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害羞≠社交恐惧?不要让负面标签阻碍了你的进步

1

内向害羞不等于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是一种精神疾病,可分为一般社交恐惧症和特殊社交恐怖症(比如说密闭恐惧症、恐高、晕血、广场恐惧症等)。

社交恐惧症一般伴随有类似的躯体症状:口干、出汗、心跳剧烈、想上厕所。严重时,患者发现自己呼吸急促,手脚冰凉。最糟糕的结果是,患者会进入惊恐状态。社交恐惧症是非常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的一种心理障碍。


内向害羞≠社交恐惧?不要让负面标签阻碍了你的进步

你是内向的人吗?

而内向、害羞与社交恐惧症是有很大区别的。

内向、害羞更多的是和焦虑、紧张情绪相关,比如说很多人害怕公众场合演讲、做自我介绍,在开始前也会很紧张,心跳加速,甚至手心出汗等;再比如说,有人在与陌生人聊天时会不顺畅,尤其是异性或敬仰羡慕的人,也会不敢说话,不知道如何表达,甚至出现冷场的情况。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不止是普通人有这种烦恼,有些心理学大家依然存在这种情况,著名的心理学家埃利斯(合理情绪疗法创始人)曾经因被女孩子拒绝而困扰,曾一度觉得挫败、羞耻,不敢向女生发出邀约。后来,他进行了一个行为实验,去公园向陌生的姑娘发出邀约,连续99次都失败了,第100次时那个姑娘答应了他的邀约(虽然他们后来并没有真的去约会)。


内向害羞≠社交恐惧?不要让负面标签阻碍了你的进步

内向的人依然可以有大天地

2

研究表明,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内向倾向型的人。真正的内向或外向性格的人很少,大部分人处于中间状态。詹妮弗·B·康维勒博士是公认的专业演说家、高管教练,还是《无声影响:内向人引领的成功》一书的作者,据他而言,“靠说话谋生的人中至少有一半都是本质上内向的人。”他们只是扬己之长,准备完善罢了。事实上,一些极成功人士是内向人。

内向与外向人在成就上并没有显著的差异,只是擅长的领域不同。关于内向这一点,推荐大家看《内向者优势》这本书,或许你能改变对内向的看法甚至找到自己的优势。

再来说说羞怯这件事,羞怯还是不同于内向的,害羞的人更多的是有社交焦虑,担心他人对自己的评判,评判自己的行为、表现、人品等等,当我们自我认可度低的时候,往往就容易陷入这种窘况。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

不要以为只有看起来胆小局促的人才会害羞,很多看起来高冷的人也依然存在社交焦虑的问题,高冷也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方式,用来掩饰自己的紧张焦虑。


内向害羞≠社交恐惧?不要让负面标签阻碍了你的进步

用害羞来掩饰紧张

3

我一个心理学的同学,就经常在公众场合不敢发言,紧张、发抖、生怕自己说不好……后来他通过“羞耻攻击练习”及“自信提升训练”克服了这一点。

在他们进行课程时,老师要求每个人都去做一个“羞耻攻击行为练习”,就是去做那些自己不敢做的,担心被别人指指点点的事情,有人选择拿一个香蕉在大街上遛、有人穿着酒店的拖鞋在人群中走来走去、有人去向陌生的异性要联系方式……

这个同学因为总是担心自己的衬衫不够整齐,或有油污而担心别人嫌弃他,所以故意把衬衫弄脏,询问别人自己是否有何不同。结果7个人中5个说没有不正常,1个说他瘦了,还有1个表达了自己的羡慕,根本没有人注意到他衣服上有油污,即使注意到了,也没有人会觉得这是个问题。

我们的担忧、焦虑都来自自己的想法,这些对自我的否定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行为。如果你觉得自己害羞,不敢去做某些事情,不如也去试试“羞耻攻击练习”。


内向害羞≠社交恐惧?不要让负面标签阻碍了你的进步

思维影响情绪和行为

4

除此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建议分享给大家:千万不要随便给自己贴标签。当你说出那句“我很内向害羞”时,并不能让这个世界对你更善意一点,反而是给自己增加了消极暗示的力量。科学研究表明,语言是有力量的,对一个人说一句批评指责的话所产生的消极影响,需要五句赞美欣赏的话才能弥补。

同样的道理,对自己说一句否定或消极的话,需要更多赞美积极的话来平衡这种消极影响。除了对性格特点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以外,试着把内向害羞换成“内敛、谨慎”这样的词语。

用什么样的语言评价自己,就代表着给予自己什么样的力量


内向害羞≠社交恐惧?不要让负面标签阻碍了你的进步

语言是有力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