

被後世誤會、積貧積弱的宋朝鮮為人知的另一面:上篇

北宋後期

其實宋朝自開國之初直到靖康之難就沒有停止過開疆拓土。

無奈強敵更迭

被後世誤會、積貧積弱的宋朝鮮為人知的另一面:上篇

南宋前期

被後世誤會、積貧積弱的宋朝鮮為人知的另一面:上篇

南宋後期

宋朝的軍事總的來說真是不容易,從養馬地的喪失,步兵對抗騎兵,再是燕雲十六州的缺失,導致北方遊牧民族可以隨意南下。加上強敵更迭。內憂外患下的宋朝身不由己。

講完軍事,我們來看看外交層面。

宋朝的外交,被後人視為屈辱的代名詞。與遼國簽訂的澶淵之盟,每年要向遼國納三十萬兩白銀,絹二十萬匹。但其實在漢朝和唐朝,甚至聲稱“不納貢、不和親”的明朝晚期,也都有過向外族納貢求和的歷史。

如果不交歲幣的話,繼續保持和遼國之間的對抗。每年宋朝在邊境的軍事費用支出就有3000多萬白銀。而現在只需交30萬兩白銀就可以維持和平,積蓄力量,耐心發展。這30萬兩隻是軍事支出的百分之一。宋朝一年的財政收入有將近一億兩白銀,這30萬兩才等於一個縣的稅賦,可以說還是值得的。

被後世誤會、積貧積弱的宋朝鮮為人知的另一面:上篇

更何況澶淵之盟中有一條規定:雙方於邊境設置榷場,開展互市貿易

這榷場,就相當於兩國邊境的貿易中心。宋朝物資豐富,商品經濟發達,而遼國經濟單一,僅靠畜牧業發展經濟。

這樣一來,貿易逆差就出現了。宋朝每年在榷場賺取遼國的利潤,光河北四地,就有100多萬兩白銀,相當於遼國做了個賠錢買賣,每年宋朝給遼國30萬歲幣,而遼國每年要多給宋朝100多萬兩白銀。不得不佩服資本主義萌芽的宋朝生意做的多厲害。

被後世誤會、積貧積弱的宋朝鮮為人知的另一面:上篇

宋代的“交子” 中國最早出現的貨幣

自從這榷場開通之後,遼國內部的經濟受到了宋朝的嚴重衝擊,導致遼國自己國家發行的貨幣自己人都不用,改用宋朝的歲幣來交易。(美元霸權的前身)。雖說宋朝簽訂的條約看起來是屈辱的,但實際上受益匪淺的還是宋朝。和清末的那些不平等條約不能相提並論。

雖說納貢求和是獲益的,但宋政府並未居安思危,積蓄力量,才導致後來的滅亡。只懂得賺錢,只懂得搞經濟的大國,沒有軍事發展的硬實力,始終是外強中乾的,很難存活很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