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街头万人掌声,致敬逆行医生

纽约街头万人掌声,致敬逆行医生


1


在迈阿密,一家医院血管外科主治医生康医生拖着疲惫的身躯下班回家,她听见外面有响动,走到阳台,听到了整座城市传来的鼓掌口哨声。

“我以为大家是憋得太久了”,康医生说。

然而此时的夜里,远在纽约,从布鲁克林到曼哈顿和皇后区等地,人们站在门前、阳台和窗前鼓掌欢呼约2分钟,一位叫做肯尼.罗萨的纽约人发推:“我听见半空传来在为医生、护士等一线工作人员的鼓掌欢呼。整个城市显得如此温馨,特别感动,我们百分百能战胜困难。”

纽约街头万人掌声,致敬逆行医生

图源:推特@Kenny La Rosa


——这是3月27日,美国纽约民众参与的推特“鼓掌 因为我们在乎”的活动。城市的上空,由于疫情隔离带来的寂静被打破,而在此之前,在美国数年,我只见过他们另外一个不成文的习惯:每次飞机平稳降落之后,会集体鼓掌,庆祝自己的幸运。

纽约街头万人掌声,致敬逆行医生

推特上发起的#ClapBecauseWeCare活动 图源:推特@WNYC


2


今天,美国的医疗军舰USNS Comfort抵达纽约港,每艘船上有1000张病床,含12个设备齐全的手术室,以及实验室设施和氧气设备,总之,拥有所有的医疗抢救设施。医疗舰上设备精良,确实相当于一个三甲医院,这样就可以腾出陆上医院空间给新冠病人。

纽约街头万人掌声,致敬逆行医生

纽约街头万人掌声,致敬逆行医生

“安慰号”抵达纽约 图源: Mike Segar/Reuters


大概个体和个体的感受还是不一样的,今天的曼哈顿,有人在岸边拿出手机拍摄,还有人满不在乎地排队,也有好些我联络到的美国朋友,或忙于学业,或忙于家庭,并没有觉得世界有那么大的变化。

——也有可能,某种程度的“岁月静好”恰恰因为那些那些不顾风险保障市民基本生活服务的医护人员,那些接到急诊电话后火速出警的消防员,那些穿梭在街道不停运的快递人员……

截至3月30日早晨,全美新冠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数字已经高达140904人,死亡人数2405。纽约州长科莫为纽约市征集医院系统之外的医护志愿者,结果收到了超过6万人的响应。这些志愿者包括私人医生、流行病、呼吸、麻醉、急诊专家、注册护士和已经退休的医护人员。此外,还有6175名心理医生已经报名志愿者,为有需要的纽约人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

纽约街头万人掌声,致敬逆行医生

一张乔治亚州医护人员驰援纽约的照片在推特和INS上被广泛转发,他们在飞往纽约的机舱内比出心形手势。


而大家齐刷刷坐上飞机去驰援的照片也上了新闻头条。纽约的医生路海燕在日记里写道:

美国医生没有规定的退休年龄,根据科室情况,好多人都干到70岁以上甚至将近80才完全退休。纽约是个吃喝玩乐的好地方,退休医生们本可以享受安逸的晚年。但是在疫情当前,他们回来了,没有敲锣打鼓,没有训话发誓,没有唱歌拍照,没有“党员给我上”的压力,也没有提升髙级职称的许诺……他们都知道自己是高危人群,却把自己生死置之度外。连生命都交出来了,其它还算什么。他们好多人甚至签了不做气管插管的意向书。我问了一个老主任,他说:“即便我退休以后,大家还是叫我Doctor x,如果我因为治病救人而倒下,那是我的荣幸……”

这样的招募吸引了太多的人,一个中国朋友嫁给了LA的牙医麦克,她老公之前在伊拉克做过军医,麦克的弟弟已经去在一线收治肺炎病人,当军队给所有医生发了有可能征集的通知,他对太太说:“身为医生,在一线是一定有可能染病的,但只要那边需要,我也随时准备出发。”太太说:“你家就你们两兄弟,出了事怎么办?”麦克说:“亲爱的,我相信你会照顾好我们的两个双胞胎儿子,但是我义不容辞。”


3


对于美国这样的国家,大多数的人都属于“不自由毋宁死”,所以前段时间川普关于封城的决定被科莫给否决了。再加上国情实在不同:中国人带口罩主要目的是为保护自己。美国人带口罩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别人,所以大部分的人没症状就不戴,有症状了才戴,而且美国人非常不喜欢戴口罩。对于一线医护人员,他们通常也只在无菌操作的时候才带口罩,平时门诊病房都不戴口罩的。现在是病毒的非常时期。医院才开始要求医护人员戴口罩上班。

当然,在纽约工作的医药公司代表张旭林说,其实这次纽约的疫情,看着这么多病例,但华人的病例很少,犹太人听说比较多,虽然我并没有数据。不过华人少是必然的,因为华人从一开始就对这个病严阵以待。纽约的华人超市收银员的防护措施,都做得比医院好。所有入内的客人,不戴口罩不能进,这在Costco那些超市看起来是不可思议的,但是正是这些措施,保护着整个华人区的平安。

因为国情、生活习俗不同种种原因,他戴口罩就曾经遇到过“歧视”:一个每次见面都和蔼地说“hi”的老太太,见到他脸上的口罩,变成了“shit”。这种“歧视”其实也发生在另外一个LA的医生朋友身上:有一天她由于鼻子不舒服戴上口罩,结果病人要求换一个医生,她解释说自己只是有点过敏,病人却说,不严重的话,是不会戴口罩的!

无论如何,纽约的确诊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CNN 3月26日报道,自911以来,纽约市首次设立临时停尸房,川普也说从未见过这种运尸的冷藏卡车,“在电视上和遥远的地方见到过,而在我的国家从来没见过。”

纽约街头万人掌声,致敬逆行医生

自911以来,纽约市首次设立临时停尸房 图源:CNN


彭博社报道,纽约市已购置冷藏车45辆,以备死亡人数或激增的尸体存放。

而纽约的许多医院临时搭建了好多蒙古包为急诊室分流。

路医生说,曼哈顿的国际会议中心也改成了一个超过2000张床位的医院,收治非病毒感染的病人。这样可以避免交叉感染,也减轻医院的压力。这样医院常规的医院可以集中资源治疗病毒阳性的病人。这和武汉的方舱医院是截然不同的。

“明天开到纽约港的医院船也只收治病毒阴性的病人为常规医院分流。”她写道。


4


但“安慰号”的到来更多是象征意义,纽约现在需要14万张床位解决新冠状病患的治疗问题,这才是最棘手的地方。

纽约街头万人掌声,致敬逆行医生

医护人员想当然地成为了最前线的护卫者,前几天也有一个纽约护士哭诉的视频看得人难受,她留着眼泪表示,她们出于无防护的环境,每天都有同事倒下,一切都失去了控制,她快撑不住了……

纽约街头万人掌声,致敬逆行医生

康医生说,她不害怕,因为每天都在面对各种病毒。尤其是疫情以来,医院每天都在召集大家开会,讨论数据。只是前两周,康医生的父母来探望她,虽然佛罗里达州疫情没有纽约那么严重,但也排在全美第二。她每天回家之前,都会把外套脱到车上。她说作为医生,她担心的不是自身的安危,而是身边亲人的。这也是她们医院有些医生已经开始住在酒店,不回家的缘故。

在美国,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分为以下三种:私人开业、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私立医院分为盈利性医院和非盈利性医院,其中非盈利性 (non-profit)私立医院,占美国所有医院的85%,而盈利性 (for-profit)私立医院只占 13%。

所以在美国,最好的医院都是私立医院。

我还记得当年在美国工作时遇到过的那些医生护士,比如抽血,他们的护士未必像我们的护士一样有那么多临床经验,手脚没有那么麻利,但是医护人员的态度都很好,在我和周围朋友的个体经验里,从未遇到过摆谱、给脸色的那种,他们基本都是和颜悦色、有问必答。

康医生是高中毕业以后去的美国,她说这里的医患关系一直都很和谐,大概是因为医疗资源不同的缘故。“在我们这里,不存在需要急救的时候,要先交钱才抢救的事情,而且医生耐心一点、和蔼一点,难道不是可以让病人更快康复吗?”

因为疫情的到来,从武汉到纽约,医护人员都像是英雄一般的存在:

前些天一个英国护士上班,整条街都在鼓掌的视频传遍了网络,护士姑娘感动得眼泛泪光,在邻居们的欢呼下去上班。

纽约街头万人掌声,致敬逆行医生

无独有偶,前几天康医生朋友所在的纽约医院,就收到民众自发投喂的食物。

纽约街头万人掌声,致敬逆行医生

迈阿密康医生 供图

更别说美国纽约民众自发参与的鼓掌活动了,人们站在门前、阳台和窗前为医生、护士和快递员等工作人员鼓掌欢呼约2分钟,以此表达对他们的支持。

纽约街头万人掌声,致敬逆行医生

图源:推特@Chirlane McCray


5


华裔群体也成为最踊跃支持一线人员的群体。UCLA的孟心韻女士从3月20号开始,最初是自己掏钱替一线值勤的警察捐赠物资,“因为疫情期间,为了让民众有安全感,他们开始每天12小时的巡逻,为了不打扰家里,就集中住在总部的一个地方,LA晚上冷,我给他们捐了几十条毛毯。”

有一天孟女士和一位警察聊天,他说:“我已经三周都没有见到父母了,因为没有更好的防护,现在用的这个N95还是跟消防队借的。”孟女士听得心有戚戚焉,于是也开始帮忙他们找口罩。

从帮忙警察、消防员,到后来帮助医院募捐物资,孟女士的朋友Maggle说:“不管是防护服还是口罩,大多都是Made in China,中国人能找到资源,这也是为什么华人群体显得特别踊跃。”

她的朋友圈发了各种各样的捐赠,她说自己也收到了许多来自国内的问候,包括一位重庆的警察,特意给她寄来100个N95,让她做公益的时候不要忘记保护好自己。

纽约街头万人掌声,致敬逆行医生


纽约街头万人掌声,致敬逆行医生

孟心韻发朋友圈说:抗Covid19卻收到滿滿的愛。雖然每天忙碌公益事項超過16小時, 但是有一大群愛護我的朋友, 默默支持。去年成都舉辦世界警消運動會, 我跟著聯合會去服務了3星期, 也認識了許多警消朋友。今天收到重慶警官寄來的口罩, 感動到不行。️

謝謝大家對我的愛護, 我都收到了。從中國, 紐西蘭, 南非, 越南, 馬來西亞, 薩爾瓦多, 瓜地馬拉, 巴拉圭…等等的電話, 讓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有您們的人生是多彩的。我會珍惜這份友情,我的世界因您們而多彩,感謝一路有您們陪伴!

Amy Meng 供图

她觉得帮助别人是件特别自然的事,她学的是生物医学,有跟医院打交道的经历,让她觉得“人不知道哪一天就会走掉,什么都带不走,所以更重要的是你有机会帮助别人的时候,当下的那个微笑和拥抱。”她说这次疫情一些事情也常常让她止不住就泪下:

“这次的疫情告诉我,不管是警察、消防员还是医生,我们都不要觉得他们的付出是理所应当的,而且不管肤色或者种族,大家都是一样的,面对共同的敌人——病毒。”

孟女士她们的各种捐助,某种意义也是对康医生这样的一线人员最大的鼓励。

也就是大概两周以前,在康医生所在的医院,所有不是急诊的外科手术全部都停掉了。呼吸机都准备好了给将来的新冠病人,如果病人持续增多,她也准备随时加入到帮忙内科医生的行列里去。

最近美国也有法律出台,保护住院医和专科医生一周工作不能超过80个小时,但现在显然不太可能了。

推特上有人说,纽约其实是每晚7点,全体市民都会开窗给医务人员鼓掌,而这活动也会延续到其它城市,但康医生说她只有一次下班早了听见过。

——不只是康医生,路医生、麦克和他的弟弟,这些奔忙在一线的人都顾不上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战争正在席卷而来,如同今天早上,方济各教宗史无前例的祷告,“疫情如暴风雨,令我们恐惧和迷失,但我们都在同一艘船上,现在是人类‘重新觉醒的时刻’,通过团结和希望在这样挣扎的时刻获得力量……”

最后送上一段视频, 是在荷兰鹿特丹的马斯斯塔德医院,看得出来由于疫情紧张,整个医院的医生都在忙碌,不知道是院方还是谁开始播放起了利物浦的队歌《You Will Never Walk Alone》,渐渐地,医护人员也开始跟着哼唱,直到隔着玻璃门,最后大家一起微笑着对唱、合唱,病房显得再也不那么可怕的样子……而这,大概就是人类取暖的力量……


纽约街头万人掌声,致敬逆行医生


纽约街头万人掌声,致敬逆行医生

纽约街头万人掌声,致敬逆行医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