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城區常莊街道“村莊果園”激活特色產業“動力源”

“一村一品謀發展,一果一香飄滿園。”今年以來,薛城區常莊街道把綠色發展、生態富民貫穿於美麗鄉村建設全過程,通過倡導實施村莊果園理念,逐步實現生態環境持續優化、農村活力賡續提升、群眾收入穩步增加的良好局面。

薛城區常莊街道“村莊果園”激活特色產業“動力源”

美麗鄉村催生美麗經濟

徜徉行走店子處,芸架葡萄小巷香。走進常莊街道店子村,美麗的鄉村景色令人陶醉。蟠龍河繞村北而過,兩岸河堤路聯通104國道和郯薛路,上世紀80年代已實現村民住房排房化,東西南北,盡覽到邊。村民房前屋後打掃得乾乾淨淨,環村水泥路整潔通暢,村東的池塘池水清澈,呈現出一幅“路淨、街美、巷潔、水清”的美麗鄉村新畫卷。在每一條大街小巷,可以看到鋼管葡萄架結實地架在空中,房前屋後、道路兩旁一棵棵葡萄苗含芽吐綠,茁壯成長,按照“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由村民免費認領,預計盛果期時每棵可以帶來約300-1000元不等的收益,切實促進了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

“蒼藤蔓,架覆前簷,滿綴明珠絡索園。”正是該街道全面打造的“村莊果園”理念,推出的這一惠民舉措,讓村莊實現了春天有花、夏天有蔭、秋天有果、冬天有綠,不僅景色更加美麗宜人,也增加了農民的經濟收入,在省級美麗鄉村的大道上闊步向前。

薛城區常莊街道“村莊果園”激活特色產業“動力源”

生態理念描繪綠色村莊

千葉桃花依次開,醉美西黃入畫來。在常莊街道西黃村,通過倡導環境綠化、打造美麗節點等舉措,當地的百姓生活環境正發生著顯著改變。村民王化敏說,房前屋後栽花種樹,蜂遊蝶飛。早上起來呼吸著新鮮空氣散步,晚上跳跳廣場舞,嘮嘮家常,日子那叫一個幸福。日前,該村也光榮了登上了“國家森林鄉村”榜。

在村中,土坡社場、鄉村記憶廣場、體育健身園、百姓大舞臺遙相呼應,各得其所。農耕文化、思鄉之愁處處彰顯,村西南河堤護坡與潺潺流水相映成趣,“水源福地秀美西黃”品牌無比璀璨。40畝黃桃基地,如同“聚寶盆”般,鑲嵌於九龍泉北,而且統一採用了集約化規模種植,村民不用操任何心,就可以獲得每畝地1000元的租地收入,通過實施美麗鄉村建設以及農民經營合作社,切實讓全體村民有了更多的獲得感。

薛城區常莊街道“村莊果園”激活特色產業“動力源”

實體產業成就致富夢想

榴枝婀娜榴實繁,登高望遠如大山。在常莊街道大山村石榴產業園,機器轟鳴,人來車往,一派繁忙景象。乘借省派鄉村振興薛城服務隊的東風,街道上下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拼勁,調動當地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愛家鄉、建家鄉的熱情,緊鑼密鼓地投入到200餘畝石榴基地建設當中。

村東柏山之顛,薛城一景,山上紅色遺蹟尚存,蒼松古柏參天。幸福渠印證歷史歲月滄海桑田,新時代突出抓好黨建示範點建設工程,為民謀福利謀美好生活的需要,通過石榴“暖色調”描繪出一幅產業興旺、物阜人豐的新畫卷。

薛城區常莊街道“村莊果園”激活特色產業“動力源”

通訊員 王雷

薛城區常莊街道“村莊果園”激活特色產業“動力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